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目歷史君
-
2 # 二二相偶
其實自魏延到蜀漢就一直沒有被諸葛亮待見過,想殺他的心怕早已有之,就比如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時候砍下他頭的馬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讓諸葛亮和楊儀安上了。要說違令戰敗之後不殺魏延,只殺陳式可能基於以下這些原因。
首先,即便諸葛亮不喜歡魏延,但是不得不承認魏延的統兵才能。劉備派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期間經歷曹魏多次大軍進攻的魏延都能扛過來,使漢中得以保全。不得不說,其才能在蜀漢之中也極為難得。
其次劉皇叔對魏延還是很喜愛的,總不能不給老闆面子。雖然諸葛亮不喜歡魏延,但是在劉備當政的時候魏延的日子還是很好的,因為自己能力出眾,老闆很賞識,所以一直都得到提拔重用。劉備對他沒有猜忌之心,這點諸葛亮是知道的。與其讓老闆求情,下不來臺面,還不如自己賣個人情,留魏延一命。
其三,震懾軍心用一個人的性命就夠了,犯不著斬殺兩員大將,蜀漢本就人才有限。蜀漢雖然有五虎上將,但是除了這些大將之外堪當眾任的將才和帥才並不多。如果貿然殺掉僅有的那麼幾個人才,對於蜀漢來說無疑打擊沉重。對於維護統治不利,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慎重。
其四,諸葛亮覺得自己在世的時候還是能夠駕馭得了魏延的。諸葛亮防著魏延,以至於魏延提出分兵伐魏的奇策都沒有用,而是把魏延留在自己身邊,不讓他的功勞過大,變得不可約束。這雖然給自己帶來軍事上的失敗,但是從馭人之術來看並沒有錯。只要控制得住,在允許的條件下物盡其用就行,魏延還是有這個利用價值的。而且憑陳式的能力,殺他還不足以影響到整個蜀漢的朝局。
-
3 # 歷史春秋網
首先,正史中的陳式並沒有被諸葛亮斬殺的記錄,陳式被諸葛亮所殺,完全是小說家言,羅貫中杜撰的。正史中的陳式是劉備與諸葛亮重用的大將,曾經連克曹魏武都、陰平二郡,立下赫赫戰功。其如何死亡,沒有記載。
《三國演義》中的陳式之死,是在諸葛高北伐之時,與魏延、張嶷、杜瓊兵出箕谷,諸葛亮派鄧芝讓他們四將小心司馬懿埋伏,陳式不聽,反譏諷諸葛亮:“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連遭大雨,衣甲皆毀,必然急歸;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進,可獲大勝,如何又教休進?”,而魏延想起他的子午谷奇計諸葛亮未用,也添油加醋:“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鄧芝將陳式、魏延不遵將令之言報告諸葛亮。
陳式不遵將令,果然中了司馬懿的埋伏,損失四千兵馬,關鍵時侯,是魏延將兵救了他。因此諸葛亮殺了陳式,而留下了魏延。未殺魏延原因有二:一是陳式率先不遵將令,是損失四千兵馬的罪魁禍首,所以殺他號令三軍。魏延只是口頭牢騷,行動上還救了陳式等四五百人,罪不致死;二是魏延有勇有謀,是僅次於“五虎上將”的蜀漢大將,殺他是自斷臂膀,諸葛亮憐其勇,不忍殺之,留之後用。
回覆列表
說到陳式之死就得分演義和正史看待了。
一、先談談演義
演義中記載諸葛亮北伐時期,陳式和魏延因不滿諸葛亮的做法(陳式覺得諸葛亮不會用兵導致陳倉之敗,而魏延不服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於是不聽命令,擅自進兵,中了司馬懿之計,導致兵敗。而後來的諸葛亮為了正軍法,殺了陳式,但卻放過了同樣的主犯魏延。
這裡面的原因,演義裡說的很清楚。《三國演義》裡說到:卻說孔明大驅士馬,復出祁山。勞軍已畢,魏延、陳式、杜瓊、張嶷入帳拜伏請罪。孔明曰:“是誰失陷了軍來?”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谷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已違,不必巧說!”即叱武士推出陳式斬之。須臾,懸首於帳前,以示諸將。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從上面的演義原話中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殺魏延是為了留後用,畢竟魏延是蜀漢當時可以獨擋一面的大將,而陳式在演義中只是一小將,殺了可以他正軍法,給三軍將士一個交代,陳式是一個替罪羊。
再說,在演義中諸葛亮也有鎮住魏延的意思,讓他不敢再瞎胡鬧,就是告訴魏延,如果再不聽指揮,陳式就是自己的下場,同時也讓魏延欠下自己一個恩情吧!
演義中陳式死的很窩囊,是個替罪羊。
二、再說正史
正史中雖然沒有給陳式列傳,沒有記載他怎麼死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陳式肯定不是這樣窩囊被諸葛亮殺死的。
陳式最早的記載是在《三國志徐晃傳》: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陳式登場是在漢中之戰,這裡陳式雖然輸了,但劉備居然直接讓他和徐晃去抗衡,並且當時的十餘名將領是以陳式為首,足以見其在蜀漢的地位不低。
在《三國志後主傳》中則記載:建興七年(229)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從這裡可以看出到了諸葛亮掌權的時候,諸葛亮在眾將中居然選擇派遣陳式攻打下了武都、陰平這兩個郡,可見此時的陳式的作用、能力和地位。
陳式是蜀漢軍中從基層指揮官成長為高階將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管是資歷還是地位應該只低於魏延等人的,蜀漢中應該少有超過他的。
所以如果談正史的話,諸葛亮會殺這樣一個將領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陳式在蜀漢軍中屬於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的。即使犯了諸葛亮也不敢拿陳式這種大將當替罪羊的,畢竟本來就人才凋零。演義說不殺魏延是為留以後用,難到陳式這等級的大將就不能後用的麼。
陳式在正史裡怎麼死的並沒記載,不過應該屬於正常死亡的,不可能如演義裡那麼窩囊。
三、除此之外,看到陳式想起了一件事,曾看有人發過說陳式是陳壽父親。我覺得不太可能,陳壽父親在陳式在攻打陰平武都兩郡時就已經去世了。而且陳式如果是陳壽父親,那《三國志》為何直呼陳式之名呢?這顯然是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