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多又
-
2 # 黃山落葉桂
我認為是不能的,事實上別說康熙了,就是太祖朱元璋或者成祖朱棣都未必可以。
很多人認為是崇禎不會用人,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明朝滅亡主要原因不是外而是內。
內,最可怕的是流民,特別是出現張獻忠李自成這樣百年難遇的賊首,更別說又趕上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小冰河時期,從而引發的飢寒和災疫。多少人無家可歸啊,政府又拿不出錢賑濟災民,只能選擇餓死或者造反。
其二,臭名昭著的大明蛀蟲——宗室皇族,太多了,以至於大明集團每年的財政收入不夠自己人的工資,你要是一個基層小員工你會怎麼想
其三,爛到骨子裡的官僚,不是說明朝制度不行,其實制度很好,萬曆可以多少年不用上朝國家機器也可以正常運轉,只是往往越到緊要關頭往往更忙於內鬥。比如二次起復平遼的熊廷弼,碰上了拒不合作的王化貞,站在個人立場上我覺得他們都沒錯,現在民族國家立場上我覺得他們都大錯特錯了。
當然崇禎的確一步又一步的犯錯,比如拒絕了很有誠意的後金和談,拒絕了李自成的裂土稱王,拒絕南遷,也的確,他雖然有心,但不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但是他也難能可貴的保持著不和親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骨氣啊。
個人瞭解,不喜勿噴
-
3 # 南有柔木
從個人能力的角度來看,康熙也無法真正的挽救大明朝,但是會延長大明朝幾十年的統治時間。
因為當時的大明朝碰到3件無法迴避,又無法克服的難題。
1、大明朝碰到了天災。17世紀中葉全球氣候變冷,導致處於溫帶的中國北方莊稼生長和收穫期明顯縮短,並進而引發饑荒和瘟疫。最後,導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這次天災,是任何一個皇帝也無法改變的,不同在位的統治者,只是把自然傷害程度降低而已。
2、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壯大。遼東防務從來都是明王朝的重大問題。從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後,在明軍與後金軍隊的力量對比中,後金軍隊明顯佔據優勢。
3、明朝內政腐敗。明開國君主朱元璋廢除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但是,他重視中央集權政治,廢除相定製,為後來宦官專權、內閣紛爭提供了機會。明後期政治糜爛,不是一個有康熙才能的帝王就可以解決的。就康熙本人,其在位期間,吏治也是難題,更不要說腐敗至極的明吏治了。
所以,大明朝的滅亡,崇禎皇帝的悲劇,都是歷史的選擇。無法避免。
-
4 # 小程看歷史
明朝的衰敗和滅亡,並不是崇禎皇帝一人而導致的,如果瞭解了明朝末年那種頹廢的局面,即使換做康熙,也還是不能阻止明朝覆滅的結局。
明朝覆滅的原因
崇禎皇帝朱由檢,其實也是一個悲情之人,面對大明王朝這艘漏洞百出的破船,他也非常的想把國家給治理好,但是處於很多方面的原因,到了最後還是沒能避免王朝的破滅,作為大明皇帝在最後關頭也沒有喪失一個做天子的氣節,國破家亡之時也沒有當俘虜。大明王朝到崇禎皇帝朱由檢這裡的時候,已經是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時候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一、政權受到干涉。大明王朝長期以來受到文官勢力的干涉,崇禎皇帝繼位後,文官勢力日漸膨脹更加嚴重,使得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二、民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千年難遇的自然災害來臨,使得天下民眾求生不能,所以使得民怨四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大批的農民起義。
三、滿清勢力的入侵。北方滿清勢力的崛起使得大明王朝的政權遭到了嚴重的挑戰,滿清勢力在這個時候趁機侵擾大明邊境,使得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
崇禎皇帝的無奈
所以又是內憂又是外患,最終加速了明王朝的覆滅。其實皇帝朱由檢是一個非常非常有理想抱負的好皇帝,他繼位後非常想透過努力,讓大明王朝重回當年的輝煌的時候,他繼位後勵精圖治,勤於政務。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果斷的剷除官宦勢力,然而他的這一做法引起了黨派之間的紛爭,所以才使得內鬥不斷。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皇帝他也很難收場,所以長久以來內部矛盾逐漸擴大成了民間的矛盾,最後引起了外部勢力的注意才加劇了王朝的覆滅。所以說崇禎皇帝即使勵精圖治,奮其一生也還是沒有能夠力挽狂瀾。
結語
那麼可想而知面對這樣一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即使康熙穿越過來又能怎樣呢?康熙皇帝的確在治國理政之上,確實厲害。但是面對大明這艘漏洞百出的破船,就憑他一人之力怎麼能夠阻止的了它的沉沒呢?
回覆列表
答案是可以的,明朝滅亡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內憂外患所導致的滅亡,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崇禎自己性格,為人所致。
首先崇禎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他勤勉,每天工作都會到很晚。他節儉,自己的龍袍都是補了又補。他不好色,在江山社稷和美色誘惑之間能拿捏的住。從這些方面康熙跟崇禎都極為相似,這也是說作為一個好皇帝的標準。
崇禎在自殺前說了諸臣誤國這句話,確實是諸臣誤國,但是這也是崇禎一人所致,處理不好君臣關係。崇禎對自己非常苛刻,要求也非常嚴格,同樣他對大臣要求就更嚴,更加苛刻,這是導致君臣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包括他動不動就或殺或撤大臣,這就讓個大臣人人自危。在這點上康熙就不同,他能夠看清楚自己,把君臣關係拿捏的很好。
另外是在用人方面,其實崇禎也很會識人,只是疑心過重,袁崇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一點康熙就做的好,他用人不疑。
其實康熙朝和崇禎朝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也都是內憂外患。康熙在位初朝政不穩,朝中大臣滿漢之爭嚴重,鰲拜弄權;朝野有很多反清勢力;三番擁兵自重;俄羅斯襲擾邊境;噶爾丹野心勃勃。但是康熙都能一一解決,但是崇禎就不行,李自成逼近京城的時候有派使者求和,但是被崇禎搞砸了。如果沒有搞砸的話,當時內憂外患是可以一併消除的,李自成有答應幫著打清兵的。
所以如果是換了康熙,肯定是能處理好當時崇禎朝這些事。崇禎只能算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不是一個明君。拋開康熙是外族這一點來說,說康熙是千古一帝其實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