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歷史上宋夏間的靈州之戰有多次。比較著名的事宋鹹平五年和宋元豐四年。前者是党項李繼遷主攻拿下靈州並改名西平府作為党項歷史的都城。後者是宋朝五路幾十萬大軍進攻靈州,最後宋軍慘敗。如果題主提到太宗趙廣義,應該說的是宋鹹平五年李繼遷攻佔靈州的舊事。可此時趙廣義已經駕崩,真宗在位啊!題目有點摸不著頭腦。

    從西夏早期的李繼遷党項政權開始和北宋的鬥爭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北宋早期主戰場以防禦遼國為主,也就是說重點防禦沒有放到西北。再說白一點,就是沒把西夏當回事。但是早期的党項以游擊戰為主,抽冷子就給北宋來一下。所以第一個階段是党項的西夏佔有優勢。第二個階段是宋遼澶淵之盟給雙方帶來長達百年的和平局面。所以北宋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西北。北宋和西夏互有攻守進入相持階段。第三 階段,隨著遼國的衰落和西夏國內的動亂北宋轉入反攻,尤其是開拓河湟之地設定隴右都護府後,北宋可以從南從東兩個方向進攻西夏。西夏手忙腳亂,差點被滅。悲催的是北宋被金國所滅,西夏國祚得意延續。

    宋鹹平五年的李繼遷攻佔靈州就發生在第一階段,北宋因為中心在北方所以被党項的騎兵襲擾式的作戰方式整的筋疲力盡。並不是北宋空有百萬大軍,如果一開始北宋就和西夏拉開架勢把心態放平和,不要有過重的思想包袱。北宋初年的軍隊還是有戰鬥力的,再加上龐大的國力就是慢慢消耗也能把党項耗死。但是北宋的西北政策時有反覆,這就給了李繼遷的党項可乘之機。宋太宗時期宋至道三年,李繼遷也曾圍攻靈州,但是沒有打下來。宋鹹平五年,李繼遷集結重兵攻陷靈州,殺死靈州知州裴濟。李繼遷因本人受遼冊封為西平王,便改靈州為西平府作為党項臨時的首都。

    因為靈州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時也能耕種。所以李繼遷以此為基地變本加厲的襲擾北宋,懦弱的宋真宗被迫把原來定難軍所轄的土地全部還給了党項。党項政權得以奠基。直到元昊稱帝,西夏如日東昇。

    所以,前期的党項看起來似乎很厲害。那完全是前期北宋防禦重點不再西北的原因。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靈州之戰是西夏立國過程中最重要的戰役階段,兵少勢弱的党項李繼遷為什麼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有著複雜而深刻的歷史背景,下面簡要分析一下。

    到鹹平元年(公元998年),包括宋真宗在內的北宋朝廷,已經承認屢討不勝的李繼遷党項集團政權的存在,因為急於達到“平定西北”的政治目的,不但將所謂“定難軍故土”的夏、綏五州交還給李繼遷,還專門傳旨給陝西各州,務必驅趕夏綏五州因此前戰亂逃離的流民還鄉。這樣,隨著李繼遷站穩腳跟、勢力壯大後,靈州的戰略地位變得日趨突出,可以說已經受到了党項武力的嚴重威脅。

    但宋真宗及朝廷重臣們對於靈州的守或棄的意見依然嚴重分歧,沒有及時對靈州地區的防衛力量進行補充,這就為党項軍隊的攻襲創造了條件。

    當年9月,李繼遷即重新恢復了對北宋西北沿邊諸城的軍事行動,他不斷派遣党項拓跋部、諾克族、府州党項多鄂部等,對麟州、府州、石州、渭州等進行攻掠,這延續達兩年多的一系列軍事進攻,雖然各有勝負,但北宋靈州外圍的原有軍事部署已經被完全打散。

    公元1000年中,李繼遷糾集的以党項拓跋部為主力的大軍,已經實現了對靈州城的圍困。該年九月,當新任隴州刺史、知靈州的李守恩等押送糧餉去靈州時,遭到李繼遷精銳伏擊,李守恩及所部被全殲。救援而來的邠寧副都部屬王榮,也被擊潰,所有糧餉為李繼遷所奪。靈州城內開始出現糧荒。遼朝為此,專門於十一月授予李繼遷之子李德明為“朔方軍節度使”,以表明支援的態度。

    面對如此危局,北宋朝廷卻沒有組織大軍解圍,而是透過賞賜西州回鶻可汗王祿勝、西涼吐蕃首領折郙游龍缽等勢力,企圖利用他們牽制李繼遷。其時,延州守將張崇率軍擊破了党項大盧、小盧等部落,本應乘勝逼近靈州,但朝廷竟然命其屯兵環、慶二州以作策應。實際上,這些措施對李繼遷圍困靈州的行動,幾乎毫無影響。

    公元1001年八月後,李繼遷反倒對鄰近靈州的北宋諸軍主動出擊,先後攻陷懷遠、定州、保靜、清遠軍等,擊斃守將李贊,迫降段義、李瓊,援軍主將、鄜州觀察使楊瓊退保洪德堡。至此,靈州與外界的聯絡,徹底被切斷。

    年底,朝廷中雖然知制誥楊億、兵部尚書張齊賢都主張放棄靈州,但宋真宗還是派出了由馬步軍都虞候王超為主將的六萬援軍,可惜為時已晚。

    公元1002年三月,當王超大軍剛剛抵達環州時,訊息傳來,靈州淪陷,守將、知靈州裴濟戰死,李繼遷已經將靈州改名為西平府。

  • 3 # 秦桑之

    “養虎為患,戰略失策”! 李繼遷在對待宋朝的態度中有一個比較小人的做法,就是“有利則戰,勢危則降”,在之前一次討伐李繼遷的戰爭中,李繼遷大敗逃回沙漠,立馬向宋朝歸降,其實當時趙光義可以趁機將他一網打盡,不留後患,但是四川當時正有王小波和李順在起義,朝廷忙於平叛蜀中的戰爭,無暇顧及李繼遷,他來歸降正和趙光義的心意,於是順水推舟,再次厚賞,其實當時翰林學士有意提醒趙光義,“不斬繼遷,存狡兔之三穴,潛疑光嗣,持首鼠之兩端”但是被趙光義忽略了! 到了至道二年,李繼遷再次崛起,趙光義派百萬軍到靈州討伐李繼遷,中原要打仗必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保證後期輜重先到位,趙光義命令把輜重分成三撥運往靈州,誰知武臣沒有按照命令列事,把糧草歸併一起,一次送齊,中間被李繼遷知道情況,中途埋伏一舉奪走,整整四十萬擔糧草一個子兒都沒剩!於是靈州被困,宰相呂端向趙光義獻計,可以“圍魏救趙”,派兵攻打李繼遷的老巢,這樣迫使他不得不退兵。 趙光義於是採用呂端的計謀,他用兵每次都是把眾將兵分好幾路,兵力比較散,這次也不例外,出兵五路,直搗李繼遷的平夏,但是首將不給力,第五路將軍張守恩遇見敵人就把後背留給敵人,打都不打就逃跑了!其他的雖然也打了幾場大大小小的勝仗,但是仍然不能將李繼遷一舉殲滅,雙方各自都拿對方沒有辦法,是僵持階段!趙光義對靈州好像有一種執念,僵持不下的情況下,他還要繼續徵兵討伐,國內怨聲載道,三月的時候,糧草終於運進靈州,但是趙光義也不幸病死,這次討伐也半途而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優質男人和優質女人有何區別,由此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