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燁枰書法
-
2 # 火哥育兒
語文能力無外乎言語表達和寫作的能力,下面從聽、說、讀、寫4個方面談談培養這兩種能力應該注意的要點:
1.聽學外語的人都知道,聽對於培養語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前我們在外語學習方面有一個弱點,只會看,不會聽;只會寫,不會說。而一旦出了國,有了語言環境,很快就能夠克服這個弱點,其實這本質上就是改變了一個聽的環境。
兒童發育心理學也指出,那些語言發育比較突出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一個人比較多的大家庭中。在他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透過聽,腦子裡已經儲存了大量的詞彙,從而為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聽,在語言表達能力上處於重要的地位。你之所以不會表達,表面上看是說的不好,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聽的不夠。
明白了聽的重要性,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應該聽什麼?
首先要明白,聽和傾聽是兩回事,聽是被動的聽到,傾聽是主動的思考,是對資訊的過濾和深層次加工,而正確的聽就是要去主動審慎地傾聽。
其次,要把聽的重點放在結論和觀點上。我們每天都會陷入大量的資訊海洋之中,想要把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聲音都記住是不可能的,有些聲音註定會成為耳邊風。
所以,想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就應該更多的讓自己留心觀點和總結。這樣才能夠不斷借鑑別人的思想,提高自己對待事物的認識能力。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作文,其實底層的邏輯都是要表達一個主題和觀點。
2.說從表達形式來說。說,可以從提高語音、語調、節奏、清晰度甚至是輔助手勢等方面入手。一個人表達的越有魅力、越專業,就越能促進自己樂於去表達,不過這個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另一方面,從表達內容上看,說一定要做到深思熟慮,避免信口開河。說提煉好的觀點,說準備好的故事。這要求我們應該儘量做到有的放失,有備而來。
古希臘哲人說人類有兩個耳朵一個嘴巴,這提醒我們要少說,少說的意思不是三緘其口而是少說廢話,要訓練自己說就要說經過思考和凝練的觀點與思想。
3.讀讀可以分成朗讀和默讀。
從提高語文能力出發,朗讀可以培養語感和寫作的節奏感。很多人的文章囉哩巴嗦,沒完沒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節奏感不好,這可以透過大量朗讀同類型文章來培養感覺。
再來說默讀,其實也就是看書。提起看書,很多人都會列出大量的書單,比如“一生不可不讀的100本世界名著”等等,讀名著沒錯,但是卻要注意時機。看超出自己生命體驗能夠理解的名著,或者是不感興趣領域的名著,不但得不到知識的滋養,還會打擊讀書的熱情。所以,讀書應該採用兩個不同的標準:對階段性想要掌握的文體,要選擇經典書籍不斷精讀,重讀;對提高修養,增加通識類的書籍,不必苛求,多瞭解、多泛讀即可,讀這類書籍要明白一個道理——讀書是一種緣分,不必苛求非你不娶,非你不嫁。
其實,想要提高語文能力是一個泛泛的問題,從看書的角度來說,把它劃分得再細緻一點更有操作性。做到先明確想提高哪種文體的能力,再去大量的閱讀同類型的書籍和文章才能更好地提高。
總體來說,閱讀是一個積累見識和學習技巧的好方式,只有透過分析別人的文章,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了解表達的技巧。
4.寫通常大家都覺得,語文能力的水平歸根到底最後要由寫來表現。
確實如此,寫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也是前三種能力的綜合體現。
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提高寫作的能力永遠只能從動筆開始。
首先,應該確定自己想要寫作的文體。寫政論文看小說那肯定幫助不大,要做到學習有針對性。
其次,寫作可以遵循“守、破、離”的順序。這個概念來自日本文化,守是第一階段,就是跟著規矩去做,先去模仿優秀的文章,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當年富蘭克林學習寫作時,就是按照選好的文章,自己再重寫一遍,然後逐字逐句地和原文對比。可見,有效的方法中西通用。
第二個階段是破,就是模仿到了一定程度,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就可以在這個範圍裡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第三個階段是離,也就是你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個領域的寫作能力,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自我創作。
最後,成功等於勤奮+方法+別抱怨。這是備受哈佛大學推崇的學習公式,用在寫作訓練上非常恰當。
提高寫作能力並非一朝一夕,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提高寫作能力又異常枯燥和無聊,志不深則智不達。所以,想要自己寫的好,必須要有勤奮的態度和一顆死磕的心。
總結一下,從提高語文水平的角度來說,聽,要多聽觀點和思想,培養自己認識世界的深度和廣度;說,要精心思考,有的放矢,不打無準備之仗,追求簡潔,一劍封喉;讀,朗讀要注重節奏,默讀要重視視野和技巧,做到有針對性閱讀和泛讀的有機結合;寫,勤奮加目標,按照守、破、離的順序,不抱怨、不鬆懈,咬定青山不放鬆。
做到這些要求,相信你的語文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
3 # 詞磚家考研
輸入:在孩子的理解極限內,多讀多聽經典,不要只在意學校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學校的某篇課文,找到相應的全集,讓孩子去讀全集。比如,學校課本里肯定有魯迅的課文,那麼讓孩子找到相應的魯迅全集,進行拓展閱讀。
輸出:寫日記是最糟糕的方法,畢竟,生活多半是重複性的,寫下去就那麼點事兒。提高輸出最好的方法是,不限文體,每讀完一篇文章(課內課外都行),要及時引導孩子說讀後感寫讀後感。這樣堅持不出兩三個月,孩子的口頭筆頭的語文表達,必有大進展。
回覆列表
怎樣利用聽,說,讀,寫來幫助孩子提高語文能力?這個我來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首先說一下“聽”和“說”
我小的時候,就特別愛聽單田芳老師講評書,他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我們有如身臨其境一樣,聽的全神貫注,熱血沸騰,有的時候聽得激動睡不著覺,聽完後就想和別人分享,想講給別人聽,雖然不能完全描繪出單老師講的全部,但是也能講出個大概的故事情節,所以,我覺得多聽經典故事,然後讓孩子講出來,既可以增加記憶,又利於口語的練習,對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再來說一下“讀”和“寫”
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唯一的樂趣就是聽評書,看小說,看報紙,看雜誌,讀的多了看到精彩的詞或者句子,就隨手記錄下來,漸漸的養成了習慣,看書讓我喜歡上了閱讀,增加了理解能力,也非常的喜歡上語文課,我現在喜歡寫作,喜歡朗讀,都是和小的時候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