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擇原理
-
2 # 半山樵書生
全稱應該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我認為,它應該是既有溫度(很低,只有2.726開爾文,僅僅相當於-270°C左右,接近絕對零度-273度了),又是電磁波遺留,或者說是一種極其微弱的"光"。(高中物理:光本來就具有波動性,粒子性的"波粒二態性",也是一種電磁波)。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約138億年前,宇宙誕生的"大爆炸"的剩餘"灰燼,餘溫"。請看上,下二長圖: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的描繪。
剛剛前面的一個問題:"膨脹的宇宙還遵守能量守恆定律嗎?"與本問題其實是緊密相連的,一塊兒答了吧。應該是遵守的。宇宙如果不向外膨脹,很可能早已開始坍塌收縮,因為天體星星之間的吸引力,還有"暗物質,暗能量"甚至"反物質"的存在,會使宇宙回縮。可是天文界的實際觀測結果證實了宇宙正在加速對外膨脹之中,這兩種"能量,力"達到了大致平衡吧,宇宙才比較穩定。宇宙膨脹的直接證據,請看實際報道:2008年建成,2018年完成首輪光譜巡天觀測的中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觀測結果:銀河系半徑在幾年裡明顯擴大了。
2008年3月14日故去的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遺作《時間簡史》,第三章《宇宙膨脹》有詳細介紹。請看長圖截圖。為了更好地理解"紅移,藍移,波長",在此加入物理課本的"光譜照片"。圖中波長的單位是nm,即奈米。可是今天還有人質疑宇宙膨脹,質疑說:光速不是恆定不變的。表面看起來說得有理,可是答者大概不知道,光速可不是僅僅"理論 ,計算"得出的,而是透過多次,各種方式(鐳射等等),反覆實際觀測才計算得出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不但光在真空中(空氣中),而且我們的手機,電視 ,衛星等等的無線電(磁)波,基本上都是以光速傳播的。如果光速都變化無常,不確定的話,那麼很多工作,生活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
3 # 星宇飄零2099
怎麼說呢?既是溫度的遺留,也是電磁波的遺留。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產生說起。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在大爆炸初期,宇宙溫度極高,原子核無法俘獲電子形成中性原子,所以宇宙中到處瀰漫著自由電子,這樣各種頻率的光子在發出後很快就碰上自由電子而被吸收,然後再釋放。而這個過程類似於黑體輻射過程,光子被吸收釋放後的頻率與溫度有關,而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早期宇宙的溫度是各向同性的,只隨時間演化,所以隨著宇宙膨脹,溫度逐漸降低,光子的被吸收後輻射的頻率也不斷降低。直到宇宙溫度下降到3000K左右,原子核開始俘獲電子形成中性原子,宇宙快速變得透明起來,這時是宇宙大爆炸後約38萬年。此時不再被吸收的光子開始在宇宙裡穿行,而共同的頻率定格在中性原子形成的那一刻,也就是宇宙溫度大約3000K的那一刻。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活化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而隨著宇宙膨脹,背景輻射的波長被空間膨脹所拉長,頻率隨之降低,到現在已經處在微波波段了,整個背景輻射是一個黑體輻射譜,可以看成一種熱輻射,而很明顯它又是一種電磁波,因此題目兩個都對。
-
4 # 海螺008
宇宙有微波背景,這個微波當然是電磁波。然後,這個微波是2.7k,這個2.7k就是溫度。那麼,宇宙背景輻射是電磁波還是溫度呢?
電磁波的波長與溫度有關一個常規物體總是往外輻射電磁波,溫度高的,電磁波光子能量高,也就是波長短。比如燒紅的鋼鐵,它隨著溫度逐漸由暗紅-紅-橙紅-白色刺眼。其實就是輻射的電磁波波長越來越短,由遠紅外線逐漸進入到可見光的過程。
所以,一個物體發出的電磁波波長,其實是和它的溫度相對應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稱之為色溫。這個原理是紅外夜視儀、非接觸測溫儀的基礎。
太陽表面的溫度是6500k(6500開爾文溫度,開爾文溫度攝氏溫度一樣,只是0點定在-273.15°C,因為這是絕對零度),所以發出的光線主要是黃綠光,波長5500A°,即550奈米。但是我們也可以將這種光線用溫度定義,為6500k。
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膨脹,電磁波紅移的結果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剛剛開始透明(誕生30萬年左右),大量的能量,也就是光子相互穿梭。這是哪個時刻的宇宙背景輻射,這時的光子是高能γ射線。然後宇宙迅空間速膨脹,在空間中穿梭的光子,被動地拉長了波長。這個就是紅移,即光子在光譜中的位置往紅色一端移動。經過137億年以後,當年的高能γ射線,波長已經被一步步拉長到X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遠紅外線-微波這個位置,下一步還會繼續拉長,奔著中波-長波而去。
科學家仔細測量微波背景輻射,能夠知道宇宙間的溫度差異,進而推測宇宙早期的物質分佈差異。
2.7k是空間膨脹,宇宙溫度降低的結果根據理想氣體的熱膨脹定律,體積增長,溫度下降。而孤立的宇宙,其實也相當於理想氣體。
宇宙空間迅速膨脹,體積從一個奇點,擴張到今天的浩瀚尺度,那麼它從極限溫度,即普朗克溫度,一路降低到今天的低溫也就是必然,這個溫度就是2.7k。
2.7k是今天宇宙的溫度,它也是背景微波對應的色溫。
-
5 # 歲月的天空4
是微波,因為宇宙大爆炸事件發生在100多億年前且空間距離上和地球相隔遙遠。所以大爆炸發出的射線由於宇宙膨脹在傳播過程中而被拉伸紅移到微波波段,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的餘暉,由於其微波只有3開爾文℃,所以也稱為3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譜線。
-
6 # 早立830
不是隨著溫度的提高或降低,改變了光子的頻率,而是光子的頻率決定了溫度,溫度是人類臆想的東西,就像空間一樣,不是空間膨脹導致光子紅移,而是光子紅移導致宇宙膨脹,空間也是人類臆想的東西。
回覆列表
現代物理學認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137.8億年以前,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電磁波殘餘輻射,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威爾遜和彭其亞斯於1965發現的。
開始於宇宙大爆炸後約30萬年,光開始了傳播,宇宙開始變得透明瞭,隨著宇宙的膨脹,宇宙誕生初期的光在傳播過程中的波長,被不斷拉長,於是到今天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所以,肯定是電磁波,電磁波是能量,能量必然存在溫度,由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波長極長,體現在溫度上只有約2.7K,相當於零下2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