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六一大健康

      一、給嬰兒按摩,反覆順著一個方向按摩嬰兒肚子,可以增加嬰兒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減輕胃積食的症狀。

      因為嬰兒月齡尚小,家長也可以給他做嬰兒被動操,可以使嬰兒四肢得到充分的運動,也可以減輕胃積食的症狀。

      二、雞內金是幫助消化的很好的食物,就是雞胗表面那層黃色的皮皮,可以磨成粉加在水或者奶裡面,它是健脾健胃祛溼的好材料,對嬰兒的消化系統也是大有益處的。

      給嬰兒喝點益生菌,增加腸道有益菌,幫助其消化。

      三、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給嬰兒貼上中藥貼肚臍,這個藥店就有得買,但是也可以去請中醫開點粉末,效果會好一些,睡覺的時候貼在肚子上就行了。

  • 2 # 竹林深處有琴音

    按捏療法,捏脊時應當讓寶寶的面孔朝下,保持平臥的姿勢,寶媽使用兩手的拇指、食指以及中指, 捏患兒的脊柱兩側,且要注意隨捏隨按,注意由下而上反覆捏3-5遍,每晚可進行一次,對於治療寶寶積食特別的有效。

    另外還有藥物療法,比如小兒化食丸,該藥物對於治療小兒積食極為有效,減輕了寶寶肚腹脹滿、噁心嘔吐等不適的症狀,每天應當服用藥物兩次,宜採用開水溶化之後服用,必要時還可採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用藥後緩解了患兒喉痰鳴以及腹脹如鼓的症狀,治療時應當採用溫開水送服,且要加強小寶寶的護理工作,注意寶寶的衛生,且要給寶寶較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多補充一些水分。

  • 3 # 無鹽有顏

    用糯米炒到焦黃,然後放水煮,給孩子喝那個水,母乳的,母親飲食一定要清淡,吃奶粉的考慮奶粉問題,可以衝稀點,每次喂孩子,儘量七分飽。

  • 4 # 我是宋姐

    一般新生兒不會有積食的,寶寶積食形成的過程大約得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新生兒胃腸發育不完善,奶水裡脂肪高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拉奶瓣的,可以吃點益生菌調理一下。

  • 5 # 陳璐說0617

    如果確實有積食情況,建議媽媽可以採用兩種方案處理。

    一、小朋友處理方案建議兒推調理,建議家中處理穴位(看配圖),清大腸2-300次,揉板門3-5分鐘,掐四縫掐到孩子微微痛、捏脊早上5-7次,面板微微發紅問題不大(捏脊可以從現在開始做到孩子六歲,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

    二、媽媽喝焦米粥(健脾、消積),焦米炒制方法:把大米淘乾淨用開水燙一下晾乾,然後用不沾鍋直接炒,不要放油,大火炒制微黃再換小火,大概炒制4-50分鐘焦黃不能發黑(見附圖),再放涼6-8小時以後可以用,焦米可以直接熬粥或者泡水喝,媽媽喝,餵母乳的話,寶寶也有作用。

    順便提醒媽媽,喝母乳積食的孩子和媽媽飲食有非常大的關係,建議媽媽飲食適當清淡一些,母乳餵養也不一定需要大魚大肉哦

  • 6 # 季群小兒推拿

    最近有很多的積食孩子,不少還是沒有斷奶的寶寶。有家長就問,沒斷奶的孩子也會積食嗎?答案是會的,母乳雖然是流質的,但也會使孩子積食!而且吃母乳的孩子可能比正常的孩子更容易積食。

    母乳質量有高低、寒熱之分。如果媽媽的飲食不健康,經常食用寒涼或者辛辣食物,母乳難以消化,幼兒吃了積在脾胃裡也就難以消化,引發積食。

    那麼積食在脾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當食物長期地積在胃後沒有被消除,慢慢地脾就被傷掉了,會給孩子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如果積在胃裡,可能吃點山楂之類的就消掉了,沒事了。但是當積在脾以後,脾的功能被傷了,這是經過一個長期過程形成的,是積食發展到後來的更嚴重後果。

    一般積食到了這步,孩子總愛腹瀉,或者經常大便乾燥——大便前邊是硬的,後邊是軟的,不成型,吃一點東西肚子就愛脹,嚴重的孩子肚子會脹得像球一樣。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四肢比較消瘦,這是因為肌肉缺乏營養來源了,然後會沒有力氣,經常出汗、氣喘等等,都是因為脾功能受傷了,它運化不了食物,就全部堵在那了。

    脾積是長期形成的,因為胃積一兩次,是不會導致身體狀況改變的,但如果脾傷了以後,積在脾雖然表現可能沒有積在胃那麼明顯,因為如果積在胃,會出現一些比較突出的症狀,比如口中味道大、突然食慾不振,甚至嘔吐酸水未消化食物等。

    但是,積在脾,卻往往是慢性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開始變得虛弱,正氣不足,因為不是突然出現的,往往沒有胃積那麼明顯,但脾積傷害孩子會更嚴重一些。

    總的說來,脾胃虛、脾胃不和、積食對孩子身心的影響都比較大。一般來講,在孩子身上出現的毛病,由積食引起的多,最後會導致脾胃不和、脾虛。

    如果孩子脾虛,家長一定要特別予以重視,因為脾虛已經是已經進入一個慢性疾病的狀態了,而普通的積食多是急症,只要一消,可能第二天就好了,但脾虛不會是今天補,明天就好的,它要一點一點地調養。

    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父母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清淡,及時觀察孩子的大便、舌質、口氣等變化,判斷孩子是否積食上火,並採用正確的治療方法清除體火邪就可以了。

    下面,我們給大家分享一些有助於調理孩子脾胃的小兒推拿手法:

    順時針摩腹

    小兒採取平臥位,家長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按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前正中線臍上4寸,家長可用指端按揉50-100次。經常給寶寶按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按揉足三里

    寶媽要記住“肚腹三里留”,就是說胃腸有疾先找足三里穴。足三里還是個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可每次按揉50-100次。

    捏脊

    家長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這就是捏脊。每次可操作5-7遍。捏脊有調整陰陽,通理經絡,促進氣血執行,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常用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小兒疳積,感冒,發燒等症狀。這個手法特別好,寶媽們要牢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說護理專業很好,你們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