-
1 # 傻二度
-
2 # 預防自殺心理熱線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當我們的家庭還是原生家庭時,子女應當孝敬父母,儘量聽從父母不違背國家法律和人倫道德的話,而父母應當關心愛護子女,為他們提供基本物質所需和心理關愛以及安全感。
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同樣有他們的難處和弱點,我們生來無法選擇父母以及從小生活的環境。特別在中國,父愛缺失是非常常見的,人們讚頌母愛偉大,而父愛確淹沒在物慾洪流之中。有調查表明,63%的自殺者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而父愛的缺失也是導致精神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來自父親缺失的家庭的孩子,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機率是那些雙親家庭的兩倍,另外,有些家庭看似雙親健在,確是喪偶式教育,比如留守兒童問題,所以現在已經有許多心理學者呼籲“世界需要父親”。
原生家庭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安全感缺乏,價值感缺乏,人際關係障礙,人格障礙,抑鬱症,婚戀失敗等等,需要分析出自己原生家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對自己產生了哪些影響,然後有意識的去克服,比如,缺乏父愛的男生,比較懦弱,不守規則,人格不健全,那麼需要找到一個精神上的父親,可以是男性長輩或者教練,部分彌補父親的功能,建立自己的規則意識,勇敢自信和職業方向人生方向,男生缺乏父愛還比較容易走出來,而缺乏父愛的女生,容易早戀,容易迷戀“大叔”,也容易離婚,因為她總是在追尋父親的影子,這方面不容易癒合。
最後,也要明確,18歲以後,作為成年人,我們需要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負責了,原生家庭的創傷不能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我們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父母,而應當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方向,若有可能,可以試著去與父母多溝通,調整家庭關係氛圍,彌補父愛母愛的缺乏,當然,許多創傷已經無法恢復癒合,只能儘量不受其影響,很多傷痛需要在新家庭中得到解決,避免再延及自己的孩子。
當我們有了新生家庭後,在這個新生家庭中妻子與丈夫二人要結合為一體,應該在精神和物質上從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或影響中走出來,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少爭吵多溝通,多一些親子游戲時間,0-3歲母親影響為主,為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3-6歲父親要積極影響,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有愛的原生家庭!
-
3 # 農村飛兒娜娜
那是八幾年的事了,我外婆聽說村裡有人要把剛出生的嬰兒(就是我)準備喂八滿(可能是不好的東西),馬上託信告訴我媽,我媽匆匆忙忙來到外婆村把我領了回去。真的很感謝我媽,要不是她我不知在哪了?
過了兩年,我媽生下我妹,那時候家很窮很窮我媽揹著還是嬰兒的妹天天去田裡地裡家裡做很多活兒,沒辦法帶著我。只好把我送到外婆家讓舅舅阿姨(還未結婚)看著我,時間久了也就會有很多人潮笑我說“你親媽來看你了,那麼近你怎麼不回去”有時候甚至我阿姨在我不聽話的時候推著我趕著我叫我回親生的家庭去。那次我哭的真不行了,每天想著我媽怎麼還不來接我回去,經常哭倒在路口傻傻的等著,心裡很孤單惶恐……
在外婆家住了兩年多,期間自己的親生媽和那邊的姐來外婆家玩過,外婆和舅舅阿姨他們指著告訴我這個是你親媽親姐。我一聽撒腿就跑,躲在角落裡兩眼鼓得大大的瞪著她們。親生媽一見我兩眼淚汪汪,跟我說話我就是不搭理,滿肚子的狠以及厭惡。記得好像一個親三姐拉著我拖著我去了原生家庭,一路上我大哭大鬧掙扎的被拖到他們家,一進門趁他們不留神又跑回外婆家了。後來就一直沒去過。
我五六歲的時候妹能走路了,我媽接我回家可以帶我妹了,媽就可以輕鬆去外面幹活了。在自己家原生父母從未去看過我,也難免不在嘲笑中度過。
稍微大點懂點事了,爸媽都勸我別再記恨他們,畢竟是他們生的,再怎樣血濃於水。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再說當時在那樣的條件,生活又那麼艱辛,計劃生育又那麼的嚴,想要個兒子是他們最終的使命。女孩生了那麼多,沒辦法才扔了你。
爸媽一直說當年一些什麼情況什麼處境他們身有體會,經常性給我洗腦。高中畢業後才慢慢對親生家庭的記恨稍微少點。
現在自己也身為母親了,親身體會的東西也多了,釋放的也就多了,但說一點點記恨沒有是不可能的,把那點點記恨埋在最底處。畢竟他們都老了,也跟我說了當時的困境,都是自己懷胎十月的孩子誰能捨得。想去親生家庭當親戚走也可以,不去也不會怪你。
何必自己與自己再糾纏了,放下不是更好。讓時間去淡化它們,用善良去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幸運的是能遇到我媽是我最大的恩情,餘生儘自己的能力讓爸媽以及自己的孩子過的更開心快樂!
-
4 # 沃秀陳微
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多見與認知的偏差:
比如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被父母忽略;
或者重男輕女;
又或者父母感情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內心緊縮與恐懼,導致孩子的心理形成關閉和煩躁情緒…...
原生家庭創傷的恢復最重要的是重建心理認知,建立新的思維邏輯體系,擴大意識邊界,從而形成更加寬廣的視野和心胸!
-
5 # 幸福謀方心理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也需要一段時間的。
首先要有自我覺知,其次要做自我調節,也會涉及認知調整,最後需要行動的支援,最終減少原生家庭的影響。
-
6 # 蕭氏莊園
所謂原生,可以理解成在各種氛圍領域裡沒有矛盾分爭的家庭吧!
矛盾的介入,有外界的干撓與雙方價值觀`婚戀觀道德觀及各種不可予料不及的景況下發生的。
至於,如何修復事態帶來的創傷,也是要靠對家庭的堅守,婚姻愛情的忠貞,道德層面的修養,以及博大的胸懷,才能夠撫平不和諧帶來的創傷與疤痕。總的說來,也都是在愛至上的心理素質下才能完成的,不然,那將是一句空話,就如南柯一夢,沒有實際意義。
-
7 # 上官紫龍
很多原生家庭出現的問題,其實本質都大多相同,有些可以通過後天的周邊環境,文化教育,人文關懷等因素時事的進行非主觀意識的改變,但是嚴格的說,根據原生家庭,再發生的一些事的年齡段不同,影響力也是不相同的,年齡越小發生的事,越不好調整,後天,需要很大的時間,和方式進行自我調節,他人幫助,畢竟心病還需心藥醫。
回覆列表
首先,你已經走在瞭解決問題的路上,你知道了創傷的源頭。
然後你需要做的只是你自己這部分的狀態調整,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創傷屬於客觀存在的問題,不可能再去改變了。關鍵是你自己怎麼看待這些創傷,沉迷或走出來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地去看待。
你需要做的就是樹立自己的態度,不要被這個創傷拖著你前進,畢竟人要向前走就不能被以前拖住。
你要更加客觀理智地處理這些創傷帶給你的情緒,最壞的情緒是什麼?能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最能接受的情緒是什麼?這時的心態是什麼狀況,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是不是在面對最壞情緒的時候也可以有這種狀態?
最後,別糾結了,灑脫點像個外人一樣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