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掌燈Sung

    先說它的形成過程,兔字的形成,與“彘”有密切關係。“彘”是頭部象兔頭,腳似鹿腳的動物。不同的是它沒有兔缺,所以在“召”的當中少了一豎;它喜歡奔跑,但比兔跑得慢,所以兩足盡露。而兔既跑得快,又喜歡蹲;無論是飛跑或者是蹲坐,它的腳都步易看到,所以橫看兔字,像一隻蹲著的兔;正面看兔子,又似在跑的兔。兔字下部的“”是兔子的尾巴,尾巴上短短的一劃,就是它不易看到的腳。

    兔子的形成過程,就是人們對它的認識過程。因為兔有善跑而又愛蹲的雙重特性,所以常常被人們用來曉諭事理。人人皆知“龜兔賽跑”,是抓住兔子愛蹲的一面編造出來的。而更多的是說它跑得快的一面,為人熟知的“兔脫”、“鳥飛兔走”、“兔起鳧舉”、“金鳥玉兔”、“白兔赤鳥”等等的成語典故,都與兔字的形成有關。《詩經·小雅》“躍躍chan兔”中的“chan兔”,是指少壯而大的兔。它把兔與兔這兩種動物迭加起來,以說明兔跑得快之又快。有人利用chan兔之快,在其字偏旁加上一個“言”字,以表達壞話像chan兔奔跑那樣快地傳播開去。這顯然是對兔的形象的歪曲。為了使兔與壞事沒有瓜葛,於是出現了把3只兔疊加起來的“fu”字,表示兔子跑起來,好象滾動的流星一樣的速,它的輪廓一個緊接一個,難以分清。這個字的組成,大概是當代電影蒙太奇手法之前身了。蘇伯衡的“神光兔脫飛雪霜”詩句,說的是西晉後期著名宰相張華所佩龍泉寶劍,刷地脫出劍殼躍入池中後,又化作一道寒光騰空飛出地事。這裡他把兔脫之速,誇大到無法再誇大的地步了。比較公允的說法,是“犬兔之爭”:戰國時候,齊國準備攻打魏國。齊國的淳于髡對齊王說:南韓有一種天下跑得最快的黑狗,去追捕兔子。狗圍繞著山追跑了3圈,又追過5次山頭,還追不著兔,終於氣力用完而死了;兔雖未被黑狗追著,但也疲乏死了。這從犬兔之腿功來說,是比較實際的。因此“fu”字早已廢而不用了,“fu”字亦是罕見,兔又寫成了“兔”。

    行文至此,似已無話可說,其實還只說了一半。譬如現在一般把“狡兔三窟”的“狡”字,與詭詐等同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狡”字的產生,原是用以說明少壯的狗能死而復甦的。狗向來被當作是重義之物,它之死而復甦的本領,完全出於生計,並無行詐害他之意。因此,“狡兔”是指少壯的兔。正因為如此,戰國時期的馮quan,才敢以“狡兔”去比喻他的主子孟嘗君,孟也極樂意地接受了他的這個比喻。否則,主奴之間必定鬧翻。

    由此說來,“跑”與“蹲”,只是“兔”字形成的一個方面;它的機智、善良的特性則是另一個方面。《楚辭·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月中的兔,何所貪利,居月中之腹而顧望嗎?這是屈原以兔自比。這裡的兔字上面有個草字頭,意謂它頭上無角,腳無利爪,專以吃草為生的善良動物。

    兔子不但不入侵,而且面對來犯者,總是避而逃之,所以“逸民”、“逸事”、“逸書”等等的“逸”,都是逃避、散佚、失落的意思。它是由兔字加上走之旁組成的,是對兔逃遁的強調。

    不過,“逸”字中兔的腳還能夠看到,說明是慢悠悠地逃。用到人事上,稱之為“逸遊”、“暇逸”、“飄逸”等。當它發現對方有明顯的敵意時,就必須迅疾地逃跑才能免除死難,所以兔字省去一劃而成免,以示快。電影《馬陵道》中,孫臏陽狂,後來迅急逃到魏國,才免遭龐涓之害;晉代王衍的“陽狂自免”,都有逃避的意思。再加產婦臨盆,也想到兔子,被稱為“分”,意思是生時免除痛苦。在“娩”懷之先,叫“需兔”,又叫“女免生”,其用意十分明顯的。

    士大夫祈求自己的地位長在,就把頭上戴的禮帽稱作“冕”,冕字上半個字原來寫法是“白”,象徵禮帽,下面的“免”,與帽根本無關,不過是表達他惻隱之心罷了。《禮》:“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是說喪禮的時候,要脫冠剃髮。這時“冕”成了“免”。倘若遭到了委屈,也把兔子作比喻,叫做“冤”。原來這字的“寶蓋頭”兩邊是垂到地的,成“幾”,形象籠兔的工具。善良的兔被關在“幾”裡不得伸、逃,可謂枉屈之甚了!兔子因為有這麼多的縱橫交叉的複雜關係。所以它就成了不可更易的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一輩子都在等父母的那句:“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