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小帥說理財

    這個問題問的是不是太……了?餐飲企業怎麼了呢?上市又是為了什麼呢?

    首先,餐飲企業也是企業,企業的目的是什麼?經營並獲利,那麼海底撈這麼多年見諸報端,其服務理念、餐飲文化及員工福利都算是不錯的熱點,很多都成為了網紅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的企業盈利也是相當的可觀。那麼這樣的公司將它推出去,公開的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發展壯大,不是好事嗎?

    上市為了什麼?股份有限公司將其股份拿出來,變成股票,放在股交所中公開賣出,自由買賣,賣出的錢用於發展建設融資,這就是上市。目的就是好的,符合標準的上市公司,拿出股票來用股權、收益權來融資,壯大自己,同時接受監管和社會監督,這不是好事?

    一定是,而且不僅僅是餐飲企業,任何企業只要有這個盈利能力,能夠接受公開募集,同時願意將股份管理權向全社會分享,那麼他就可以上市。

    但是多說一點,為什麼註明的上市公司都採取了國外上市的模式?百度、360(已私有化)、京東、阿里、騰訊,都是國外上市,中國股市就留不住他們?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很多公司的股權由同股不同權等原因,不得不在國外上市。

    但是這些機構卻最後成為了國外股市的權重股,而如果把他們放在國內,是不是也會成為指數的有效支撐?為何只留下了那麼多殭屍股,殼股支撐,價格靠炒作的模式呢?

    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制度和模式,讓好的中國企業留在自己國家,融資、創造價值,也讓更多的國民可以用自己的資金,分享這些企業創造價值最後的紅利呢?

  • 2 # 速讀財經

    對創建於1994年的海底撈而言,這將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因為隨著自身規模的擴張,海底撈在當前時點選擇上市,無疑是一個極為有利的做法。

    首先,海底撈只做直營店,這意味著公司只能使用自有資金投資。去年底的時候,海底撈的門店是273家,而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的門店數量已經有362家了,不到一年時間新設了接近100家門店,可以想象公司的資金鍊承擔了多麼巨大的壓力。

    其次,海底撈之前最受同業羨慕、也最值得其他行業學習的地方,便是公司親情化的管理模式和成體系的人才培養,給公司儲備了大量的店長級人才,這是支撐海底撈新設門店的根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設了71家門店,其中63家已初步實現了月度收支平衡。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海底撈的這一輪擴張,可以說是把自己之前多年積累的人才消耗大半,因此必須補充外部人才,而上市公司這塊金字招牌,無疑更利於公司吸引人才。

    第三,海底撈是做火鍋起家的,但從公司2016年曲線入股口碑網、2017年控制新三板掛牌的冒菜品牌優鼎優來看,海底撈決不只滿足於做一家單一品類的餐飲企業,它是想成為一家食品集團,也想搭上網際網路的東風。招股書也顯示,海底撈這次上市擬募集的15億元資金,其中20%將用於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公司的野心可見一斑。

    最後,綜合來看,海底撈目前選擇上市,利益遠遠大於風險,甚至看起來風險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也不能因此便放鬆了警惕。餐飲企業從風光上市到灰頭土臉,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是發生過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湘鄂情,當年的高階餐飲龍頭,在殘酷的資本市場被頻頻打臉,如今已經變成了*ST雲網,公司創始人也因此而負債累累,一地雞毛。

  • 3 # 陸燕青

    “海底撈”即將登陸港交所,有利於內地餐飲企業接受國際投資者的監督。若有違規現象,香港股市的投資者將用腳投票,“小肥羊”在港交所被摘牌就是例子。此乃飲食業與國際接軌的繼續嘗試,孰勝孰敗的鑰匙掌握在“海底撈”自己手裡。 “海底撈”經過多年發展,其實企業規模已經不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對於企業來說,此時上市可以募集更多資金,對長遠發展有好處。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海底撈”在招股說明書上承諾20%將用於開發及實施新技術,提升顧客體驗及用作食品安全相關的技術專案。如果計劃能夠實施對投資者來說,未來收益的空間將被開啟,因為食品安全現在已經與其營銷以及市場份額掛鉤。

    “海底撈”在各個城市都有好多連鎖店,但是其產品單一。在競爭激烈,同類產品,價效比更高的火鍋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海底撈不能走“小肥羊”的老路。 “小肥羊”2008年6月在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被譽為“中華火鍋第一股”。2012年2月2日,“小肥羊”在港交所被摘牌,成為百勝集團的附屬公司。 “海底撈”曾經被爆出食品衛生不合格。在網際網路時代,這種負面訊息傳播速度極快,會嚴重影響餐飲業企業的生意。

    “海底撈”如果不能嚴格把關質量管理,再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必然會影響危及其公司股價導致股票破發。

  • 4 # 天方燕談

    海底撈上市對餐飲行業來說是件好事。港交所上市的海底撈市值最高接近1000億港幣,成為了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公司,創始人張勇的身價也接近600個億。從一個技校畢業生到身價破百億的CEO,張勇的白手起家沒有加持,看上去更加勵志,海底撈也終於可以劍指中國火鍋界的扛把子。

    海底撈透過對關聯企業的經營調節,很好的控制了存貨量和槓桿率,再加上其特有的品牌價值以及社交屬性,海底撈的翻檯率是特別值得一提的。海底撈在2017年的新開門店當中,翻檯率為4.6,2017年總的翻檯率是5.0。同行業的呷哺呷哺則是隻有3.3,相對於呷哺呷哺來說,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是要更高一些,所以能做到這樣的翻檯率,確實不容易。

    但是對於海底撈來說,目前也只是萬里長征的初級階段,截止今年6月份,海底撈已經擁有了341家直營店,依靠著這般龐大的數量,海底撈也實現了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海底撈資產負債率提升的幅度也是相當之大,2016年僅有17.9%的資產負債率,在2017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提升到了73%,雖然2018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但是如果按照它在18年的開店計劃,海底撈所面臨的資產負債壓力將會相當之大。

    相對於現在的瘋狂擴張,或許海底撈更應該放緩腳步仔細思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產品質量以及企業本身上面,畢竟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未來的持續發展才是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從銀行離職的人,是怎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