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峰icepeak
-
2 # 燈火書齋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若水中的上善指的是至高,至上的德行。不能理解為善心,善良。那只是表層意思。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
3 # 金牌書法精講
其實“上善若水”裡的善是有善心存在的,只不過不只是善心而已。原因也很簡單: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中的關鍵詞“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是天地萬物遵循的自然法則,“幾於道”的“幾”是“非常接近、達到”的意思,可以理解成“達到、符合自然法則”。而“幾於道”又與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後呼應。整句話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孔子說:水有五種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長,遵循自然規律,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向幾百丈山澗毫無畏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見多少,不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的觀點,違心地趨附別人),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觀(觀察、體會、感悟、效仿)。
明建鄴憨山道者德清是這樣註解的:此言不爭之德,無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謂謙虛不爭之德最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萬物而不爭。不爭,謂隨方就圓,無可不可,唯處於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惡下。唯聖人處之。故曰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幾,近也。由聖人處謙下不爭之德,故無往而不善。居則止於至善,故曰善地。心則淵靜深默,無往而不定,故曰善淵。與,猶相與。謂與物相與,無往而非仁愛之心,故曰與善仁。言無不誠,故曰善信。為政不爭,則行其所無事,故曰善治。為事不爭,則事無不理,故曰善能。不爭,則用舍隨時,迫不得已而後動,故曰善時。不爭之德如此,則無人怨,無鬼責。故曰夫惟不爭,故無尤矣。
“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老子在這裡頌揚水的精神,是在宣揚一種處世哲學。所謂善,我把它看成是道家所推崇的“道”之所在。也就是“道德經”中“道德”二字的真義。“上善”則是“道”和“德”的最高境界。而此種境界恰恰和水的精神所吻合。水,萬物之生遂無一不福被其澤。可是水卻功蓋天下德潤萬物而不知功。不但此也,世間,無論是天地之精靈,還是人間之凡子,都是好清而惡濁,好上而惡下;水則清他物而濁己身,浮他物以上,自沉以下。
-
4 # 佛既是心心既是佛
“上善”是一種思想境界;
“若水”是一種克鋼的初心行志!
常存善念,慎行善事;
柔情化堅,澤生萬物。
-
5 # 程林4721
這句話說的雖然是對的。但是得從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上去思考,才能確認他確實是對的。上善若水這句話是老子提出的,但是他在何時何地是向何人提出的,這是個關鍵。他是出函谷關是函谷關的官員們向他提出的請教請教的是怎樣治好一方做好一方的父母官,老子才提出了所謂的道德經裡面包括著,上善若水。這句話意思就是告訴作為上層的管理人員,就得像上善若水一樣的去治理。上善指的就是上層的管理人員。若水就是滋潤中下層的百姓。意思是說水是從高處而來的他的善意是滋潤,並不是發洪水。上層的管理人員要向下面的百姓施善。拿什麼去施善拿的就是智慧水代表的就是智慧。水滋養萬物的源頭是從高處而來,包括天降雨露。在一處一地看著是小,可是有多個源頭,最後會匯成江河流入大海。再形成水蒸氣就從天而降。這就是智慧的恩德。人類就好比是萬物。上層的管理人員,就好比是水。要發揮你的智慧管理以滋養百姓。我認為老子的這篇所謂的道德經,他應該是警示名言,才最為合適。因為這是作為管理者向他討教的。並不是修道者向他討教的。所以他不應該是道德經,就應該是警示名言。比如說一個病人向一個高人去討教。那這個高人就應該講病理,病原病因怎麼治療才是正確的?如果他向病人講怎麼能夠發家致富,這對病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這叫做就事論事。
-
6 # 鑫挺83563181
″上善若水",應當還有個″上惡如洪"吧?若水難見,如洪長有?兩千多年獨夫專政,哪個不是洪水猛獸,吞噬著民眾的利益和生命?儒家離不開一個″拽"字,更離不開"斷章取義"指鹿為馬之能?有許多本未倒置的句子,卻被奉為了教條,悲也!
-
7 # 反岐視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其實就是利他主義,利國利民,利己利人,不是儒家的先利己,然後根據主觀喜惡去施捨自己喜歡的人。
-
8 # 冰峰icepeak
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在道德經全書中,所有的善字,幾乎沒有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樣,能夠通利萬物,而不與萬物撞擊。因為水沒有常形,它是根據外物的情況,來改變自己的形狀,沿著空虛的地方,使自己通利過去。從而也避免與萬物發生碰撞。這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
-
9 # 燈火書齋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若水中的上善指的是至高,至上的德行。不能理解為善心,善良。那只是表層意思。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
10 # 金牌書法精講
其實“上善若水”裡的善是有善心存在的,只不過不只是善心而已。原因也很簡單: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中的關鍵詞“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是天地萬物遵循的自然法則,“幾於道”的“幾”是“非常接近、達到”的意思,可以理解成“達到、符合自然法則”。而“幾於道”又與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後呼應。整句話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孔子說:水有五種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長,遵循自然規律,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向幾百丈山澗毫無畏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見多少,不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的觀點,違心地趨附別人),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觀(觀察、體會、感悟、效仿)。
明建鄴憨山道者德清是這樣註解的:此言不爭之德,無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謂謙虛不爭之德最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萬物而不爭。不爭,謂隨方就圓,無可不可,唯處於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惡下。唯聖人處之。故曰處眾人之惡,故幾於道。幾,近也。由聖人處謙下不爭之德,故無往而不善。居則止於至善,故曰善地。心則淵靜深默,無往而不定,故曰善淵。與,猶相與。謂與物相與,無往而非仁愛之心,故曰與善仁。言無不誠,故曰善信。為政不爭,則行其所無事,故曰善治。為事不爭,則事無不理,故曰善能。不爭,則用舍隨時,迫不得已而後動,故曰善時。不爭之德如此,則無人怨,無鬼責。故曰夫惟不爭,故無尤矣。
“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老子在這裡頌揚水的精神,是在宣揚一種處世哲學。所謂善,我把它看成是道家所推崇的“道”之所在。也就是“道德經”中“道德”二字的真義。“上善”則是“道”和“德”的最高境界。而此種境界恰恰和水的精神所吻合。水,萬物之生遂無一不福被其澤。可是水卻功蓋天下德潤萬物而不知功。不但此也,世間,無論是天地之精靈,還是人間之凡子,都是好清而惡濁,好上而惡下;水則清他物而濁己身,浮他物以上,自沉以下。
-
11 # 佛既是心心既是佛
“上善”是一種思想境界;
“若水”是一種克鋼的初心行志!
常存善念,慎行善事;
柔情化堅,澤生萬物。
-
12 # 程林4721
這句話說的雖然是對的。但是得從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上去思考,才能確認他確實是對的。上善若水這句話是老子提出的,但是他在何時何地是向何人提出的,這是個關鍵。他是出函谷關是函谷關的官員們向他提出的請教請教的是怎樣治好一方做好一方的父母官,老子才提出了所謂的道德經裡面包括著,上善若水。這句話意思就是告訴作為上層的管理人員,就得像上善若水一樣的去治理。上善指的就是上層的管理人員。若水就是滋潤中下層的百姓。意思是說水是從高處而來的他的善意是滋潤,並不是發洪水。上層的管理人員要向下面的百姓施善。拿什麼去施善拿的就是智慧水代表的就是智慧。水滋養萬物的源頭是從高處而來,包括天降雨露。在一處一地看著是小,可是有多個源頭,最後會匯成江河流入大海。再形成水蒸氣就從天而降。這就是智慧的恩德。人類就好比是萬物。上層的管理人員,就好比是水。要發揮你的智慧管理以滋養百姓。我認為老子的這篇所謂的道德經,他應該是警示名言,才最為合適。因為這是作為管理者向他討教的。並不是修道者向他討教的。所以他不應該是道德經,就應該是警示名言。比如說一個病人向一個高人去討教。那這個高人就應該講病理,病原病因怎麼治療才是正確的?如果他向病人講怎麼能夠發家致富,這對病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這叫做就事論事。
-
13 # 鑫挺83563181
″上善若水",應當還有個″上惡如洪"吧?若水難見,如洪長有?兩千多年獨夫專政,哪個不是洪水猛獸,吞噬著民眾的利益和生命?儒家離不開一個″拽"字,更離不開"斷章取義"指鹿為馬之能?有許多本未倒置的句子,卻被奉為了教條,悲也!
-
14 # 反岐視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其實就是利他主義,利國利民,利己利人,不是儒家的先利己,然後根據主觀喜惡去施捨自己喜歡的人。
回覆列表
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在道德經全書中,所有的善字,幾乎沒有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樣,能夠通利萬物,而不與萬物撞擊。因為水沒有常形,它是根據外物的情況,來改變自己的形狀,沿著空虛的地方,使自己通利過去。從而也避免與萬物發生碰撞。這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