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助攻才是好爸爸

    讓一個成人去改變自己的觀念,是非常困難的,無論如何他們都願意維護自己觀點的正確性,無論他說的話是對還是錯,都不重要,他只是想維護自己的正確

    孩子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辦法行使的控制權,將在孩子身上得以嘗試和體現,並且固執的認為自己一定是正確的,如果孩子順從,那麼她將獲得完美的控制感,會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如果孩子不聽話,逆反他將會十分憤怒,因為怕認為孩子是這個世界上他唯一可以控制的了的,如果連這個也控制不了,那麼她內心將面臨失控的心理狀態,他根本接受不了這種事情

  • 2 # 初心不改的教書匠

    因為他們愛自己,勝於愛孩子。這句話可能很殘酷,但你去仔細琢磨,就會認清這是事實。

    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會站在你的立場去設想你的感受,選擇適合你的方式與你溝通和交流,不會把他認為對的,以一種野蠻強硬的方式,強加給你。

    他們之所以不論對錯,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種經驗主義背後是不負責任的自以為是,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權威,不惜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當然,有些時候孩子因為年齡小,有很多事確實認識上有偏差,父母的話多聽聽還是很有益處的。他們也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是人就會有情緒,難免會措辭過於嚴厲和偏激。如果你是一個孩子,一定要學會甄別和體諒。

    最後,送你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用獅子的力量去奮鬥,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 3 # 原上草86

    喜歡命令孩子遵照她的意圖去做事的家長,一般性格都比較強勢,而且文化程度不會是太高的,有些事其實只是自己認為是對的,所以就命令並強迫孩子去執行,否則她就會大發雷霆,孩子知道是錯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去執行。如果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孩子的心理會承受很大的傷害,他們會一心幻想遠離家中的束縛,也許報考大學時會選擇離家很遠的地方,不過這樣的家長也很難改變他們的性格。

  • 4 # 巧妙媽育兒

    家庭教育分為四種風格:

    一“忽視型”。低要求,低迴應,父母基本不怎樣管孩子,任孩子生長。

    二“專制型”。高要求,低迴應,家長對孩子要求極其嚴格,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並不在乎孩子的想法。

    三“放縱型”。低要求,高迴應,家長對孩子的各種要求都百分百滿足,不設規矩,不拒絕,即溺愛孩子。

    四“權威型”。家長對孩子,高要求,高迴應,既嚴格要求孩子,又關注孩子的需求。

    所以,大人總喜歡命令孩子,不管對錯,總堅持自己的觀點,這類家長就屬“專制型”家長。

    “專制型”家長,不相信科學、只相信經驗,並且尊卑觀念特強。他們認為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你一位小孩子懂啥,他們希望孩子對自己是絕對服從。

    這類家長以為嬰兒生下來只是一張白紙,需要大人的說教、需要大人的經驗才能成長,才能成其為人。

    他們認為,你的命都是我給的,我有權決定你的一切。他們視孩子為自己的物品,不把孩子當作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來看。

    他們以為,孩子就是一塊白板,需要自己不斷地調色,孩子才能成為一道風景,才能成材。

    有人專門研究,家庭教育方式與經濟地位有些相關,經濟條件差一些的家長更容易釆用專制的教育方式。

    專制型的家長,自信心也不夠,他們接受不了孩子比自己強,孩子的強大證明自己的弱小。所以即使錯了,也不會認錯,認錯讓他們自信心受到打擊。

    特別內心不夠強大的人,總希望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是好的,承認自己的錯誤,會面子上過不去。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並非孩子的老師,而是孩子的助手。他們天生擁有學習的能力,家長的經驗,只能給孩子提供參考。

    如果只要求孩子服從,那也只是表面服從,內心卻不滿。如果孩子長期在這種被壓制、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長大以後他們工作雖然會努力,但社交能力會不好,情商也差,孩子的人生很難幸福。

  • 5 # 相信種子

    你與孩子的距離,就差一個“道歉”,不記得這句話是誰說的,但一直留在我記憶深處,簡單的一行字,意味深長,道出了當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一直走不出唯我獨尊的高牆,現實生活中家長不管對錯,喜歡命令孩子的現象隨處可見,並且還堅持自己的觀念。

    一、原因

    1、自己是家長,什麼都聽我的。孩子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我說了算,我說什麼就是什麼,還管什麼對錯,這是典型的家長制作風,不聽我的好像丟掉了面子。

    2、孩子是我們生的,什麼都得做。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因此就喜歡命令孩子做這做那,這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如果不去做,那就是大不敬。

    二、表現

    1、生活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自由支配的“工具”和“私有財產”,一切以家長的意願為中心。

    2、學習中只談孩子分數,不談孩子興趣與才幹,哪怕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的活動都不讓參加,一旦孩子分數與期望有落差,做的不是鼓勵,找差距,而是失望與沮喪,甚至是責罵。

    3、交流中不管自己的說教對與否,總將自己理想的框框套在孩子身上。語氣武斷主觀,傾聽孩子的心聲缺乏耐心,讓孩子去做一些不喜歡,無興趣的事,

    三、危害

    1、孩子無主見,因為在無平等環境成長的孩子大都是唯命是從,人云亦云。

    2、影響的孩子情商發展,一言堂教育培養初來孩子一般是沒有民主的,方法簡單。

    3、影響孩子全面發展,因為家長過分看重尊嚴和麵子,會使孩子對開發智力和思維的活動缺乏主見和主動,因而影響學習之外的發展因素。

    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不是學校的競爭武器。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我們要求孩子尊重家長的同時,也一定不忘對孩子的愛,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即使家長說錯或做錯了的時候,不妨記住“你與孩子的距離,只差一個道歉”這句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帝要殺自己親哥,早就心知肚明的劉秀為何不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