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幾種處理方式?
3
回覆列表
  • 1 # 黑鹿咖啡

    01.自然日曬法

    這是現在還在使用的方法中最古老。如今也只有衣索比亞和巴西等早期在種植咖啡豆的地方仍在使用這種處理方法。

    果實在採摘之後不經處理便開始日曬乾燥過程。既可以用機械烘乾器烘乾,也可以鋪在院子裡、乾燥臺上、防水布上或地面上在太陽下風乾。乾燥的過程通常要持續4周左右。

    自然日曬法能夠保留咖啡果實的水果香味。在品嚐這種咖啡時,你會發現咖啡富有水果香氣,口感更加明亮。在乾燥之後,人們會用專門的機器去除表層的外殼。這一過程被稱為“乾燥去殼(Dry Milling)”。

    02.水洗法

    水洗法步驟:1. 選豆;2.果核分離;3.發酵;4.水洗;5. 乾燥烘乾。

    成熟的咖啡果實被採摘後迅速運到加工操作的地方,這裡可以是一個小棚子,也可以是一些較大的加工設施等等。

    在用流動的水中將咖啡豆進行初次水洗和分揀,然後將其放入打漿機裡面。在這裡進行咖啡豆和果肉分離的操作,然後再將它們放進發酵罐子裡,讓它在裡面發酵,就是酶催化發硬,完成後再將其放入更大的大型烘乾機器中。

    通常,此方法容易突出咖啡中的酸性及其清爽品質。

    03.半水洗法

    半水洗法方法在巴西運用的比較多。

    透過先挑選已經成熟的咖啡果實,然後將它們平鋪放在太陽底下進行幾天的日曬乾燥減少部分水分。然後在使用少量的水對它們進行分揀和打漿,以促進打漿過程。此方法和水洗法很像,但沒有發酵步驟。

    透過打漿除去所有果實層(果皮、果肉、薄皮和銀皮),留下乾淨的生咖啡豆。然後將咖啡豆鋪在太陽底下或放置於機械烘乾器中,以進行完全的乾燥。

    但缺點是,咖啡都由於沒有發酵,口味會相對比較平淡。所以大多數咖啡種植者不會對超高品質的咖啡豆使用這種方法,擔心會失去其咖啡豆的原本的風味。而一般的咖啡生豆採購公司也很少購買這種製作辦法的咖啡豆。

    04.蜜處理法

    現在是哥斯大黎加的的咖啡種植商一般都採用這樣的製作方法,同時此法也在中美廣為流傳。

    一般來說咖啡豆的標稱的粘膜非常的黏滑而且糖度非常高,大家通常將這種物質稱之為“蜜”。在蜜的處理過程中間,咖啡在乾燥的時候也會留下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蜜”。咖啡果實在採摘之後會經過分級,去果肉等等處理流程,然後會被放在乾燥裝置上進行乾燥。

    但是由於粘膜的乾燥時間是比較短的,所以在乾燥過程中咖啡幾乎不會發酵。

    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咖啡豆的酸度要比自然水洗法稍微高一些,但是要比其他兩種要低很多。

  • 2 # 啡言咖語

    上面的回答都是關於咖啡果到咖啡豆的精製方法。我偏要劍走偏鋒,強答一波!

    1用喝的方式來處理。手衝、法壓、摩卡、意式應有盡有任君選擇。

    2放進玻璃罐中作為房間的小裝飾,空間的文藝其實瞬間提升100%。

    3磨成細粉,放進小的敞口容器中,在廁所/浴室/廚房/冰箱/鞋櫃/衣櫃/中各種擺,去除異味吸溼功能強大。

    4咖啡豆磨成細糖顆粒粗細,和入沐浴乳中搓洗按摩身體,去除老化的角質,使面板光滑緊實,細緻有光澤。

    5用作天然肥料。咖啡豆磨粉打溼混合放陰涼出靜置數天,讓它自然發酵,再混入泥土用作天然有機肥。

    答題前要審好題,當年體育老師就是這樣傳授給我的。題目說的是處理咖啡豆,那些水洗法曬法處理的物件明明是咖啡果,以為我會察覺不到出題者的惡意嗎?嘿嘿

  • 3 # 小鷗要做咖啡獅嗷嗚

    咖啡生豆:從收穫的咖啡櫻桃中取出種子,經過水洗法、日曬法等處理乾燥後的咖啡豆,即為咖啡生豆。

    日曬法:利用日曬使咖啡果肉與種子分離以取得生豆的方式,日曬過程是將整個咖啡果實直接曝曬。

    水洗法:利用水來處理使咖啡果肉與種子分離以取得生豆的方式,除果皮、果肉、果膠等以後再晾曬乾燥。

    半水洗法:前半段用日曬,後半段用水洗使咖啡果肉與種子分離以取得生豆的方式。

    蜜處理:是處於日曬和水洗中間的處理方式。1990年代巴西利用得天獨厚的乾燥氣候,發明了去果皮日曬法(pulped natural),需要的裝置與水資源比傳統水洗法少,品質比傳統日曬好。蜜處理就是將果肉剝去後,將帶有內果皮的果實晾乾的方法。

    葡萄乾處理法:也稱雙重發酵蜜處理,就是先將咖啡果曬成葡萄乾的狀態(做葡萄乾的果實必須是成熟的櫻桃果實,內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達60%),再脫果皮蜜處理發酵,在風味上發酵氣息會更濃郁,而且果膠儲存上比其他蜜處理更高,號稱是100%果膠蜜處理真的很有葡萄乾風味。

    溼刨處理法:印度尼西亞很常見,與一般水洗和日曬法不同:水洗、蜜處理或日曬豆的內果皮一直保留到最後豆體脫水變硬,含水率降到12%,或封存入庫經1-3個月熟成才磨掉。但溼刨法卻在豆體潮溼鬆軟,含水率高達30-35%時,脫去內果皮,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來,再繼續曬乾。這是因為蘇門答臘島氣候潮溼,因地制宜發展出的方法,目的是加速乾燥。

    二氧化碳酵母法:在低氧氣濃度的環境內進行發酵,可以降低果膠中糖分分解的速率,從而避免產生酒精的酸度。因此,注入二氧化碳後,可以把發酵時間延長到將近三天,即使是這樣也不會產生乾澀的口感或者醋酸的味道。密封的容器可以幫助產生更多的香氣,咖啡可以擁有更多的花香的風味。研究表明,在低溫發酵時, 4–8°C,會給咖啡帶來更復雜的酸質,而如果想獲得更多的甜度,則可以在稍高的溫度下進行發酵,即 18–20°C。

    樹上乾果乾燥法:有些咖農刻意讓咖啡漿果在樹上自然乾燥“dried on the tree”或者“Tree Dry-Process”(又譯樹上乾果、在欉乾燥)簡單的說,就是在Sunny充足的季節,讓咖啡果實在樹上曬成紫黑色的乾果後,採收下來再用一般的日曬法處理。

    動物體內發酵處理法: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動物消化道的乳酸菌與消化液,來代替機器或者水洗,除去果肉和依附豆莢表面的果膠。而這些豆子隨糞便排出,清洗後便是一粒粒珍貴的體內發酵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知道一段情感是不可能的,但又無法釋懷,如何發洩能減輕自己所受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