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踐2018
-
2 # KING哈
首先來看這個事件的真實性和歷史性。
從真實性來說,焚書坑儒這個事恐怕是有的,但是沒有史記說的那麼嚇人。
1.首先司馬遷是儒家學者,偏向於儒家,控訴祖龍很正常,雄才大略的楊廣還被稱為隋煬帝這樣的最下等的諡號呢,何況其他人。讀書人也是利益群體的一個,並且是掌握社會資源的利益群體,明朝一句詩就說了:仗義每多屠狗輩,忘恩負義讀書人。
2.史記成書於漢武帝晚年,漢武帝是借儒家的皮行的法家的實,儒家思想控制人民思維,建立道德禮教,法家控制行為,很厲害的方式。
3.秦始皇是法家政權,法家貴族政權,行的是王法,而不是民法,這個區別太大了,王法只為統治者服務。這個跟武帝以前行道家統治,武帝的儒家是格格不入的,必須打倒和批判,要不如何來證明大漢的正義。
4.秦二世而亡,大漢到武帝到鼎盛,文治武功,漢肯定比秦要強,讀書人要做官,不迎合統治者有官做麼?其次說到這裡隨便說下漢武帝,絕大經綸絕大才,罪功豈在悔輪臺,罷黜百家無奇士,永為神州種禍胎。
從歷史性來說,有歷史的必要性。
1.祖龍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只能允許一種聲音,那就是法家的聲音,而儒家作為在野黨,宣傳的東西是在挑戰執政黨,法家宣傳的是不講道德,只講法律,錯了就是錯了,無人情可言,而儒家講的是仁愛,博愛,法理無外乎人情,這就是直接挑戰執政黨的地位了,在帝國統治制度中來說,皇帝愛誰誰就能得勢,於是就有了焚書坑儒。
2.秦統六國,併吞天下,天下一統只能允許有一種聲音,這是為了強化集權,消除社會動亂,防止分裂的一種方式,哪怕在野黨有一些是對的,也必須打倒,黨同伐異,本朝開國,對光頭的批判史無前例,簡直就是文字獄,尤其十年動亂,比文字獄可怕多了,文字獄只要不侵犯皇權,而本朝的文字獄那就更可怕,死的人那就不是一個等級。這個不用贅述。
3.歷史傳承,儒家精英集團成執政黨是從漢武帝開始,真正完全掌握社會權利是在隋煬帝,漢武帝到隋煬帝是貴族儒家政權,只是一小撮人,還不能完全影響百姓生活。而隋煬帝以後的儒家是庶族寒門如家政權,於是儒家的威望開始走向巔峰,一直到清光緒。極盡汙衊秦始皇是很正常的的。
4.現代意義來說,是文化的浩劫,阻止了百家爭鳴。雄才大略的君主幹的事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秦始皇屬法家,漢武帝推崇儒家,實際還是法家,楊廣,李世民都是漢武帝一類的人,這些都是一類人,只是秦始皇用殺人來表示,而其他人會死不讓他們做官,這是最大的區別。
-
3 # 璇璣玉珩
哪怕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焚書坑儒也是錯的!統一也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一種聲音的政府只能引領國家走向滅亡!這是中國歷史上朝代不斷更替的根本原因!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任何手段也根除不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因為不同聲音是人性決定的。
清王朝二百多年閉關鎖國,最終革命風起雲湧,大清國破家亡,消失在歷史的灰塵之中。
統治階級教愚民眾,不如深刻,普遍地反省自身。
人類發展至今天,各種政治制度輪翻登臺,淘盡黃沙,違背潮流者終將恥辱地退場。
-
4 # 百里不奚
無論從什麼立場,“焚書坑儒”都是大錯特錯。
秦始皇於公元前213年在咸陽宮慶壽的筵會上,採納了李斯提出的焚燬儒家經典等書籍的建議。因為在筵會上博土淳于越提出應當進行分封,建立諸侯國,如果“事不師古”,是不能長久的。秦始皇聽後,讓群臣各抒己見。
李斯則針鋒相對地指出,這些博士儒生面對新政權、新制度,提出“不師今而學古”,主張分封,恢復禮治,用儒家經典為依據,“以非當世散佈不利於中央集權制的言論,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因此建議:
(一) 請史官把《秦記》以外的各諸侯國的原有史籍一律焚燒掉,以尊統。
(二) 除博士官所藏以外的儒家經典,如《詩》、《書》和百家著作都要送到當地政府燒燬。
(三) 有敢於談論《詩》、《書》等儒家經典著作的人,要棄市處死;宣揚古代而誹謗現政權的人,要滅其宗族。
(四) 對上述各項,官吏發現而不加以査處則與之同罪。
(五) 令下30日而不燒燬,則處以黥刑,罰為成邊和築長城。
(六) 保留醫學、藥書ト筮和種樹等書籍。
(七) 有欲學法律的,以獄吏為師,禁止私學。
秦始皇同意了這一意見,進行了焚書,實行了空前的文化專制政策。雖然目的在於從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中加強統治和鞏固中央集權,“使天下無以古非今”,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卻是第一次大規模地對古代文獻典籍的摧殘,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
第二年,接連又發生了以宣揚怪異、通鬼神、能求長生不老藥的方士誹謗秦始皇的事件。方士盧生欺騙秦始皇說:為求得仙藥,人主必須“微行以避惡鬼”,然後才能得到長生不死的仙藥。秦始皇為急於得到仙藥,開始了微行”,其行止不沒外人知道。當他巡幸咸陽旁的宮殿區和巡幸梁山宮時,發現有人知道他的行蹤,認為是隨從侍臣將訊息傳出去的,因而把身邊的人殺掉很多。
而盧生則藉此與侯生相互為謀,指責秦始皇“剛愎自用”,反對他的集權制,“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反對他的法治,“專任獄吏”,而“博士雖七十人”和掌“候星氣者”的方術士300人均不被重用。同時二人也知道仙藥無從得到,最後必將被繩之以法,因此逃去。
秦始皇知道受騙,又遭誹謗,而方術士和儒生的政治觀點一致,因此,他又遷怒於在咸陽的儒生身上,把散佈不滿集權制的460餘名儒生坑殺於咸陽。焚書坑儒雖然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但充分暴露了秦始皇的暴虐,不僅對古典文獻的儲存,而且對於文化學術的交流發展都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回覆列表
肯定是錯的!!秦始皇統一後,分裂主義思想雖然橫行,但不必採用此過激方式,完全可以透過教育培養出統一的一代!!!秦皇急功近利了,,,放在當年的背景下,用文字獄倒反而比焚書坑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