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雲水逸境

    新年,預示著嶄新的一年即將開始,鞭炮聲聲辭舊歲,穿新衣戴新帽,為了來年有新的精神面貌,人們互送祝福,是華人的傳統習慣,在祝福聲聲中,為來年討個好彩頭

  • 2 # 尋水的魚1251726210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春節節日活動。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只,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現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 3 # 蔥花美食

    中華文化就講究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收到別人的祝福,理應迴應別人。這是最基本的禮節,如果收到別的祝福而不迴應,就會被別人說三道四。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遇到人要主動問好,特別是遇到長輩。不能低頭不語、問而不答。在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要道“謝謝”。做錯了事情要道歉等等的禮節。這些文明禮節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特別是新年這種歡慶的日子裡,收到了別人的祝福要禮貌性的迴應對方,相互的祝賀!

    記得小時候的時候流行同學之間贈送賀卡,收到同學贈送的賀卡就會回贈一張。一來二往的賀卡越來越多,如果只收不送下次就沒人再贈送給你了,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相互交換玩具或是零食。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4 # 人生如夢12410

    新的開始新的希望,需要一個好的祝福,所以新年大家互相拜年,說說吉利話!

    祝所有朋友新年快樂,笑口常開,健康和美,萬事如意!

  • 5 # 舒逸輕輕說

    好的東西、好的品德要互相傳承下去,這是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精神。

    從小我們就知道大人在過年時,互相見面都會說些祝福、客道的話。我們就在這種氛圍的陶冶下慢慢的一天一天的長大,於是慚慚的一年一年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學會了這種禮貌的客道。年輕之時,我們同齡上下之間過年之時見面就算是說笑也會抱拳作揖,互相道賀、祝福一番,傳遞彼此間的真誠友誼。

    恭喜恭喜!萬事如意,一帆風順!一年更比一年好……這些話好熟悉,好親切,也好平淡。但正是這些平凡的語言讓我們的後輩一代比一代更文明。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一代一代的過來了。互相祝福,互相尊重雖是陳舊但已成了人們的習慣,正是這些習慣維繫著我們中華民族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美好的感情。正是這些習慣澆灌了人類的心靈,我們賴於生存的社會日益文明,日益富強起來。時至今日,科技發達,不少人已普及在微信拜年,說些吉利話,發發紅包,開心開心。這些客道的語言己成為我們祖國的一種文明文化,這文明之花正漫山遍野開遍祖國的每個角落。

    同時,這祝福語言也衝濃著我們老伯姓過年的年味。也像徵了我們國家的精神面貌,因此這美德我們都有責任傳承下去。

    來來來,年輕人,跳起這祝福的賀年歌:

    祝福你

    祝福你在每一天裡

    永遠多彩多姿

    心坎中聚滿百般好

    長存百般美

    祝福你在你一生裡

    永遠充滿歡喜

    好開心共你好知己

    時時笑開眉

    ……

  • 6 # 萬順如意

    過年為什麼要相互祝福?

    過年了,大家都是朋友,都希望對方好,說一些吉祥話語,想到和誰相處的好,親人之間,相互祝福,才能踏實,安穩!過年了,都是家人歡聚一堂,喜氣洋洋的,心情舒服的很哪!

    半夜鐘聲響起,就想把祝福送給大家,在這裡我祝福我的粉絲們,及廣大的網友朋友:春節快樂,闔家幸福,家庭幸福。財源滾滾,福壽安康!

    你們辛苦了?問一聲過年好,希望你們出更好更多的好作品,寫一些傳遞正能量的文章,過年了,好好歇一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貸太多期間有一個逾期兩天到接著還上了影響我徵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