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冬瓜影視

    《掃毒2》票房破了10億,這也是劉德華從影以來的票房新高,也是劉德華最賣座電影,但是從這看港片崛起了嗎?我感覺港片很難崛起了。

    《掃毒2》的票房大賣有很多原因,這和檔期有關也和劉德華的個人有關,但是和港片崛起真不沾邊。

    港片曾經的輝煌都是過去,現在基本不可能回到那時的盛況了,主要原因還是人才的缺失。

    輝煌時代香港的人才輩出,各方面的人才都是精英,比如導演武俠片有徐克,槍戰片有吳宇森,動作片有成龍愛情片有陳可辛大師級的王家衛。

    音樂方面有黃沾,羅文等。演員方面更是群星璀璨,新人輩出。

    最近幾年基本都斷代了,還靠劉德華等撐著,那有新人來接班。知名導演或者人才不是去世就是退休了,港片怎麼輝煌。港片少了吳宇森的槍戰電影還叫港片嗎,沒有了徐克和李連杰的動作片還叫武俠嗎,這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總之,港片崛起很困難了,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問題。其實演員是次要的,主要是缺少好的劇本和編劇,其次缺的是好的導演。

  • 2 # 牧魚人老楊

    掃毒二截止到2019年7月22日晚21:40分票房已突破12.2億,可以說是劉德華從影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但是10、00、90、80年代是不能拿來做對比的,大家知道在80、90年代那時候的劉德華只要參演一部電影老闆都會坐收三四百萬,為什麼在那個年代會出現被人用槍頂著去拍戲的事件了,可想而知現在58歲的他整整跨越了五個年代的天王巨星…掃毒二的票房不爆紅是沒道理的,再加上古天樂更是沒得講。關於大家說港片衰落或者是崛起,每年的銀幕上都會有他們的作品成龍、周潤華、劉德華、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梁家輝、郭富城、鄭秀文、洪金寶、曾志偉、林家棟、苗僑偉、梁朝偉、劉嘉玲、鄭則仕任達華、張智霖、吳鎮宇…導演徐克、許鞍華、劉鎮偉、杜琪峰、陳可辛、林超賢、王晶、爾冬升、關錦鵬、周星馳、李仁港、王家衛、唐季禮等等,是不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我個人認為其實內地電影就是港片的延續,已經迴歸二十多年了,沒有什麼港片和內地電影,統稱都是中國電影。當然內地的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管虎、甯浩、徐崢、姜文等等這些導演也都是國際水準的大導演,所以說大家不要去區分港片和內地,都是中國電影,正因為有了他們華人應為之驕傲。

  • 3 # 影視跳動

    截止至2019年7月23日14:00,《掃毒2》的票房已經到達12.09億,大機率可以破《無雙》12.73億的港片國內最高票房紀錄。

    《掃毒2》的超出市場預期、甚至是驚豔的表現,不如的讓人心裡發問:港片真的崛起了嗎?

    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很多港片迷是從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開始看港片、並著迷的,於是乎,我們如果按照傳統觀點嚴格定義的話,港片就是那種我們從錄影廳、DVD中瞭解到的,帶市井百態和天馬行空的江湖,它以警匪/犯罪/動作和星爺的無厘頭喜劇為極致型別。

    從這個狹義定義看,港片很難回到顛峰時期。

    一個是市場原因,黃金時期的港片以臺灣市場為主,那時候要進入內地,必須以“進口片”名義進來,臺灣市場崩潰後,香港電影大規模北上,這裡就牽涉到第二個原因:型別性。

    國內市場警匪/犯罪的票房天花板限制太多,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內地電影不像香港電影那般很少限制,在規則下,港片為了上映必須“砍手砍腳”和縮手縮腳,這樣一來,讓大家認識的傳統的港片大打折扣、甚至面目全非。

    像香港北上電影人初期在內地拍的《七劍》、《投名狀》、《大內密探零零狗》、《大上海》、《未來警察》等,就屬於香港電影為了適應內地規則砍手看腳下的“不倫不類”之物。

    另外,王晶在最近一次採訪中提到一個觀點,如圖:

    很有意思,這個觀點未必是所謂“港片沒落”的全部原因,但卻實實在在對傳統港片造成很大的衝擊:相對內地電影工業先進的香港電影,在更為強大的好萊塢面前,面臨的是“降維打擊”。

    因此,諸多原因限制下,我們看到狹義的傳統港片在內地的最高票房紀錄竟然只是《無雙》的12.73億,《掃毒2》有很大機會衝破這個紀錄,但在內地影市排行前十的影片最低票房都以二十億記的大背景下,這種票房紀錄所帶來的“歡欣鼓舞”和就此定論為“傳統港片崛起”顯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既然有狹義,自然有廣義。廣義港片是指保留香港核心製作人和班底、在適應內地電影市場規則下拍攝的完全能跟內地觀眾和市場共振的電影。

    同樣,還是王晶,在參加鳳凰衛視的《圓桌派》中提到共振這個觀點,這個觀點我完全認同,因為它包含了本土化、接地氣在內的情感共鳴。

    香港北上電影人在捱過2003年《CEPA》簽訂後大規模北上的不適應初期階段後,幾乎都往廣義港片的方向走。

    用“置之死地而後生”來形容香港電影在臺灣市場崩潰後、在北上內地初期階段各種不適應後的那種求生欲再貼切不過。

    正是這種求生欲,讓香港電影在“港片已死”的吶喊中埋頭苦幹,在2012年後,產出像《中國合夥人》、《親愛的》、《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等各種與內地市場同呼吸的作品。

    包括周星馳的《美人魚》、林超賢《紅海行動》等在內的作品,你可以說它是《CEPA》協議框架下的合拍片,但從香港電影北上歷程看,它們就是保留香港核心製作的、適應新市場的廣義上的港片。

    不止一個香港北上電影人說過:現在沒有香港電影,只有中國電影。從這個角度上講,香港電影沒有沒落過、一直在前進中。

  • 4 # 淡淡影視

    港片崛起是不可能了,香港影視已經過了巔峰期,現在的港片沒有創新,沒有新鮮血液,已經被禁錮在了一個籠子裡,拍來拍去永遠就那麼幾個老戲骨在撐著,除了警匪題材貌似沒有其他的了。

    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是以前了,以前可選擇的不多,現在選擇多了,對港片可有可無,就算劉德華和古天樂還有成龍他們,再也無法撐起香港影視的一片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到300的cpu哪個價效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