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筆點酷玩

    當然可以,只要相容,退役硬碟可以玩出各種花樣,比如做備份盤,再如買個硬碟盒子做成行動硬碟,老舊硬碟也可以煥發新生命。

    電腦硬體更新太快,618一沒留神又入了兩塊NVMe SSD,前線撤回的SATA版西數Blue固態硬碟徹底閒置,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我低成本入手一隻USB3.0硬碟盒ORICO 2521U3,相容機械/固態2.5英寸,最大支援4TB容量,老西數重回戰鬥佇列。

    USB3.0介面標準的2.5英寸硬碟盒隨處可見,選中ORICO 2521U3一是因為斜條紋蠻有辨識度,二是價效比不錯,23.9可入手,我選了帶硬碟收納包的套裝,還送了一個收線器。

    這款ORICO 2521U3可相容安裝市面上7mm~9.5mm厚度的2.5英寸硬碟,可免工具快速拆裝,後蓋按壓滑開即可,必要時隨時換芯,即插即用。

    除自帶30cm長USB3.0 Micro-B資料線外,隨機內建一塊防震棉,如果安裝的是機械硬碟,可以起到防震緩衝作用,對SSD也可以增加安全性,不懼硬碟盒意外跌落。

    採用Norelsys NS1068X主控方案,USB3.0 Micro-B相比Type-C介面要落後一檔傳輸標準,但對於SATA SSD來說並沒有速度瓶頸,3秒1GB妥妥夠用,而且成本也相應降到更低。

    斜條紋質感和視覺觀感不錯,可以滿足一定的防滑需求,介面與硬碟指示燈均居中,通電後藍燈常亮,資料讀取時紅藍閃爍。

    系統方面相容Windows / Mac / Linux,支援UASP加速,支援智慧休眠,平時接電腦、PS4,給智慧電視做外接影音資料盤都可以。實測傳輸速度,ORICO 2521U3與西數WD Blue 250GB 3D NAND SATA SSD相配,達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跑分成績。以CrystalDiskMark 7.0為例,連續讀取速度406.04 MB/s,連續寫入速度為430.76MB/s,與西數SSD本身的讀寫速度上限基本持平。

    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略微遜色於CrystalDiskMark,讀寫均在400MB/s以下,4K-64Thrd隨機讀取速度為30.78MB/s,隨機寫入速度為68.90MB/s,處於入門級SSD速度標準,總評分278分也為入門級,這塊固態硬碟應該可以再撐3年。

    TxBENCH跑分結果如下,同樣是接近400MB/s的連續讀取速度,335.528 MB/s的連續寫入速度。

    在ATTO 4.0磁碟標準測試軟體中,ORICO 2521U3與西數WB Blue 250GB在256KB~64MB檔案塊範圍內可以達到極速寫入400MB/s左右、讀取380MB/s左右的成績,讀寫速度比較穩定。

    實測跑分ORICO 2521U3與西數WD Blue 250GB 3D NAND SATA SSD搭配,發熱量和穩定性比較令人滿意。測試平臺為我的備用PC:華碩B350主機板+農場2600處理器+8GB DDR4 2400記憶體x4條+590顯示卡,主硬碟為光威弈Pro 256GB SATA SSD。如果你也有限制的硬碟想尋找歸宿,可以考慮這樣低成本搞個盒子,這篇快評就寫到這裡,下期再見!

  • 2 # 風科技

    正常情況下,你經過硬體連線以後就可以開機直接使用了,開機以後會進入新電腦的作業系統,並且在右下角提示發現新硬體,作業系統自己會安裝驅動,稍等一會兒就會在我的電腦之中出現新的碟符,根據你舊硬碟原來的分割槽情況,可能會出現舊硬碟的C盤變成新硬碟的新電腦的地D盤,這是一種正常情況,要注意區分。

  • 3 # 硬體有多硬

    舊硬碟裝到新電腦裡面繼續使用,這是常規操作,不會有什麼問題。

    舊硬碟系統

    先說下新電腦有硬碟並且已經裝好了系統,舊硬碟作為儲存空間使用。

    原來的硬碟肯定裝有作業系統,裝進新電腦以後,主機板有可能會預設從舊硬碟啟動,然後載入原來的系統。

    不過原來的系統是針對之前的配置安裝的,在新電腦上可能會頻繁出錯,根本沒法用。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找到BOOT選單,現在的新主機板都支援中文BIOS,你可以找一下啟動選單,將啟動順序調整一下,把新硬碟作為第一啟動盤就可以,最後按F10儲存退出重啟。

    然後就能進入到新系統,在新系統下,舊硬碟是作為從盤使用,你可以將原來的C盤(現在不是C碟符)格式化,裡面的系統就沒有了。

    這是作為從盤使用,如果新電腦沒有硬碟,需要從舊電腦拆下來使用,需要重灌系統。

    重灌系統時注意安裝方式選擇自定義,選擇安裝的碟符,格式化之後再安裝,否則安裝的時候裡面的舊版本系統會被新系統放在一個

    Windows.old

    舊硬碟的介面相容

    上面說的是舊硬碟在新電腦中做主硬碟或者從盤的注意事項,不過要實現這個的前提是硬碟能裝到主機板上去才行。你也沒說出你的硬碟是什麼型號,這裡不能妄下判斷,只能列舉一些常用的硬碟介面。

    IDE介面,這是最老的介面,2013年硬碟廠商就不再生產此介面的產品,主機板對於IDE介面的支援也隨之消失。如果是這樣的硬碟,我建議你還是放棄吧,使用時間太長,另外那時候的硬碟速度和容量也不行。

    SATA介面,這個是最常見的介面,你的新電腦無論從高階的X299/X570到低端的H310/A320肯定都有這個介面,另外無論是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都可以。

    M.2介面,這是一種新型的介面,尤其是NVMe協議的,出來沒幾年,你的舊硬碟是這種型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確實是這種,而且支援NVMe協議,你可以不用買新硬碟,就這個用著也挺好。

    PCI-E介面,這個是高階型號,和顯示卡的插槽是一樣的,這個我沒用過,反正很貴很給力就是。

    總結

    就像開頭說的,舊硬碟發揮餘熱是很常規的操作,一般沒啥問題,常見的問題文中基本都告訴你了,不必擔心。

  • 4 # 嘉馬張視影

    如果你舊硬碟是機械硬碟的話,個人建議買個小點的固態硬碟當系統盤,舊硬碟當備用,還不浪費,能為你的電腦提升一大截速度,開機也就10幾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不支援北斗,把老婆的蘋果摔了!兄弟們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