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嶺南孤客

    在詩中要體現你所說的“四個要素”,一是很多人不懂。要遵守格律,要確切表達自己想說的意思,又不是口號似的,對現代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二是“四個要素”十二個字,要做到談何容易!就拿唐宋大家的作品來分析,具備“四要素”的也不多。

  • 2 # 焱鑫晗旭

    其實,你的提問是在專牛角尖,虛實、動靜、抑揚、頓挫、以小見大不一定在詩詞中完全體現才是好詩。比如唐.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該詩中你能把虛實、動靜、抑揚、頓挫、以小見大完全找出來嗎?

    該詩有實無虛,有動有靜,寫的全是眼前的實景、勸酒送別之情。可是,該詩早以成為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

  • 3 # 科技辣條

    首先,很榮幸可以回答這位朋友提到的“為什麼現代人寫律詩不顯現虛實、動靜、抑揚頓挫、以小見大的潛規則”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古人作詩十分講究平仄、音韻。如果朋友們想要研究學習古詩詞的寫作和格律建議可以去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詩詞格律》。也從幾個方面來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

    何以謂之詩詞

    現代人作詩和古代人作詩存在很大差異,現代人對古詩詞的格律很多是不瞭解的,但詩詞的美卻深得人們喜歡,所以,現代人也開始以自已的方式和理解來作詩賦詞,用來寄託情感和相思。不能拿來嚴格的評價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或者說是詞牌。

    詩詞的殊途同歸

    我們知道古代人作詩和現代人作詩最根本的不同是在於今天的人們和古人不在同一年代,古人的樸素純粹和現代人的情感認知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同年代人的思想文化和語言都在進化,這也是導致古體和現代兩種詩律呈現的重要因素。古人以文言文為押韻,而現代人作詩很多時候只是尋找自已的意境和節奏點來作為一種文字情緒的表達,表達方式和表達手法上存在差異,但兩者殊途同歸。

    以平民視角評價詩詞

    甚至細心的朋友還會發現,很多現代大學教授和高階知識分子也有作詩情結,而他們的作詩詩律也是趨於現代的白話文,因此,也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寫詩賦詞越來越平民化,你寫的詩讓人看得懂讓人喜歡上就是一首好詩詞。平仄格律是詩律的框架,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手法只要能讓讀者進入詩的意境中去,我想這首詩詞便是成功的,是有生命力的詩詞。

    重回古體詩詞格律

    話且說回來,如果朋友們有時間去學習和練習創作格律詩,那就真的要抽出時間多看看有關詩詞格律方面的書籍,慢慢去理解押韻、平仄、絕句、對仗和律詩的基本平仄邏輯。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朋友們是否認同呢,如果您對此有更好的理解和看法。

  • 4 # 言者青青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

    為什麼叫律詩?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因此稱之為律詩。

    律詩,起始於南朝齊武帝永明年代(公元483—493)。

    當時的文學家沈約等人作詩很講究聲律,對偶,由此產生了一種新體詩。到了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傳承與發展並定型了新體詩為律詩。

    律詩詩盛行於唐宋時期,常見的型別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二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兩句構成對句關係;前聯的對句和後聯的出句的關係則稱為鄰句關係。例如唐代詩人崔顥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律詩中閃現著虛實,動靜,抑揚和頓挫,給人感覺作者是意中有象,氣象恢弘,也許是睹景傷情而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殤,句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裡提的“一些現代人”指的是當代人吧?有些現代人作律詩卻不這樣了,而是直白地袒露心聲,也不顯示虛實,動靜,抑揚和頓挫,以及以小見大的潛規則。例如有位當代愛好作詩的作者寫了一篇《感秋》:

    倦聽秋風斷續蟬,秋風蟬語各悽然。

    待尋紅葉裁新句,忽感蒼山剩晚妍。

    牛馬生涯三省後,蟲魚爾雅一燈前。

    可知窗外飄蓬起,愈轉愈高何處邊。

    這首詩沒有虛,沒有靜,沒有挫,也沒有以小見大的潛規則,看到就是押韻合轍。這就是律詩嗎?崔顥《黃鶴樓》末尾一個“愁”字,道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而《感秋》末尾一個“邊”字,是說個秋風吹落葉淒涼?似乎不像。

    為什麼現代人做律詩不顯現虛實.動靜.抑揚頓挫.堅持以小見大的潛規則?有人說,沒必要那麼嚴格,就是說在唐代的那些詩人也沒有那麼嚴格的,比如:唐代詩人張籍作的《野老歌》: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這首詩的確很直白,似順口溜,細細品味蘊含著雅趣,窺測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心境與個性。但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首詩是很嚴格的,是符合律詩的嚴格要求,無論是從格式還是內涵,都值得讀者去品味。

    今天我們提倡律詩創作的嚴格性,目的就是為了發揚律詩風韻,繼承和發展律詩,以豐富我們當代詩歌的體裁與形式。

    其實,有些現代人之所以找那麼多理由想衝破律詩的嚴格要求的模式,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與他們追求自由的社會氛圍有關,也許這也是自由體新詩興起的原因吧?

    我們只有繼承和發展律詩,才能發揚中國優秀律詩創作精神,把我們今天的律詩拓展豐富起來,為中國詩歌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原作中,為什麼黑光被餓狼擊敗後,就失去了對抗怪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