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長寬4

    從國家國民性質上看,蘇聯和日本不會在一個同盟裡,至少不會長期在一個同盟裡的。不用別人打,他們自己就先打得你死我活了。

  • 2 # 晨曦談兵

    2019年6月6日是二戰諾曼底登陸75週年紀念日,但是在法國舉行的紀念儀式上,俄羅斯並沒有被邀請參加。這是西方國家出於政治目的,故意無視蘇聯對二戰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在國內網路上也隨之出現了一股所謂“還原歷史”的歪風,認為蘇聯在二戰中全靠美英提供的援助才能勉強支撐,號稱打敗了德國只不過是自我吹捧而已。那麼我們不妨假設一下,蘇聯如果像法國那樣快速投降,甚至直接加入軸心國會是怎樣的情形。

    有人也許會覺得不以為然,還振振有詞地拿出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的經J、工業、軍事指標,認為光是一個美國就超過了德國、日本、蘇聯的總和,再加上一票英聯邦國家,同盟國依然可以取得勝利。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當時美國之所以有一枝獨秀的實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歐洲各國互相火併、互相消耗,人民死傷無數、大片國土變成廢墟的基礎之上,而美國本土的國民經J和工業生產卻不受任何影響,此消彼長美國當然坐收漁利。蘇德戰場一旦消失,這個基礎就不復存在了。

    首先整個歐洲大陸都會兵不血刃地被軸心國集團打包接收,因為除了蘇聯以外,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對於軸心國入侵的抵抗基本上可以用忽略不計來形容,更多的是倒戈相向、助紂為虐。軸心國集團支撐戰爭的戰略縱深、科技實力、工業規模、人口數量、自然資源等諸多要素一下子全部都齊活兒了。蘇聯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煤炭資源可以源源不斷地擴充德國的工業機器,更不要說蘇聯自身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只不過技術水平稍差一些,透過用資源換德國的技術也可以更上一層樓。

    當時歐洲大陸的人口超過4億,而且普遍受教育程度高,適合從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和執行現代軍事任務,至少可以輕鬆動員出5000萬兵力(德國不到7000萬人口就動員出了1500萬兵力)。如此雄厚的兵力,防守歐洲大陸阻止同盟國登陸完全綽綽有餘。在真實歷史中,美英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行動,總共投入兵力超過300萬,面對的只不過是德國在西線東拼西湊的70多萬老弱殘兵,德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被牽制並消耗在了東線,空軍也在東線損失大半,無力抵擋美英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

    試想如果防守大西洋壁壘的是上千萬的軸心國一線精銳(還有差不多同樣數量的後備部隊可以快速增援),美英盟軍準備投入多少兵力進行登陸?要知道當時美國的總人口還不到兩億,登陸計劃幾乎可以直接無限期擱置了。另外數以萬計的軸心國戰鬥機也足以讓美英盟軍的轟炸機損失慘重被迫停止轟炸行動,更不要說軸心國集團此時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大部分地區同盟國根本炸不到。軸心國集團還可以直接進攻英國本土,徹底打掉同盟國在歐洲的唯一跳板。

    歐洲的基本盤無虞,軸心國集團潮水一般的龐大軍隊將輕而易舉地席捲中東、北非、南亞等地,同盟國根本沒有強悍的陸軍可以在上述地區阻擋對手的鋼鐵洪流。最後再看看遠東戰場,蘇軍和日軍會從東北、外蒙、新疆三個方向夾擊中國,再向越南、緬甸方向進軍,將毫無懸念地快速佔領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直到與來自中亞方向的軸心國軍隊在印度會師為止。此時同盟國基本大勢已去,除了美國可以退守本土暫時自保以外(擁有絕對資源優勢的軸心國集團狂爆海軍進攻西半球還需要一定時間),整個歐亞非都將落入軸心國集團的掌握之中,人類歷史的發展也會徹底發生改變,我們應該慶幸這個假設僅僅只是假設。

  • 3 # 孤舟釣江雪

    如果是這樣的話,會特別的麻煩。

    從歐洲戰場來看,義大利作為軸心國,實在是很不靠譜,根本沒有幫到德國什麼忙,基本是德國一個國家在和整個歐洲打。即便是這樣,除了蘇聯以外,德國打其他的國家基本沒費什麼力氣,可以說十分迅速的就佔領了半個歐洲以及北非地區。

    如果把義大利換成蘇聯的話,那歐洲苦苦支撐的大國就只剩下英國一個國家,英國還是一個沒有戰略縱深的島國,面對蘇德兩國的進攻,英國根本撐不了多久。

    更加恐怖的是,蘇聯加盟軸心國後,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將不必考慮來自北部蘇聯的威脅,不必在關東軍大本營留下70萬精銳部隊。如果日本將這70萬部隊投入到中國其他戰場一線的話,中國的抗戰將非常的困難。

    但是,是不是最後同盟國就不會贏了呢?我覺得從持久戰的角度,打到最後,同盟國贏的可能性還是大的多。

    首先,當時美國的實力太強大了,我查了一下1940年時主要國家的GDP,請看以下資料:美國的GDP為1014億美元,英國為316億美元,德國為387億美元,蘇聯為417億美元,日本為192億美元,義大利為147億美元。這樣來算的話,由於義大利成為了同盟國。那麼同盟國最主要的三個國家GDP總量為1477億美元,軸心國的GDP總量為996億美元。同盟國不加上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其GDP都比軸心國大,尤其是美國乃是工業強國,可謂是巨無霸,打持久戰的話,軸心國必敗。(這裡需說明一下,二戰時,美國其實投入並不大,戰爭機器沒有完全啟動就取得了勝利,如果蘇聯成為軸心國的話,美國的戰爭機器勢必完全啟動。)

    那麼美國會怎麼做呢?

    首先是加大對中國的援助。抗戰中美國固然對中國有支援,但其實支援的並不多(因為沒必要支援這麼多也能贏,美華人很精)。假如蘇聯成為軸心國成員的話,那美國一定會增加對中國的支援,比如在中國裝備200個師的全幅美式裝備,大約300萬人,這可比日軍的裝備要好的多了,這對美國來說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這樣的話,中國完全可以獨自搞定日本。事實也證明,在武器差不多或武器更好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和日軍的戰鬥力是差不多的,考慮到日軍是孤軍,中國是人民戰爭,所以日軍必敗。

    其次,美國可以同時打兩個戰場的戰役,在給中國軍隊大力支援的同時,可以同時出兵中國,幫助中國迅速擊敗日本。這樣的話,蘇聯在遠東的壓力會非常大,不得不分兵防禦,這就會影響其歐洲戰場的實力,在歐洲,英美的盟國比蘇德要多,且實力更強,戰爭雖然一時難以分出勝負,但美國最快發明了原子彈,這東西一用,最後蘇德除了投降,沒有第二條路了。

  • 4 # 薩沙

    蘇聯是不會加入軸心國的。

    軸心國的核心是德意日,這三個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是後起之秀,或者說是沒地盤的人。

    其中義大利和日本還算有一些地盤。義大利在北非有利比亞、衣索比亞等幾塊地盤,但沒什麼了不起,都是貧窮落後的地區。

    日本則殖民了北韓、臺灣,但在列強看來這也沒什麼。

    德國最慘,一戰期間丟光了殖民地,光桿司令。

    在二戰期間,殖民地對於一個國家還是頗為重要的,可以低廉價格獲得殖民地資源,還能傾銷的自己的工業產品。

    如果沒有殖民地,經濟發展難度就要大得多。

    然而,當時的英法都在全世界掌握了廣闊的殖民地。

    美國雖然殖民地較少,也控制了菲律賓和太平洋上主要島嶼,對於中美洲和南美洲也有很強的影響力。

    所以,德意日的崛起,本質上是因為己方必然要向外擴張,試圖奪取殖民地或者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已獲得經濟上的發展。

    但蘇聯對此並沒有迫切的要求。

    因為蘇聯同美國一樣,自己就有非常遼闊的領土,領土上就有大量資源,甚至無法迅速開發。

    當時世界五大油田中,中東油田是殖民地,被英法控制;印尼油田也是殖民地,被荷蘭控制,荷蘭是英法盟友;羅馬尼亞油田後來被德國控制該國後,徹底控制,之前是獨立的,甚至拒絕賣油給德國;而巴庫油田是蘇聯領土;墨西哥大油田,也是美國控制。

    可見,蘇聯對於資源和領土的要求沒有德意日那麼迫切。

    所以,蘇聯是不會輕易加入軸心國,和同盟國作對的。

    況且,當時德意日的實力,大體和英法荷比等國接近,關鍵在於美國站在哪一邊。

    正常來說,美國不可能和軸心國站在一起,因為軸心國要染指的很多地盤,比如日本攻打太平洋和東南亞,是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那麼,只要美國加入同盟國,同盟國實力立即增加一倍以上,軸心國哪裡是對手。

    任何一個國家選邊站,當然要選擇會贏得一邊。

    所以,斯大林是絕對不會加入軸心國的。

    大家注意,德軍攻打波蘭時其實是同蘇軍配合,瓜分了這個國家。

    但蘇聯並沒有加入軸心國,也沒有把德國當作盟友,互相利用罷了。

  • 5 # 燕趙節度使

    盟軍依然會取得勝利,因為盟軍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在二戰爆發期,世界上海軍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英國,其次是日本,最後是法國和義大利。

    1922年,列強在華盛頓舉行了太平洋會議,也稱為華盛頓會議。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主要內容為限制主力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並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5.25:5.25:3.15:1.75:1.75。

    也就是說,英美法的海軍在世界上佔據絕對優勢,即使日本、德國和蘇聯結盟,他們的海軍也遠遠不如英美法。

    也就是說,英美法牢牢掌握著制海權。

    戰爭期間, 美國海軍發展極其迅速,共生產150艘航母,1500萬噸戰艦,遠超其他所有交戰國。

    德國和蘇聯的海軍基本上不值得一提。

    德國海軍最有名的就是俾斯麥號和提爾俾斯號,再就是潛艇,但都被盟軍消滅了。

    蘇聯海軍不值得一提。

    制空權呢?

    我對於二戰各主要交戰國空軍的實力由強到弱的排序是:第一,美國空軍,第二,德國空軍,第三,英國空軍、蘇聯。

    日本空軍雖然有零式取得了一些戰績,但很快被美國反殺,獵火雞;最後日本戰鬥機幾乎全軍覆沒,可見與美國的差距巨大。

    二戰時期,各國戰鬥機數量:

    飛機(千架)美國297,蘇聯132.6,德國99.5,英國101.6,日本51.6

    注:蘇聯飛機質量很糟糕,發動機的壽命只有24小時,甚至用木頭部件和機翼,根本不能與其他工業國相比。

    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的戰艦和戰機都已經消耗殆盡,美國的艦隊和潛艇完全把日本列島與外界割斷,日本列島根本無法獲得外界的補給,陷入了絕境之中。

    而美國空軍又對日本城市進行連番不斷的轟炸,整個日本簡直成了廢墟。

    這就是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的威力。

    我們分成兩部分來說。

    歐洲部分。

    既然英美法結盟,那在歐洲也只有德國和蘇聯結盟。

    東歐北歐東南歐迅速淪亡,德國和蘇聯憑藉強大的陸軍可以橫掃歐洲,佔領幾乎所有的歐洲小國,稱霸歐歐洲。但卻無法征服英國,因為他們的海空軍不行。

    美國會派出遠征軍支援法國,在法國構築防線,並且依託馬奇諾防線抵抗德國和蘇聯的聯合進攻。

    在馬奇諾防線的後方,因為有美國遠征軍,所以就有了足夠多的預備隊,後備軍,可以救火,那裡有漏洞,那裡就有美國遠征軍迅速彌補上去。

    憑藉美國的人力物力,戰局應該會陷入一戰時期的那樣的相持局面。

    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遠離德國和蘇聯,被迫同意美國英國進駐。

    而在相持階段,美國和英國的海空軍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美英艦隊憑藉先進的反潛技術,將會把德國潛艇一一炸沉,使其不敢出海,那麼英美艦隊就可以在北海和波羅的海長驅直入,甚至派航母艦隊轟炸蘇聯的聖彼得堡。

    而在南線,美國英國會聯合法國艦隊,透過土耳其海峽,進入黑海,進攻克裡米亞半島甚至整個烏克蘭。

    蘇聯為了防止英美突襲,必須在烏克蘭留下大量的部隊防止美英法登陸。

    也就是說,德國和蘇聯會被鎖死在歐洲大陸。

    美國和英國會對德國和蘇聯的工業基地進行戰略轟炸,一如真實的二戰時英美空軍對德國魯爾區的轟炸,倒是德國的軍工生產時斷時續,嚴重影響了作戰。

    而美國可以透過空戰,消滅德國空軍,然後對德國工業區進行戰略轟炸,徹底摧毀德國的工業。

    對於蘇聯,美國可以在土耳其建立軍事基地,轟炸烏克蘭的工業。

    在東亞

    美國海空軍會牢牢壓制日本海空軍,不斷逼近日本列島,日本列島將會在美國海空軍的打擊下變成一片廢墟,最終投降。

    而美國還可以利用中國沒有淪陷的大後方,如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機場,對蘇聯的在亞洲命脈——西伯利亞鐵路進行戰略轟炸。

    只要西伯利亞鐵路被炸燬,那麼在遠東的蘇聯軍隊就完全陷入了絕境之中,後勤補給根本得不到保障。

    而美國空軍還會對蘇聯的烏拉爾工業區進行轟炸,徹底摧毀蘇聯的工業基礎。

    沒有了工業的蘇聯,只剩下一片凍土……

    所以說,在機械化戰爭中,要想取勝,必須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否則這仗根本沒法打。

  • 6 # 吾師範雎

    不會。

    德國,日本,蘇聯聯手的話,將會牢牢掌控亞歐大陸這個世界島。

    倚靠蘇聯的資源,德國的技術,日本的海軍。邪惡軸心將輕鬆控制亞歐大陸,中東,北非。

    這樣一來,英美的海軍只能望陸興嘆。

    不要說反攻了,即使能依靠海軍阻止邪惡軸心登陸美洲都夠嗆的。

    退一萬步講,即使登陸歐亞大陸反攻軸心國,那是對抗怎樣的人力物力,戰略縱深!

    歷史沒有假設,蘇德必有一戰,沒有聯合的可能。

  • 7 # 鋼鐵的菲列克斯

    當然不能,你認為美國有能力遠渡重洋去攻擊一個完整的納粹德國?而且德國蘇聯從國家工業來說有很大的互補能力,蘇聯規模大,德國更精尖。雙方合力就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勢力,沒有之一

  • 8 # 進擊的月餅

    如果不是小鬍子追求意識形態,非要征服斯拉夫人,蘇聯加入軸心國,歷史將會改寫。。。在新的世界版圖上,德國佔歐洲,義大利得非洲,日本得東亞和南亞,蘇聯佔中東,得到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成為四洋帝國。只剩民主的燈塔米國孤懸海外,雖然不會滅國,最後必然也會妥協。

  • 9 # 神懟友

    那樣的話,盟軍會涼透。哪怕蘇日打醬油,只要德國能得到了廉價資源,也就是給德國輸血,一個就能平了歐美。到時候就不是T34坦克海或謝饅頭坦克海,而是豹式虎式虎王坦克海,甚至最先整出核彈、實用導彈的會是德國,其歇菜時,連1代噴氣機都整出來了,後美國的U系列就是接盤德國黑科技產物。

  • 10 # 三打不留點看母點西嗯

    二戰德國情報部門搞了一份假情報,成功騙了斯大林。之後蘇聯國內軍隊大清洗。五位元帥槍斃了三個,而且是最能領兵打仗的。五位一級司令員全部槍斃。從連一級的基層軍官到師一級的中高階軍官就殺了1萬八千多人。新上任的基本是辦公室將軍。讓這些人開會聊天絕對是沒的說,要去打仗沒戲。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當年德軍閃擊波蘭,蘇聯在波蘭軍隊後面捅了一刀。與德國一起瓜分波蘭。單憑這一點。給蘇聯扣頂法西斯大帽也不為過。在蘇聯完成軍隊大清洗後。希特勒迫不及待的發動“巴巴羅薩”行動。那些只知道開會侃大山的軍官哪知道打仗,前期失敗也就順理成章。不過德軍在突擊時,驚奇的發現,蘇聯邊境部隊配發的作戰地圖居然是歐洲地圖。不難看出斯大林要吞併歐洲,遲早要和希特勒幹一仗。被德軍懟成豬的蘇聯軍隊最後還是扛住了,被斯大林翻盤。湊巧的是美國恰到時間的加入,扛起反法西斯的大旗。斯大林再傻也要跟著潮流走。畢竟誰都願意往自己臉上帖金。而且自己還有不光彩的過去。

  • 11 # 新世紀體育

    今天一個朋友的孩子問我,蘇聯二戰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我說是同盟國,可這個孩子又說那同盟國的美國英國都不支援偽滿獨立,為什麼蘇聯承認偽滿國,同盟國不都是和德國打仗的,那為什麼蘇聯卻要和德國簽訂經濟互助條約、互不侵犯條約,不是說德國是軸心國的嗎?我無話可說,那位朋友幫我回答一下這個孩子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並言古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