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振廷1
-
2 # 不東先生
莊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是此意!世間萬物都是這個規律,來了走,走了來,從未停息過。
老子這句話也是佛教裡的觀無常,一切物質都是在時刻變化的,即是用科學來解釋也一樣,比如人是由物質構成的,目前發現最小的質量單位是夸克(好像又發現比夸克小的了),是夸克的不住的震盪形成人的形狀。別的任何物質都一樣。
老子的水平已經到至臻境界,能做到時刻觀無常,就是時刻覺知每個當下。佛教很多經典也是講觀,心經開始就是觀自在菩薩,說明老子和佛水平基本一樣。估計是一個班級的同學,還有孔子也是,只不過在不同的階層做相同的事而已。
-
3 # 國學經典鑑賞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取自《道德經》
萬物生生不息,我觀察其迴圈往復的過程。
“復”即是重複,迴圈的意思,乃生生之道,而生生之謂“易”,言變化之道,源自於《易》。
華夏文明的思想源自一脈,基於一種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統一的理論,所成世界觀有別於西方,故華人有天人合一的的觀點。
就好像太極圖,陰陽之氣互生而行,迴圈往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其中尋找生命的本質,得之謂道。
喜歡就關注下吧
若水
-
4 # 公議
”萬物並作,吾觀其復”中的”復”就應該是:迴圈往復。只有如此理解才能符闔自然中的事實存在的運動與執行規律!
在中文表達出來的意會是什麼意思的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是一致的必須要弄清事實存在的第三方評價意指哪方面的事才會有思考與思維方式上的”說”與”聽”才會有一個動態的共同的一致性上尋求共識才能有說與聽的相互理解的意會出是什麼來意思來!一種限制在當下探討事情的多元混成運動的各個相關相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見解來整闔資源成共識再進行分工闔作的”分工不分家”的闔力助推事情遵循自己的特性發展的歷程簡稱”助事成功”!更準確一些”共同闔力助事成功”而獲得原創財富!故人類語言表達與文字表達出來的意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的基礎支撐!……
”萬物並作”是自然界的事實存在!大意是:在天地執行的相關多元混成運動作用下萬物憑藉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在進行著並行不悖的各自求生的努力中那些具有迴圈往復規律的東西才是人類真正可資利用的資源!我就是憑藉觀察萬物各自並行不悖的迴圈往復規律來指導自己應該如何作為才能獲得為無為的成果的!……
-
5 # 冷先生講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是指萬物相併發作,我從而觀察它們的復歸。
萬物並作 (wàn wù bìng zuò):一切事物一齊生長、發展。出自《老子》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萬物,大自然,
並,就是一起,
作,相當於“為”,語意很寬泛,翻譯時意思接近即可。
吾,我
以,來
觀,看,觀察
復,就是再,這裡翻譯不通,引申為週而復始的過程。
-
6 # 毛彥民
復,即指道,道即規律。因為規律就是無與有之間的重複執行。透過萬物的變化,就可以觀察到具體事物中的規律無與有的構成要素及其作用。進而有效地使用規律解決問題。
-
7 # 文開石
我是問開始我有靠譜的答案。
不是【萬物並作,吾觀其復】
應該是【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原文甲本(16)第十六章致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這裡的【復】就是“迴歸(到相對靜止的平衡的和諧狀態)。”。
如果按照通行本解釋成往復,就不通了。因為這句話前後說的是【靜】的狀態。
順便給大家全章的解釋:
致虛就是使萬物(有名)處在相對靜止的平衡的和諧狀態,是為道者行動上的目標;守靜就是不人為去幹擾和破壞萬物(有名)的自然執行,是為道者思想上的敦促,萬物(有名)在沒有人的干擾和破壞的情況下不停地運動,我看到它們最後都會自行迴歸到相對靜止的平衡的和諧狀態。天下之物返本歸源、知雄守雌各自迴歸到相對靜止的平衡的和諧狀態,用一個詞來表達就叫“靜下來了”,它們各自靜下來回歸到相對靜止的平衡的和諧狀態這就叫“覆命”。先天八卦圖其實是一個表達“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運動週期的模型,萬物(有名)運動始於坤卦,再次第經過震卦、離卦、兌卦、乾卦、巽卦、坎卦,最終止於艮卦,然後又從坤卦開始新一輪的有名(八種陰陽不平衡體之間相互作用)運動,如此週而復始。有名(八種陰陽不平衡之間相互作用)的運動可分為“相對靜止狀態”和“顯著變動狀態”兩種狀態,“相對靜止狀態”的特點是“差別統一”,“顯著變動狀態”的特點是“對立統一”。相對靜止狀態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陰陽)相對平衡的和諧狀態是“常態”,所以說“覆命常也,知常明也”。而顯著變動狀態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陰陽)激烈鬥爭的狀態是“異態”,必須一方擊敗另一方使事物內部矛盾雙方(陰陽)的性質發生根本改變,方能達到一種新的相對平衡的和諧狀態(“新常態”),所以說“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則能容,能容事必公,事公能為王,王者因順天,順天合乎道,合道就能久,終身都不會有什麼危險。
-
8 # 真空一念
復,即反覆。只有研究並透過事物反覆表現的現象,才能觀察其內在規律。這也是尋找事物內在規律的方法。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根,即根本規律。按事物的根本歸律執行,不添加個人慾望就是靜。靜並不是不動,而是自然而然,按規律運功。人沒有雜念時,按規律做就是靜。
-
9 # 隨便閣
復,答也。
觀其復,猶言看它的回覆。
此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天下之物無論如何地變化,最終都要有一個結果的。
老子認為,天下之物沒有完美的,天下之物沒有不走向結果的。人要學會去接受那些不完美的結果,而不是執著於讓人滿意的結果。所以老子曰:善者,果而己矣,勿以取強焉。
回覆列表
人觀其美,我觀其一堆骨,人觀其生吾觀其死,人急往死處奔,吾向清靜生裡尋。復者各有歸處也。老子言談委婉,我直言傷人。總體大意預測也,萬物並作,歸根,歸處,原物化無,化成另外物質的結果。老子的觀其復,復歸與嬰兒的生理狀太,嬰兒的狀態是無知,造就無慾,元氣壯的理論。找出了無為的用處,為長壽所有。
萬物並作觀歸根,
眾生忙往死處奔,
吾觀心死意無處,
死裡尋生惚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