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88671799471

    聖人孔子歷代尊號一覽

    孔子逝世於公元前479年,魯國哀公親制誄文悼念孔子,誄文中稱孔子為“尼父”。這是有別於封號的尊稱。

    孔子最為重要的是一個尊號是“聖人”,夫子當世已有此稱,逝後流傳開來,於《論語》中已及見,於今兩千五百餘年矣。

    孔子有封號始於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追封孔子為公爵,稱“褒成宣尼公”。這是孔子的第一個封號,“褒成”是國名,“宣尼”是諡號,“公”是爵位。孔子的後裔因此也被封為“褒成侯”。

      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褒成侯”。“褒成”是國名,“侯”是爵位。當時,“褒成侯”的“待遇”是賜食邑八百戶。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聖尼父”。“文聖”是尊號,“尼父”是敬稱——孔子字仲尼,故稱。

      北周靜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鄒國公”。“鄒”是國名,“公”是爵位。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師尼父”“宣尼”。這裡的“宣”為諡號。

      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先聖”。“先師”“先聖”都是尊稱。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宣”為諡號,“父”是美稱。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師”。“太師”為官位,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重臣加銜﹐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並無實職。

      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隆道”是封號,“公”是爵位。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元):“文宣王”。“文宣”為諡號,“王”是爵位。此“王”並非後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後周太祖廣順二年(公元952年):“至聖文宣師”。“至聖”古代指道德智慧最高的人,後專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文宣帝”。據《宋史·夏國傳》和《西夏書事》記載: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頒佈詔令:“尊孔子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廟祀,殿庭宏敞,並如帝制”——西夏王國給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與西夏皇帝相同規格的廟、殿、庭院。這一封號是孔子歷朝封號中,級別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玄聖文宣王”。“玄聖”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後漢書》首先以此稱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聖文宣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首先以“至聖”尊稱孔子。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樂的用語。古樂一變為一成,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畢,稱為大成,後來引申稱集中前人的主張、學說等形成的完整的體系。孟子始用大成讚頌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至聖先師”。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封號:“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孟子·萬章下》中載文:“玄聖”、“至聖”、“大成”均是對孔子的讚辭。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封號:“大成至聖先師”。

    濟寧日報20130419版《孔子的封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用過哪些有效的美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