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樵
-
2 # 魚磊衛靜
1、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體制,基本上是學習中國隋唐體制,再與自己的天皇制相結合,結果是天皇下的幕府等軍閥專制制度。
我認為就相當於相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是掌實權者發號司,必須以天皇名義,或者是天皇下的名義。二是幕府等軍閥把持與天皇及主要子弟的通婚權。也就是說天皇的皇后是幕府等軍閥家族的女人,天皇也逐漸含更多幕府等軍閥的基因。三是天皇甚至連實際上的人身自由都沒有。
2、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政治體制,是與英國女王相類似的天皇下的首相負責制。
這時的天皇實際上是大監督大保證作用,行動是自由的。
這時的首相和內閣是幾年一選舉的換屆制度。也就是說這時的相權比過去的相權不可同日而語,差了不少。
二戰之後加入了美國的控制,也就是對天皇的控制和對首相的控制。
3、明朝的體制,除朱元璋和朱棣時期外,有如下特點,一是文官,武將及監督(太監、錦衣衛、東廠、西廠)三大系統,皇權位於之上,但是明面上退居二線,實為平衡各方。二是文官武將和監督的主要骨幹還是皇上任命,沒有任期。三是皇家無論有無能力,只要不被打入另冊,皆享特權。
-
3 # 歷史軍魂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直接權分六部。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以內閣作為皇帝處理政務的助理機構。後來,隨著內閣地位的提高,內閣首腦被稱為“首輔”取得了“票擬權”,皇帝根據“票擬”的建議進行硃批,又被稱之為批紅。明朝的多數皇帝由於比較懶政,往往將硃批的權力交給自己比較信任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明朝的內閣首輔不等於宰相,在宰相制度下,宰相被賦予了決策大權,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其地位也十分鞏固。而明朝的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諮詢機構,本身並沒有決策權,雖有宰相之名、實無宰相之權。
日本現在的內閣和明朝的內閣完全不是一回事,日本的議會內閣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影響的產物,在二戰之後,議會是日本的最高權力機關。而明朝的內閣是封建專制強化的產物,屬於封建專制制度,內閣根本不能限制皇權。
-
4 # 薩沙
日本的制度和明朝是根本性不同的。
因為日本是民主制度,首相制度。
所謂首相制度,不同於總統制度,是一種精英執政的民主制度。
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上,立法、行政、司法分別由國會、內閣、法院行使。
日本民眾選舉出國會議員,由此選出選出執政黨,首相,再組成內閣。
民主制度無非就是這些套路,所以日本的制度並不算特殊。
日本的立法權是國會議員的,議員則是民眾選舉而來,所以必須考慮到名義。
同樣道理,內閣也是間接選舉的產物,比如考慮到民意。
至於法院是獨立的機構,只對公民負責。
大體就是這樣。
而大明的制度是標準的封建獨裁製度,同日本制度沒有什麼聯絡。
相反,大明制度就獨裁製度來說,卻算是相當的不錯,可以說是具有現代獨裁製度的框架了。
最高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他有最終決策權。
而國家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內閣,內閣有包括首輔在內的大臣。
表面上,內閣大臣並沒有實權,只有在奏摺上寫出處理建議的所謂“票擬權”。
但皇帝往往會照著“票擬”直接批准,尤其是相對不重要的國家大事。
所以,內閣雖沒有權力,但如果皇帝懶政或者能力不足,那麼實際上國家大事就是內閣在處理。內閣也就等於具有實權。
但是,這個實權完全是皇帝賦予的,隨時可以拿走,所以皇權不可能動搖。
同時內閣和皇帝必然會有意見分歧,甚至會有直接的衝突。
明朝發明了特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製度,作為緩衝。
秉筆太監理論上只是皇帝的秘書,實際上皇帝將很多不太重要的奏摺直接交給他來處理。
所以,秉筆太監如果深受皇帝信任,實權就非常大,比內閣還要強。
但道理相同,秉筆太監只是皇帝的走狗,用於作為和內閣的緩衝,隨時可以換人甚至背黑鍋殺掉。
秉筆太監一般起不了風浪,比如劉瑾、魏忠賢都是被皇帝秒殺的。
自然,秉筆太監的存在是皇帝和內閣鬥爭的必然產物,以避免雙方直接兵戎相見,導致國家內訌。
內閣和皇帝都是決策機構,不是具體執行機構。
政務的具體執行,主要由六部去完成。
由此行政和決策分開,防止內閣有機會篡權國家實權,同時掌握決策權和行政大權。
其實明朝的制度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就是以上三個。
明朝這套制度,有自己的優越性。
相比後來滿清的軍機處制度,皇帝獨攬大權,雍正批帖子批到活活累死。
明朝最大的優勢就是,對於皇帝的才能要求不高。
從某種意義上說,明朝內閣制度,也是類似於日本內閣這種精英治國。
因為內閣的大學士們,均是國家的精英人物,是龐大官僚機構層層競爭的勝利者。
無論什麼職業,哪怕是掏大糞的,能夠做到頂尖也是人精。
這些大學士們的能力,總體是很強的(當然也有少數書呆子)。
這些人來治國,總比依靠皇帝要靠譜。因為皇帝是世襲制度,每代皇帝的能力很難預料,有的是超人,有的則是普通聰明人,有的則是缺心眼。
靠一個能力難以估計的人來統治國家,還是內閣這種精英制度比較靠譜。
自然,內閣制度的主要問題就是防止內閣權力過大,可能威脅到皇權。
然而,由於決策權、行政權、尤其是軍權的分立,內閣篡權幾乎不可能。
即便是著名的張居正時代,張位極人臣,獨攬大權,仍然沒有篡國的能力,只是擠兌的皇帝比較鬱悶就是了。
所以,很多人驚訝為什麼明朝有皇帝30年不怎麼上朝,但國家還是正常執行,就是依靠這套制度了。
其實,這套制度的發展版本,今天的世界上也普遍存在,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回覆列表
不象。明朝是君主專權,內閣,相等都是打工者。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天皇是名譽君主,是國家之象徵,但不掌權。內閣及總理大臣才是真正握國家權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