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只是為了好夢未圓的惆悵與怨憤嗎。
3
回覆列表
  • 1 # 美生活需要儀式感

    洛神相傳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於洛水而為洛水之神,謂之洛神。曹植的《洛神賦》,藉助於洛神的神話傳說和美麗的想象,描寫了一個動人的人神戀愛的故事。曹植在《洛神賦》序中說:“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賦”。宋玉的《高唐賦》寫楚襄王與宋玉遊雲夢澤,宋玉說昔時先王遊高唐,曾夢於巫山神女相接,神女去時說:“(妾)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宋玉的《神女賦》即寫當天晚上楚襄王與神女相遇之事。曹植有感於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中的故事,作了《洛神賦》。

    《洛神賦圖》為東晉畫家顧愷之所作。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其觀三國著名文人曹植所寫的《洛神賦》後有感而作。《洛神賦》借夢幻之境寫以純潔真摯的感情為基礎的人神之戀,形象鮮明,感情真摯,顧愷之讀後,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對文學作品進行了在創造,以傳達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傷的情調。

  • 2 # 飛火流雲

    顧愷之,東晉著名的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畫鼻祖之一。他的畫筆法細如蠶絲,線條流暢,人物俊秀。拓展了傳統工筆畫的視野,被譽為中國工筆繪畫始祖。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斫琴圖等。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根據三國文學家曹植《洛神賦》而作,顧愷之用工筆手法,描繪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巧妙的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將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講述的純真感人,浪漫而又悲傷,表達了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怨憂傷的情調。整個畫面豐富宏大,內容奇幻誇張,山形,水勢,人物表情,喜,憂,驚,哀,表現得細膩雅緻。用豐富的想像力,塑造了洛河上嬉戲的眾仙,鹿角馬面,豹頭飛魚,龍御雲車。各中奇珍異獸穿越在山川,樹木,流水,雲端,令人稱奇。畫面氣氛浪漫悽婉,人物生動傳神,景像虛實相間,達到了詩畫合一的意境美。

    至於顧愷之為何要創作這幅珍貴名畫,學術界爭論不休:有的說顧愷之用敘事手法向世人講了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有的說他用完整和諧的畫風向世人宣揚了“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儒家宗旨:有的說抒發了作者面對紛亂的現實,抒發了好夢未圓的惆悵與怨憤,留露了消和避世的情調。

  • 3 # 日月燈明2018

    從文學到繪畫:柏拉圖式愛情的永恆表達

    《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是根據曹植文學名篇《洛神賦》繪製的長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

    歷史背景:用繪畫表達文學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植寫下的經典愛情文章。曹植年輕時與上蔡縣令的女兒甄宓相愛,不料甄宓卻被迫嫁給曹植的兄長曹丕。由於曹丕是兄長,是皇帝,迫於倫理,曹植只好將這段感情深藏心底。甄宓生下曹叡後被迫害致死。曹植得知甄宓離世,心痛欲裂。在他路過洛水歇息時,夢見貌如甄宓的洛神前來和他相會。夢醒後,曹植難以擺脫夢中情景,更加思念甄宓,於是寫下了名篇《感甄賦》,此文後來被明帝曹叡修改了名字,成為《洛神賦》。

    顧愷之則根據《洛神賦》畫成了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後人認為,曹植筆下的洛神其實就是甄宓的化身,表達了曹植對愛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曹叡為了維護尊嚴和形象,改了題目,從而女主角由人換神,變成洛神。

    著名畫家顧愷之被曹植的真情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所感動,憑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繪畫技巧,再現了曹植隱忍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

    《洛神賦圖》畫卷完成後,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洛神賦圖》的真跡早已失傳,現在傳世的是宋代摹本。傳世的摹本共有五幅,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洛神賦圖》最接近顧愷之的原作。

    流傳千古的愛情詩篇

    《洛神賦圖》長卷分為三個部分,以連環畫的形式再現了曹植悽美的精神戀情。

    (1)驚豔

    展開畫卷,映入眼簾的是第一個場景。只見柳樹被微風吹動,洛水波光粼粼,曹植和隨從們來到洛水邊。馬伕解下馬鞍、韁繩,馬兒悠閒地就地休息。洛神的身影出現在遠處的河水中,她雲髻高綰,衣裾飄飄,手裡握著蓮花瓣狀的羽扇緩緩走來。洛神的周圍有青山秀水相襯,左有紅日,右有飛龍,一對燕子凌空掠過。曹植身著寬大的袍子,站在河邊看著遠處水面上的洛神,將信將疑,且驚且喜。

    (2)陳情

    第二個畫面表現了洛神與曹植互訴衷腸的甜蜜和互道離別時的痛苦。他們想要靠近,卻又不敢觸犯神與人不得往來的天條,一再欲行又止。洛神登上六龍雲車,乘風而去,漸漸消逝在遙遠的雲端。這是整幅畫卷的最高潮。畫卷用人神不共來比喻曹植與甄宓這對有情人難以突破封建禮教,最終不能在一起的殘酷現實。

    (3)偕逝

    畫卷的最後部分,曹植坐在岸邊,神情悲涼,此時洛神也回過頭來,兩人相互凝望,依依作別。這是畫作中最為感人的一段描繪。

    獨特高超的繪畫技巧

    在《洛神賦圖》中,顧愷之使用了勻稱綿密的長線條,被後人稱為“高古遊絲描”,意思就是線條如同春蠶吐絲般流暢、連綿、堅韌。因他的線條細長、不見頭尾且繁密,所以還被叫作“密體”。以這種線條描摹洛神的衣帶,從而讓女神的仙動隨線條躍然紙上。

    連環畫般的敘事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洛神賦圖》這幅畫卷中,各部分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只憑借背景變換來交代故事的時間順序。主人公在不同場景中多次出現,以不同的神情和姿態來交代情節。這種在同一畫幅上運用多幅畫面組合,來表現一個完整故事的手法,堪稱連環畫的鼻祖。這種結構和表現形式,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中國古代繪畫的傑作

    在表現內容、畫面佈局、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線條各方面,《洛神賦圖》都有自己的特色。此前文學作品雖有愛情及生活題材內容,但可以傳世的繪畫作品並不多見,此前的人物繪畫多為神仙帝王,題材也多為教化內容。採用連環畫形式繪製的卷軸畫作品,在傳世的作品中更是罕見,《洛神賦圖》不愧為中國古代繪畫的傑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騏達開啟鑰匙門儀表盤裡面響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