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繪畫

    作為思維的源泉,現實是思維極重要的規定性,現實規定了思維的本質,使思維成為現實的思維。由於思維只能在現實中發生,思維的發生和思維的內容都是從現實中來的,現實對思維便具有最重要的意義。由於現實是思維的源泉,思維能夠隨著現實的變化而變化,使人的頭腦永遠面對著當前的現實。相反,一個頭腦脫離了現實,它便變得僵化而沉溺於從前的思維中。因此,頭腦與現實相結合使頭腦變得活躍有生氣,而脫離現實的頭腦便變得僵死而消沉。這一點與人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完全相同。 我們知道,人的生存來自人與其自然環境[52]的密切關係:食物從自然環境中來,人們的穿、住、行、玩等都直接、間接地來自自然。因此,自然環境成了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人的本質規定性來自這自然環境。在這裡,思維與現實的關係也像人與自然的關係一樣:現實是思維的具體規定性,思維從現實中發生,也從現實中獲得內容。不過,思維與現實間的距離似乎比人與自然的距離大,因為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個基本屬性是自然性,但我們看不到思維是現實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似乎是:思維不僅由現實規定,而且還是智慧的產物。前面說過,攜有一定智慧的頭腦處於現實中便發生出一定的思維。在這一點上,思維還不能和人體[53]相比,人體是純物質、純自然的,而精神只不過是這物質的一種機能;人體可以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思維則不能看成是現實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怎樣,現實給思維以最重要的規定性,給思維以本質的規定:思維是對現實的思維,是對現實之內在必然性的尋求,此外它什麼也不是。因此,雖然思維與現實之間常常對立,但思維卻不可脫離現實而存在,脫離了現實就再也不產生任何新的思維,甚至不存在任何思維。現實對思維的生命性意義是思想家們所強烈經驗到的,他們雖然整天沉浸在書籍和理論的海洋中,但仍感到現實對思維的決定性作用。人們的思想和思維並不來自現存的書籍和理論中,而是來自現實和人們的生活中,一個事先缺乏思維頭腦的人,書籍和理論對他是分文不值的。因此,對待書籍和理論,事先要有相應的思維頭腦,要有相應的主觀性。甚至對於現實本身的發現也是這樣,也要有一個思維頭腦作為相應的前提。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基本思想就在這裡,這種認識論強調,認識不僅從客體中來,而且還從主體中來,它來自客體與主體的結合。這種認識論強調一個現存的頭腦對認識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現實已經充分表現出它的內在本質,但要發現它,還要有相應的思維頭腦,要是這個頭腦是空白的,則它就什麼也不會發現。因此,發現客觀性要有相應的主觀性,在認識過程中,這兩方面不能分開。[54] 通常,人們往往認為思維是從書籍和理論中來,至於現實對思維的決定作用,人們只是經驗到而已。這是一種膚淺的觀念,它沒有透過各種假象而看到實質。實質是,人們處於現實中才發生思維,面對什麼現實就發生什麼思維。“思維從書籍和理論中發生”只不過是一種假象,書籍和理論並不能使思維發生出來,它的作用只是誘使思維的發生。因此,書籍和理論對思維發生只起輔助作用而不起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現實。我們看到這樣一種差距:別人的現實性不比一個人自身的現實性更能壓迫於這個人而使之思維,書上敘述的現實不比親身經歷的現實更能作用於一個人。在這裡,我們可以把現實加以區分[55]:“直接現實”是指那些直接作用於一個人自身的現實[56],因而它對這個人具有最大的作用:“間接現實”是指沒有直接作用於一個人自身的現實,它對這個人的作用比上述自身現實弱,越遠離自身現實,現實對人的作用就越弱。書籍和理論是那些最遠離自身現實的因素[57],因而書籍和理論對人的作用最弱。理論的作者認為是極重要、極有意義的理論,這種理論對於別人來說可能被認為是無所謂的,因為沒有相應的現實性來引發別人對它的注意。直接現實是現實得以作用於人的基本因素和條件,一個人缺乏直接現實,就不能接受任何間接現實的作用,更不能接受書籍和理論的作用。因此,那些缺乏生活的人是缺乏接受間接現實作用能力的,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是他的直接現實的來源,透過生活他建立了他自己的自身現實。缺乏自身體驗,就缺乏對別人的體驗和精神的理解;缺乏自身理解,就缺乏對別人的理解。這樣,一個人就很難理解另一個人、另一群人和世界。皮亞傑的“自身中心性”是一種無足輕重的東西,他用對這種“自身中心”的不斷打破來說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分化。而這裡所出現的“中心性”則是一種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種中心性就是:人們往往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經驗和思想來觀察、瞭解別人和世界。這種自身中心性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存在,對於一個僵化了的頭腦,這種自身中心性就更為強烈。 在哲學中,思維與現實(存在)的關係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在這裡,思維與現實關係之焦點是:是思維決定現實還是現實決定思維。首先,現實決定思維。先有現實,才有思維,因為現實是思維的源泉。其次,思維也作用於現實,因為思維能夠作用於人,作用於思維者。在這重要的哲學關係中,“現實是思維的源泉”這一原則給這一關係的圓滿解決提供了可靠根據。 另外,思維與現實的哲學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思維是什麼東西的思維,思維的內容是什麼?在這裡,思維是對現實的思維,思維的內容就是現實。先驗論與之相反,它認為思維是對人頭腦中固有東西的“回憶”而不是對外界現實的思維。因此,人們的思維脫離了現實,脫離了對現實狀況的歸納和抽象,而沉溺於對莫名其妙的東西的夢幻。但這種夢幻已不是思維,因為思維是從現實中發生並針對現實的頭腦活動,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頭腦活動,思維沒有什麼莫名其妙的性質,它有著十分樸素然而卻相當深刻的真理性。思維就是動腦,想辦法來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 因此,思維與現實是同一的,有怎樣的現實就有怎樣的思維,思維的現實性規定了思維是對現實的思維,思維的內容來自現實,思維中包含著現實性,現實性是思維的本質。脫離即意味著反之,有向精神分裂發展的可能。

  • 2 # 感頗

    這個首先要給自己樹立一個人生價值觀,何為精彩啊?對的起父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老婆年輕漂亮會疼人,孩子聰明伶俐學習不需要你操心,自己有一個健康身體,這就叫精彩!人生苦短,知足者常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53集,為什麼寧榮榮會當著小舞的面親了唐三?她是不是喜歡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