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達o芬奇密碼

    據三國演義的跡象表明,魏延沒有反叛,魏延反叛就會投靠魏國,但他選擇的卻是回成都,魏延不是傻子,回成都是為了自保。他不會傻到認為朝廷相信他而不相信從丞相書信和丞相的親信。但魏延沒想到諸葛亮下定決心要殺他。

  • 2 # 歲月悠悠73399941

    諸葛亮臨死前的秘密會議沒讓魏延參加,並不能說魏延已經有反叛跡象,魏延在當時北伐的軍隊中除了諸葛亮外,是級別最高的,這樣的會議不讓魏延參加,說明諸葛亮對魏延已經動了殺心。

  • 3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劉備入川時魏延率部曲投奔,隨劉備入川作戰,屢立戰功,深得劉備賞識,封為牙門將軍,得過漢中後,又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後升鎮北將軍。率三萬人員駐守漢中,其官職一度超過趙雲等沙場老將,當時蜀國有四大兵團,張飛駐守閬中的機動兵團,約一萬多人,關羽駐守荊州的荊州兵團,約三萬多人,劉備的主力軍團約五萬多人,再有就是魏延的漢中兵團,由此可以看出,魏延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劉備死後,託孤於諸葛亮,由於劉禪闇弱無能,由諸葛主持朝政,蜀之大小事務皆鹹決於亮,公元227年,諸葛亮兵進漢中,安排北伐事宜,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出兵前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想率五千精兵沿子午谷小道十天之間穿越三百多公里的狹窄山路,奇襲長安,讓諸葛亮率主力走斜谷大路,支援長安,會師於潼關。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冒險,未予採用,魏延尤未死心,每次出兵,魏延皆以此為諫,諸葛亮都給以拒絕。魏延以為諸葛亮膽小,而自己之才不能為諸葛所用,對諸葛深為不滿,頗有怨言,北伐屢屢失敗,更加重了魏延對諸葛的成見。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諸葛在時,魏延不敢有所行動,若不在了,還能有誰能鎮在魏延。費禕、楊儀等 ,魏延豈肯放在眼裡,魏延必會率軍實施之子午谷奇謀,則蜀國危矣。

    諸葛亮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素知魏延疑心很重,所以臨死前,故意不讓魏延參加秘密會議,並命與魏延不和的楊儀主持撤退事宜,魏延沒參加臨終遺命,心裡早有疑心,心想:“是不是楊儀他們幾個篡改了諸葛的遺命,以諸葛亮北伐的決心,應該不會放棄北伐事業,以自己在軍中的資格,應該由自己主持大局才對,是不是楊儀怕自已掌權後對他不利,所以才改了遺命”。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越想越不對,所以才放火燒燬了棧道,想在半路截殺楊儀,無奈軍兵不聽他指揮,只好帶幾名親信逃往漢中,在路上被馬岱所殺,被楊儀誅其三族。

    諸葛亮巧妙了利用了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為其解決了蜀國之後患 ,其手段之高手,佈局之精妙,讓人咋舌。

  • 4 # 康夫大大

    因為軍權不打算交給魏延,所以諸葛亮就沒叫他參會,按照諸葛亮的想法,魏延服從遺命就由魏延斷後收拾司馬懿,如果魏延不服從遺命就其他人先撤,留魏延下來對付司馬懿,只是魏延最終的選擇出乎諸葛亮的意料,他自己先跑了把楊儀扔下來面對司馬懿的追兵,辛虧姜維表現出色嚇退了司馬懿,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就衝這一點,魏延就是死有餘辜

  • 5 # 大飛熊騎士

    這當然不是了,諸葛亮不會認為魏延會反叛,魏延也不會謀反,認為魏延反叛主要是來自楊儀的陷害和魏延的本身的性格造成。

    (魏延)

    魏延作為蜀漢荊州集團的元老大將,曾經鎮守漢中,也曾經主動進攻,打敗魏國郭淮等大將,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魏延的個性是有些問題的,在蜀漢陣營,先是和車騎將軍劉琰不和,劉琰譏諷魏延,還是諸葛亮替魏延出頭,迫使劉琰道歉,事在《三國志,劉琰傳》。魏延作為大將,楊儀作為丞相府中長史,二人不和,諸葛亮只能從中調節,還常常惋惜這兩個“刺頭”。從這些都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魏延其實是愛護的,說魏延有“反骨”,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而魏延卻還在背後說諸葛亮不重用自己,忿忿不平,可見魏延有大將之才,卻沒有大將的氣度,這也是諸葛亮要培養馬謖,姜維等人的原因,畢竟魏延這樣的“脾氣”,當將可以,當帥就有些不適合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魏延被說成謀反,就很明顯的看出魏延的問題。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的病情加重,《三國志.魏延傳》記載,諸葛亮秘密和楊儀,費禕,姜維商量退軍事宜,這是有原因的。我曾經在另外一篇問答談過,蜀漢有兩套官職系統,戰時走開府系統會比較高效,一般在府中任職的長史,司馬都是親近之人。所以,諸葛亮當初也是以軍師將軍屬理劉備的左將軍府事,並能足衣足食。後來,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並且也開府了,接班人蔣琬就曾經擔任過長史一職。此時,諸葛亮的丞相府的長史是楊儀,司馬是費禕,姜維是護軍也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大將,和他們商量是無可厚非。如果,再加上元老級的大將魏延,以他的個性和能力,反而可能破壞了撤退計劃。諸葛亮一死,更是無人可以威服魏延了。

    但是,都不和魏延商量,似乎也是不妥。根據《三國志.魏延傳》注引《魏略》記載,諸葛亮病重,安排後事,是有魏延參與的。諸葛亮謂延等雲:“我死之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並且,令魏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結果,諸葛亮去世,楊儀害怕魏延找上自己,於是說魏延謀反。其實,無論是《三國志》,還是《魏略》,都是楊儀搞的鬼,再加上魏延平時驕縱難制,蔣琬,費禕等人都認為是魏延的不是,連魏延帶的部隊也認為錯在魏延,這樣,魏延不死才怪了。

    總結,諸葛亮知道死後難於壓制魏延,只好無奈的讓魏延自便,因為諸葛亮知道他不會謀反的。其實,從邏輯上,要是諸葛亮認為魏延謀反,早像《三國演義》裡一樣,安排好馬岱在魏延身邊,隨時動手了。然而,正史裡,馬岱是在魏延眾叛親離後,帶著幾個人逃跑,才被馬岱追上所殺。所以,諸葛亮並沒有安排殺魏延之事,反而讓魏延自便,有“自主之權”,這反而是信任魏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選出你心中的內地十大“影帝”,你會選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