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12660452124

    三尺巷

    的故事

    古代的泰州許多民居,大都是明清時代的建築,無論是官宦

    還是商賈、名流,其住宅極為講究。有了錢,不是置地就是

    置房產,為了子孫後代著想,大興土木工程,住房有幾進,

    除了有私家花園外,大小天井、東西廂房、客廳、書房、廚

    房俱備,故有幾世同堂,共享天倫之樂之美稱。一般戶與戶

    之間是一牆相隔,也有以巷子相隔。

    說的是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

    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圍牆時,

    雙方為地界發生了爭議。泰州人素來就有

    寸土必爭

    的老傳

    統,不要說鄰里之間,就是兄弟之間為了祖業也是吵得不可

    開交,鬧到最終,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為了區區三

    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

    家,拿出殺手鐧

    ——

    連忙去信給官人告狀。

    隔不了多久,官人來了回信,

    信上說:

    千里家書只為牆,

    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信上說

    的很明白,官人既來信,遵信所囑,在離原地界退後三尺砌

    上圍牆。對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界

    退後三尺砌上圍牆。這兩道圍牆中間形成一條巷子,後人就

    給這條巷子取名為

    三尺巷

    三尺巷

    的寬度,不是三尺而

    是六尺寬。

    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留給後人很多令

  • 2 # 使用者920973557515

    “三尺巷最終變成了六尺巷”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修身為先,大度做人。

    治國輔政,清廉為官。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六尺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全長180米、寬2米的巷道。這條看似尋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過四五分鐘,卻有著一段不平常的來歷。

    據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這裡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張英的寬容曠達讓六尺巷的故事被廣泛傳誦,至今依然帶給人不盡的思索與啟示。

  • 3 # sue159

    三尺巷也叫六尺巷。說的是清代開國狀元秘書院大學士傅以漸開導家人禮讓的真實故事。故事梗概為,家中因為與鄰居有宅基糾紛,便與傅以漸修書一封,希望他能為家中撐腰。收到家人來書,傅以漸遂回一紙家書:"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自感慚愧,主動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後,也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來,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出軌會真心迴歸嗎?女人要怎樣才能再次相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