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cuneiform),來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楔形文字也叫“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透過圖畫的形式記錄賬目。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複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臥。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準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內容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更難以掌握。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cuneiform),來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楔形文字也叫“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透過圖畫的形式記錄賬目。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複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臥。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準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內容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更難以掌握。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