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春來342

    哈利法克斯伯爵(Edward Frederick Lindley Wood, 1st Earl of Halifax)(1881-1959年),全名愛德華·弗雷德裡克·林德利·伍德。英國政治家。曾任外交大臣和印度總督,還差一點繼內維爾·張伯倫成為首相。

    出生在英國,父親是第二代哈利法克斯子爵。他先天性左臂萎縮,無手,先後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1910-25年,任下議院保守黨議員。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擔任過一些次要的政府職務。戰後,歷任殖民地事務部次官、教育大臣和農業大臣等職。1925年,他受封為歐文男爵並進入上院。被任命為印度總督(1926-1931年)。以善於同印度國大黨領袖周旋見稱。他贊同印度自決,但同時又強化英國統治。回國後歷任教育大臣、陸軍大臣、掌璽大臣和樞密院長。1934年他繼承父親的子爵爵位,1937年11月會晤希特勒,表示支援內維爾·張伯倫內閣的綏靖綱領。1938年2月取代羅伯特·安東尼·艾登為外交大臣,被喻為綏靖航船的“大副”。張伯倫辭職後,他是理所當然的繼承者,張伯倫和喬治六世國王都支援他擔任此職,但他拒絕了,他認為沒有大眾的支援,作為一個上院議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成功的管理一個戰時內閣。1940年5月,在溫斯頓·丘吉爾內閣中繼續擔任此職,翌年1月調任駐美大使至1946年5月,其間推行與美國合作的政策。開始的時候他的處境很困難,在底特律抗議者甚至向他投擲雞蛋,但美國參戰後他的作用變的日益重要,在華盛頓政府圈內受到歡迎和尊重。從1933年起一直是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後於1944年受封為伯爵。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二戰時期的英國是同盟國中的重要反法西斯力量,打滿整個全場,在二戰初期,英國在法國有大量軍隊,希特勒發動機二戰時,歐洲國家面對德國的“閃電戰”無力抵抗,不是被佔領就是投降。而此時,希特勒在法國的軍事行動佔據上風,法國政府表現出了軟弱的一面,因此,法國投降是早晚的事。但英國的幾十萬大軍被迫向法國的敦刻爾克撤退,並且被德國軍隊包圍,被消滅是必然之事,這是當時英國軍方和政府高層都普遍的看法,沒有辦法撤回身處包圍圈裡的英軍,因此,英國政府中的一些人開始主張和希特勒和談,其中的哈利法克斯伯爵爵就是其中的代表,也是最活躍的一個,但他只不過是和談派中的二號人物,被喻為綏靖航船的“大副”。

    哈利法克斯伯爵

    哈利法克斯屬於英國的貴族,1934年他繼承父親的子爵爵位,曾經是印度的總督,在英國曆任教育大臣、陸軍大臣、掌璽大臣和樞密院長等職。二戰爆發前至1940年英國的首相是張伯倫,張伯倫在二戰爆發時採取了綏靖政策,主張和希特勒議和,而哈利法克斯支援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並且在1937年11月會晤希特勒,表示支援張伯的綏靖政策。哈利法克斯從1938年擔任英國外交大臣,和張伯倫在英國政府中擁有很強的勢力,應該說是當時的首相丘吉爾的競爭對手。張伯倫在二戰爆發時的1940年之前是英國首相,由於對希特勒的綏靖政策導致受到了英華人的反對,被迫下臺,而本來接替他職位的人選就是哈利法克斯,但哈利法克斯拒絕了,因為哈利法克斯在英國議會中的名氣並不好,無法領導上下兩院,應該說是知難而退。丘吉爾接替了張伯倫的首相職位,但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都擔任要職,對丘吉爾的掣肘很大。二戰爆發後,面對德國軍隊的節節勝利,英國面臨巨大的戰爭威脅,特別是英軍被圍困在了法國的敦刻爾克地區,萬分危機,丘吉爾一方面要想法設法的從德軍手裡搶回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一方面又和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的投降政策周旋,同時又要鼓勵英國議會的抗戰決心和鬥志,可以說是非常艱難,哈利法克斯甚至以辭職重新選舉首相等手段威脅丘吉爾,逼迫丘吉爾和希特勒議和。電影《至暗時刻》正是描述這段歷史,影片中把丘吉爾、張伯倫、哈利法克斯的行為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看看。應該說是哈利法克斯在二戰時期,特別是英國面臨生死未卜的艱難時期表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差點把英國政府搞垮。正是因為丘吉爾的堅持才有了英國最後的勝利。張伯倫在1940年9月31日病逝,而哈利法克斯被清除出上院,於1941年1月派往美國任駐美大使,並於1944年被授封為伯爵,1959年病逝。

    公平的說由於美國利用二戰佔到了領頭羊的位置,因此,美國的作用被明顯誇大了,而其它的二戰同盟國的功勞則被淡化,其中就包括英國,英國在二戰初期處於領頭羊的位置,帶領一幫小弟抗擊希特勒,英國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美國才開始進入二戰,取代了英國。面對愁的獨自哭泣的丘吉爾,他妻子的話能反映出當時英國的處境:“你一個人撐起整個世界”。

  • 3 # 諶人

    謝小秘書邀;

    哈利法克斯,影響英國乃至影響世界二戰歷史程序的重要人物。

    哈利法克斯是一戰後英國的資深政治家,曾任印度總督和英國政府教育大臣、陸軍大臣,英國掌璽大臣和樞密院長。二戰爆發前哈利法克斯擔任著英國外交大臣,是僅次於英國工黨內閣首相張伯倫的第二號人物,也是英國工黨政府對德國綏靖、主張議和的第二號人物,曾經與希特勒會晤過。

    張伯倫被迫辭職時,哈利法克斯完全可以備胎轉正擔任英國首相,但他識時務,選擇伴隨張伯倫退位,讓主戰的保守黨領袖丘吉爾擔任了英國戰時首相。

    當時英國主張對德國議和有一定勢力,這是因為;納粹德國復仇的重點是法國、波蘭等歐洲大陸國家,要消滅的重點是蘇聯,希特勒並沒有消滅英國的計劃。而是打算與英德並存管控歐洲管制歐洲。英國若自私短視,完全可以與德國議和而退出二戰。

    這樣的結果將會是災難,德國會放心大膽攻克蘇聯,美國開闢不了歐洲第二戰場,歐洲將是希特勒的天下。

    哈利法克斯在英國面臨重大歷史抉擇時選擇讓賢,支援對德主戰的丘吉爾上臺。丘吉爾也不忘感謝他,讓他繼續擔任英國戰時內閣外交大臣,1941年讓出任英國駐美大使,全力協調美國扶持英國對德國的堅決抵抗,直到二戰勝利結束後的1946年才卸任。

    1944年,英國抗德勝利在望,英國王室為表彰哈利法克斯對英國二戰作出的貢獻,將他由子爵晉升為伯爵。時年65歲的哈利法克斯此後淡出了人們視野,78歲去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結婚,女方要彩禮二十萬,男方父母必須買房汽車,且寫上女方名字,這種婚能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