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光先生看世界
-
2 # 藍風破曉
這一段時間,印度被中國大量關注,莫迪,印度邊防,印度軍隊,都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熱詞。
有人說,這次中印衝突的發生,有可能和莫迪無關,可能是國防部和軍部自行其是,真的是這樣嗎?
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到底是何關係?印度軍隊高層,為何以錫克人為主?
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的關係印度的體制,基本上是受了英國的影響,畢竟,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從行政來說,印度的總統,是國家最高長官,也是三軍統帥。只是,印度的總統和美國等國家的總統完全不一樣,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沒什麼實權,就和英國女王、日本天皇等差不多。
印度軍方,歸國防部管轄,而國防部部長是內閣成員,有總理提名,這是個文官。
從隸屬關係來看,國防部是管著軍部的,印度的三軍各有一個參謀長,都是有總理領銜的內閣任命。三軍參謀長們組成參謀長委員會,最高長官就是國防參謀長,這就是印度軍部的最高領導了,這就有點像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國防部,是有莫迪率領的內閣領導的,這就說明,莫迪對於軍方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
這次的中印衝突,大部分都和莫迪脫不開關係。只是,6月15日的偷襲,有可能不是莫迪操作的,因為風險大,利益不見得多。
但6月15日的偷襲操作,和軍隊大佬們可能脫不開關係。
總之一句話,印度莫迪所領導的內閣,對軍隊有著直接的領導關係。沒有莫迪率領的內閣首肯,印度軍隊是不可能有大動作的。
印度軍隊的高層中,為何會有大量的錫克人?1、錫克族尚武,在軍隊中比例比較高。
錫克族,是印度的異類,他們信仰錫克教。
這個民族很有民族自豪感,有尚武的傳統,全國有2000萬人左右。對於錫克族來說,能動手解決的事情,他們絕不會用嘴巴。
用布包頭,是印度錫克族的傳統,所以,看到在印度軍中的包頭士兵和軍官,可以確定為錫克族軍人。
整個印度軍中,錫克族軍人佔了大概12%,這個比率是不低的。
因為軍隊中的升遷,和所立軍功很有關係,因此,作戰勇猛的錫克族人,升遷較多。而錫克軍隊,也成為了印度軍隊的王牌之一。
2、錫克族的關係網,造就了較多的錫克族軍官。
印度採取的是募兵制,所以,就形成了很多軍人世家。
而高層的軍官之間,關係網也比較突出。升遷起來的錫克族軍隊高官們,也往往比較抱團,於是,就看到了很多錫克族的高層軍官。
3、上任總理和現任國防部長都是錫克族,這對提拔錫克族高階軍官幫助很大。
錫克族裡,叫“辛格”的比較多,這是“雄獅”的意思。
因為,上任總理辛格,就是來自錫克族,所以,對錫克族的提拔和任用也就比較多。
而如今的國防部部長,也是一個叫“辛格”的印度鷹派人物,所以,手底下多幾個錫克族的高階軍官完全正常。
兩位領導分別提拔了不少錫克族的軍官,所以,看起來錫克族高階軍官比較多。
整體來說,印度莫迪率領的內閣是領導印度軍隊的,而軍隊裡面錫克族軍官比較多的原因是,一是錫克族當兵的人較多,二是募兵制造就了軍官的關係網,三是印度上任總理辛格和如今的國防部部長辛格,都對錫克族高階軍官的提拔有著重大影響。
-
3 # 高山流水116820061
按照印度憲法規定,印度總統是印度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不過,印度總統並無實權,他只是象徵性的和禮儀性的領導人。在印度,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總理和其領導的內閣。所以,實際掌控軍隊的還是總理。
可在現實中,軍隊的態度似乎比政府還要強硬。比如,這次加勒萬河谷中印軍隊發生肢體衝突,印軍侵入中國境內挑釁,有可能並不是莫迪下達的命令,而是印度軍隊自做主張。那麼,印度總理真的不能完全轄制軍隊嗎?印度軍隊可以自行其是嗎?
這裡有必要著重介紹一下錫克人。錫克人佔印度總人口的比例並不高,只有2%,人口數量為2000多萬。別看錫克人這麼少,但印度主要的兵源卻來自這個民族。
錫克族主要居住在印度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宗教民族,信仰錫克教。錫克人身村高大魁梧,男性喜歡戴頭巾、蓄鬍須,平時不苟言笑,有較強的自尊心,而且自視甚高,傲慢而倔強。錫克人有尚武傳統,作戰驍勇剽悍。正因為如此,錫克青壯年男子都喜歡當兵,錫克族由此成為印度主要兵源之一。當兵的人多了,做軍官的人也就多了。據統計,印度軍隊中高階軍官有80%以上都是錫克人。所以,印度實際的軍事指揮權被錫克人牢牢控制著。
歷史上,錫克人就四處征伐。雖然人口較少,竟然也建立起一個錫克帝國,所以錫克人在印度的地位並不低,印度前總理辛格就是錫克人。對了,錫克族男人中叫辛格的特別多。辛格就是雄獅的意思。
可見,錫克人對印度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特別是軍事方面,雖然沒有最終決策權,但可以對軍隊施加足夠大的影響。這次加勒萬河谷衝突發生後,莫迪有意平息事態,緩和局勢,但包括印度軍隊高層在內的民族主義分子,卻對莫迪進行了猛烈抨擊。莫迪迫於壓力,同意印度邊境軍隊有自主開火的權力。
-
4 # 努力再努力的少年
首先印度軍隊是由國防部直接管理,而國防部長又是內閣成員由莫迪總理提名,所以印度軍隊基本是由總理跟內閣統轄的。
此次中印雙方邊境線起衝突,莫迪出來承認是印軍越過邊境線,這個此前印度外長說的截然相反,所以就很多人認為這次衝突是印度軍方擅作主張,並不是莫迪下的命令,我一直都認為莫迪在這場中印邊境衝突中當擔著重要的角色,畢竟失控的疫情、經濟的衰退、就業率上升、消費信心下降、很多在野黨、媒體以及民眾都對印度經濟極度不滿,對莫迪更是不滿,通過把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外部問題上,從而造成內部團結,一致對外的內部氛圍。莫迪之所以出來救火,就是這場衝突沒有取得他想要的政治利益,而且就目前印度嚴重的疫情跟經濟狀況,跟中國硬碰硬的話,印度顯然吃不消,所以趕緊出來叫停。
-
5 # 花木童說史
婆羅門是印度真正的“當家人”,而替他們治理國家機器的都是第二種姓剎帝利。婆羅門將他們分為兩支:文官政府與軍隊。
從這點來講,印度的文官政府與軍方並沒有建立真正的隸屬關係,也就是說印度軍方是獨立於政治之外的,並不受文官政府管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文官政府與軍方是並行於婆羅門之下的兩個派系,他們共同治理國家,彼此之間應該還有爭權奪利的關係。
可能有人會問莫迪是吠舍,為什麼能做上印度的總理呢?其實這種時局變換的結果,隨著時代進步,世代被壓制的吠舍與首陀羅裡面,也開始有了“與時俱進”的聲音。
但有一條從未變過,那就是印度軍隊從來都是由剎帝利掌管。只要軍隊掌握在高種姓手裡,那麼即便低種姓進入治理高層也變不了“天”。
一般在印度軍隊裡,低種姓就算立再大的戰功也沒有多大晉升空間。相反如果沒有持續地立功,弄不好位置會被高種姓所頂替。
這次中印衝突印軍的上校團長“身先士卒”,應該就是這個原因。不過沒料到的是,功沒立成反倒丟了性命,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次從上面的論述就可以看出,所謂印軍高層以錫克人為主是不可能的事。印度教的剎帝利怎麼可能會把權力交給錫克族人呢?何況這兩個民族還長期存在矛盾。
印度兵在時局緊張時,一般家裡都會寫信,告誡“要注意安全,印軍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但你對家裡是必不可少的”。
在這種思想的薰陶下,戰鬥意志可想而知。而相對而言,錫克兵包括印軍當中的廓爾喀兵想比之下就勇敢的多。因此,當真正需要衝鋒陷陣的時候,就是錫克兵與廓爾喀兵打先鋒。
兩軍對壘只要“痛擊”了這些“先鋒軍”,一般就會出現“潰敗”的結局。這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因為家人的“左叮嚀右囑咐”。
-
6 # 平安讀歷史
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之間的關係還真是撲朔迷離,因為印度軍方在這麼多年的衝突中似乎有坐大的嫌疑。畢竟印度這麼窮,但是每年為軍方拿出的錢還是不少,這樣下來印度軍方自然在印度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據說這一次衝突本來莫迪並不清楚,完全是印度軍方自行歧視,結果鬧出了這麼大的問題來,最後政府不得不支援。從這點看印度的軍方事實上和當年二戰之前日本的軍方差不多了,有點下克上的趨勢。本來在開國的時候印度的軍方並不是那麼強,是因為那個時候軍隊的規模還不大,而且印度的獨立和軍方沒有關係,所以軍方的底氣並不是很足。只不過後來印度一步步加強軍隊的實力,結果讓軍方實力有多大錢,現在每年印度都會拿出很大一筆錢來擴充軍備。
印度有一個比較神奇的民族叫做錫克族,錫克族比較上伍,所以在印度的軍隊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大約佔12%左右,而印度的軍官中有錫克族人非常的多。在莫迪之前的總理辛格和國防部長都是錫克人,自然提拔了不少錫克人當軍隊的高層,印度軍方中8個副參謀長中有4個是錫克族的人。總之,錫克族在軍方確實有相當強大的實力。
總之,印度軍方應該是受印度政府領導的,只不過印度軍方實力有點大,似乎有點不大聽政府的話。至於錫克族,由於尚武,再加上關係網的原因,在印度高層中佔比率比較高。
-
7 # 馬克觀察
印度政府與軍方的關係十分微妙,既有著印度憲法規定的“明規則”,在執行層面上也存在著軍政不一的“潛規則”。
從明面上來看,根據印度憲法規定,印軍最高軍事統帥是總統,不過由於印度總統沒有行政權,所以實質上負責的決策機構是總理與政府。不過從歷次印方對外軍事衝突來看,一旦進入戰時,最終的軍事指揮仍然劃歸軍方,由三軍各司令負責全權指揮。
但是從“潛規則”角度來看,印度政府與軍方的關係卻並沒有這麼融洽。
由於印度存在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所以軍方將領大多繼承了近代印度軍隊,普遍為剎帝利階層,對於賤民出身的莫迪本身存在輕視心理,雖然莫迪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然而受制於官僚與種姓制度,到了軍方基層後的執行普遍非常差。
其次印度普遍存在軍事與政治觀點相悖的情況發生,正常情況下,一個現代國家的軍事觀點應該服從於政治觀點,然而在印度卻滿不是這麼回事。比如在對巴基斯坦問題上,印度軍方觀點普遍採取激進政策,經常主動發起軍事挑釁,然而民選政府卻不得不鑑於國際形勢,來約束印軍的舉動,引發了雙方觀點的不一致。
而最要命的是,由於錫克族善戰的歷史,在從近代到現在的印度軍隊當中,錫克族士兵的比例普遍不低,佔到了總人數的12%,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高階軍官,比如印度陸軍8個副參謀長當中,有一半都是錫克族,可見對印軍的影響力。而錫克教與印度教的教派衝突,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印軍基層對印度政府政策的執行力度與矛盾,比如前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就是死於叛亂的錫克士兵手中。
所以明面上看似印度政府與印軍關係屬於指揮與被指揮關係,然而內部由於種姓制度、官僚主義,其實也早已暗流湧動,印度的政治觀點與軍事觀點時常發生衝突,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方的關係。
-
8 # HuiNanHistory
自1947年印度獨立建國以來,軍隊一直牢牢地被印度政府所控制,兩者並非大家所想象的對峙或對等的關係。
此前的70多年,印度並沒有國防參謀長。印度長期實行無統一指揮機構、各軍種各自為主的“三軍分立”制。
通過這種制度,印度政府牢牢掌控著軍隊的權力,印度軍隊從未公開抗拒過政府甚至干政、政變。
正如印度人所言:即使在上世紀70年代的緊急狀態之時,國大黨人也是在輸掉選舉後優雅地下臺,從未靠軍隊更迭政權。
按照當時媒體的說法:
一個霧色瀰漫的夜晚,印度首都附近的兩支部隊向德里移動,而此次軍事調動沒有事先通知印度政府。
這個新聞當即引發印度朝野及國際媒體的關注。但無論是當時的印度總理辛格,還是陸軍參謀長V·K·辛格,都出面闢謠了,聲稱這只是例行演習。
雖然這些話最開始沒人相信,印度軍方政變的傳言沸沸揚揚,但最後的結果確實是沒有發生這些事,也就煙消雲散了。
-
9 # 李淵回
印度阿三是英國的乾兒子,其統治與管理脫胎於英國。總統名義上是最高統帥,事實上就是個吉祥物。中看,不中用。莫迪總理手握大權。
理解以下三點,就很容易明白印度政府和軍隊的關係:
文官治軍,軍隊不能談政z。軍隊由印度國防部直接管理,國防部內部官員多由總理提名任職。和平時期軍方沒有統一的作戰指揮部門,戰爭時期,由總理通過祕書處協調軍方,實行統一的領導。大家不要小看印度的這位草根總統——莫迪!他這個人也是從草根出來的,是一步一步從基層幹上去。能力不用說。
莫迪生活是很清靜的,基本每年都要去叢林深處閉關修行五天。
莫迪雖然結過婚,但是結婚之後基本不回家,在外面過著一種苦行僧的生活。他甚至以單身為榮,一直過著清靜的生活,這些我們普通人大部分是做不到的。
印度是一個民族非常複雜的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也很複雜,基本就是信啥的都有。而錫克人就是信仰錫克教的一部分人。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印度人方頭巾的形象。
他們禁菸禁酒,有著嚴格的禁忌規矩。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遵守規矩,並且有著公平正義,扶貧濟弱,嚮往自由的信仰。
這樣一群守規矩,理想又遠大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
10 # 泉東鑠語
是軍方綁架了莫迪政府,還是莫迪政府利用了軍方?本期視訊回答為您解讀;至於錫克族在印度軍隊高層佔比很高,只是一個和種族有關的普通問題。
印度政府和軍方的關係,看起來好象不是一家的,這就使這個國家出現了許許多多令人費解的事情。今年以來,地球沒著消停,同時也讓許多國家的深層矛盾顯現出來,而印度的表現,足足佔居了好大的媒體空間。可恨的是,他們總是向中國發力,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他們的存在感。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轉移矛盾,但實質上,卻是印度政府和軍方卻各有各的小算盤。
關於印度軍隊中為什麼錫克族在高層中佔比很大之問,這和這個民族的特點有很大關係,其他特點在視訊中略加說明,他們的另一個特點是,用長長的布包著碩大的頭,看起來很有歷史感,但在戰場上,卻不怎麼好用。
回覆列表
一些人覺得莫迪根本管不住印度軍隊,所以印度軍方和政府的關係並不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一切都是莫迪和印度軍方演的一齣戲而已,在軍方的配合下,莫迪成功地實施了他的一系列計劃,別看他現在好像挺慘的樣子,其實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印度軍方和政府配合下的一場戲莫迪自從執政以來,支援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印度人看來印度可謂是國泰民安,而且經濟也非常的繁榮。可惜這一切都只是假象罷了。
至於印度的經濟,本身就非常的畸形,長期以來都依靠外包服務業來支撐超過一半的GDP。然而疫情之下各國經濟都嚴重受損,印度的外包業務自然也就由於沒有客戶而瀕臨崩潰。其直接後果就是印度的gdp可以直接砍掉一半,而且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恢復的可能性。
於是莫迪政府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撐過這一陣子,等到疫情自己結束。很顯然特朗普給他做了很好的示範,莫迪政府決定搞事情製造和周邊國家的摩擦,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以減輕國內壓力。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印度政府和軍隊配合的是有多麼的默契,他們的關係不好了才奇怪了。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軍隊以西客人為主,錫克人基本上壟斷了印度軍方的所有崗位,上次軍官下到士兵,幾乎都是錫克人。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錫克人在印度屬於戰鬥民族。他們身材高大好勇鬥狠,有較強的自尊心是當兵的不二選擇。因此當印度軍方招兵的時候,招進來的基本都是錫克人,久而久之軍隊就被錫克人給壟斷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印度政府並不如我們想象那麼無能。一切其實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只不過是我們很多人並沒有理解他們的目的罷了。而看穿了印度政府的想法後,我們就不用再對此事太過在意了,一切全當看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