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佩服古人分手後,能做到【解怨釋結】,【更莫相憎】;反觀現代人們分手,都是【你若安好,那還得了】,幾乎都會成為仇人,然後相互明裡暗裡,或委婉,或直接的相互詆譭。 古人們到底怎麼做到的? 附古人和離之語: 蓋說夫妻之緣,伉儷情深,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幽懷合巹之歡。凡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若結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來相對。妻則一言數口,夫則反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羊一處。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以求一別,物色書之,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韻之態。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於時某年某月某日某鄉謹立此書。
8
回覆列表
  • 1 # 山野裡吹來的風

    其實美好的東西都被記錄下來了,古人也有分手之後,成為敵人的,我們現代也有好和好散的,什麼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 2 # 緣來禪易

    朋友你是不是也識為這個問題對於當前浮躁社會來講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嗎?現在人為什麼做不到,而古人卻可以禪釋的很完美!

    古人之所以會做到與其受教育有關:讀聖人書,崇聖賢事,循聖賢道,與人和善!現在社會人們不注重修為,浮誇急躁,自私自我自大!

    (一)。先了解 古代的姻緣制度

    中國古代用於休妻的“七出(七個條件)的規定, 最早就形成於漢代。

    〈一〉。 七出是: 一是無子, 二是淫, 三是不順父母, 四是口多言, 五是盜竊, 六是妒忌, 七上惡疾。 男子七出的特權, 不僅是自私的, 也是極不人道的。 特別是其中的“無子”和“有惡疾”兩條, 絲毫不關婦女的品質問題。

    〈二〉。三不去是對七出的限制, 一是有所取無所歸, 二是與更三年喪, 三是前貧賤後富貴。 第一是指結婚時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時已去世, 原來的大家庭已不存在, 休妻等於是無家可歸。 二是和丈夫一起為父親或母親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 三是結婚時貧窮, 後來富貴的。

    〈三〉。允許男子單方面離婚.丈夫享有離婚的特權,確切地說,是休妻的特權.這種離婚以丈夫及其父母的意志為轉移,不比經過訴訟程式.只要丈夫一方有意思表示,寫封休書就行,這種主 義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法律中都有反映.從歷史發展開看,奴隸社會的形成,就是夫權戰勝母權的結果.男子在家庭中居於統治地位.男女結合後,女子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均屬於丈夫所有.因此,在奴隸制社會和封建制社會,離婚是丈夫的特權,妻子則無離婚權.

    〈四〉。中國古代的"七出"制度就是典型的專權離婚主義的代表. "休書"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岐視女性、 婦女的極不合理男專女卑的封建制度離婚的手段! 也可以說這亦是當時的法律。 古代以: 休書、 為: 休止、 去掉、 仃止、 終止、 分離開、放棄、 結束男女夫妻關係的單方靣的、 只有男方(丈夫)說了算的書靣證明書、 表示夫妻關係不存在了 ! "休書"一詞它是來自古時的不合理的社會法律制度!

    (二)。看看什麼是和離,才會有解怨釋結

    和離制度 和離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一種允許夫妻透過協議自 願離異的法律制度。 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 婦女受著傳統的“三從四德”和貞操觀念的嚴重束縛, 很難真正實現其離婚的願望。 所謂和離, 大多是一種協議休妻或“放妻”, 往往成為男方為掩蓋“出妻”原因, 以避免“家醜外揚”而採取的一種變通形式。

    (三)。古人解怨釋結在於心態,心結,修養

    〈一〉。看看古人的離婚案例: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獻,裡邊儲存著一份唐人的"放妻書"(離婚證書),內容如下:"凡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

    "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

    "若結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來相對。妻則一言數口,夫則反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羊一處。"

    "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以求一別,物色書之,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韻之態心"。

    "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

    〈二〉。 相比如今離婚的反目成仇,爭產不休,唐朝的《休放妻書》語氣溫柔,遣詞風雅,好和好散。沒有你死我活的詛咒,反倒是祝願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日覓得富貴佳偶。

    文中說離婚後男方要負擔女方三年衣糧,還“伏願娘子千秋萬歲”,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有人說從這份唐朝離婚協議書函,感受到了唐人的包容與溫情。

    唐朝風氣再開放,那也有時代侷限性,女子二婚即便在現代,也難免有人說長道短,對於女性來說,遇人不淑,實乃人生一大劫難!惟願天下有情人各個覓得良緣,須知世間夫妻同蜜月易,共柴米難,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我還是感嘆古人寬容與大度!

    〈三〉。能做到解怨釋結與古人儒家教育分不開,讀聖賢書,崇聖賢事,行聖賢道。與古人自身修為分不開!

    總之,(1)。古代人為什麼會解怨釋結,其實直到今天我們大都會意識到,哪有什麼心結啊,所謂的心結就是不甘心,而當你心裡能夠裝得下另一個人的時候,哪還有什麼不甘心啊。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解怨釋結,更莫相憎。這話與君共勉。(2)。任何一場告別都是令人痛苦的,真正愛過的人,永遠沒辦法做到雲淡風輕,但成熟的人會感激曾經擁有過的溫柔,感激自己曾經付出過的真心。(3)。我曾經愛過,我盡力了,餘生,各自安好!(4)。面對現在現實狀況,分手後鬧到天翻地覆,吵架,撕逼,往微信群裡群發前男友是個渣男…… 還一次次打著了斷的藉口不斷地打回頭跑,最後兩人都精疲力盡,也消耗了彼此的最後一點感情。

    我們為什麼不學習學習古人,不要互相攻擊傷害,而是祝願!學會放手,放開別人的同時,也放飛自我!

  • 3 # 朝進夕拾藍庭詞

    古人的婚姻受道德禮教的束縛,和孔孟思想灌輸影響是分不開。古代女人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說之言。由不得自己說了算。封見禮教宣揚,好馬不吃回頭草,好女不嫁二夫郎。受道德思想綁架,沒有了個人的選擇。封建思想害了無數的人。女人只能,在家從父配良緣,出嫁從夫當合唱,夫死隨子莫胡行。封建道德綁架婚姻生活,丈夫病故也不能改嫁。就算盛唐時期,也是如此。出名的名人或上等門戶,一紙休書就可以把婚姻辭掉。女人的地位令人悲嘆之極。新中國成立後,婦女才真正得到了解放。有了婚姻自主權。男女平等,婦女真正成了半邊天。僅談至此。謝謝您的提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和婚後會有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