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原本一回事

    想要知道清代的達官貴人是如何過年的,只要把《紅樓夢》中賈府過年的時候那些章節看一遍就好了。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但曹雪芹隱去了故事發生的年代。 整個故事就是反應了當時曹家在清代的興衰過程,可以說曹雪芹就是經歷了整個故事的人,所以故事裡邊很多的東西寫起來也栩栩如生,而賈府過年的時候的進進出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也就是清代達官貴人家裡過年的樣子。

  • 2 # 文化鳴鯢二尺布

    只能透過紅樓夢裡分析總結了,尤其在第53回中介紹了過年的光景

    首先從大年二十九那天,豪門貴府裡就已經準備好了,書裡這麼描寫過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硃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也就是二十九這天,家裡的春聯、掛牌等都要更換新的了,大紅燈籠也都高高掛起了,然後整個府裡的正門全部開啟

    因為清朝大戶人家的正門不是每天都開的,一般都是開側門,而只有在重大活動時才打開正門,那麼很明顯,春節便是其中之一

    其實這一敞開大門的習俗沿襲至今,尤其是現在的除夕和初一,據說開門能招攬財運和福運

    ”次日,由賈母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轎,帶領著眾人進宮朝賀,行禮領宴畢回來,便到寧國府暖閣下轎。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侯,然後引入宗祠”

    當然,“朝賀”不是每個清朝百姓都能有的,只有是皇親國戚、重臣王公才能有的特權,說白了,就是在大年三十這天,他們先給皇上皇后等拜個早年,然後再回自己府上祭祖

    祭祖,在清朝,不管是皇親貴胄還是平民百姓,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儀式,一般由家族裡最高輩分的長者帶領全族子孫在宗祠裡進行

    在大戶人家,祭祖是有著嚴格的男女、輩分順序要求的,來看看小說裡賈府祭祖是個什麼樣的階位順序安排

    ”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賈荇賈芷等便接了,按次傳至階上賈敬手中。賈蓉系長房長孫,獨他隨女眷在檻內。每賈敬捧菜至,傳於賈蓉,賈蓉便傳於他妻子,又傳於鳳姐尤氏諸人,直傳至供桌前,方傳於王夫人。王夫人傳於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東向立,同賈母供放。直至將菜飯湯點酒茶傳完,賈蓉方退出下階,歸入賈芹階位之首......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

    可以看出,就是一道上供的菜,都要經過多手,從門外傳至到最高長輩賈母手裡,而輩分也是從儀門外到門檻外依次升高的,因為作為最高輩分的賈母是女性,所以宗祠裡伺候的也都是女人們,即便女眷,在裡面按照長幼、輩分依次分開,絲毫不能亂

    上完供,接下來就是全族子孫下跪磕頭,並由最高輩分的人跪在最前面拈香帶領大家下跪行禮

    等忙完祭祖後,家裡所有晚輩都要開始給最高輩分的人磕頭行禮了,而且大家有飲屠蘇酒、合歡湯、吃吉祥果、如意糕的傳統,書中這樣描寫

    “賈敬賈赦等領諸子弟進來...一面說著,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過了禮......然後又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

    過了三十,次日是初一,賈府還要在凌晨3-5點早起再次進宮朝賀,這應該算是正式地給皇家拜年,給皇家拜完年才能回家自己,到家後的第一件事仍是祭祖

    “至次日五鼓,賈母等又按品大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領宴回來,又至寧府祭過列祖,方回來受禮畢”

    所以可以看出清朝的貴族祭祖要在除夕和初一都要進行,其實這也一直是我們華人的習俗,到現在我們也保留著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祭祖的傳統(可能因為地域不同具體的時間有所不同,我老家是這樣的)

    從初一開始接下來的七八日,便是請客吃席了,這也和現在一樣,親戚之間相互走動、相互吃席,王夫人和鳳姐作為府裡的女眷帶邊,自然要親自參與

    “王夫人與鳳姐是天天忙著請人吃年酒,那邊廳上院內皆是戲酒,親友絡繹不絕,一連忙了七八日才完了”

    過完春節,便是元宵節,過完元宵節,賈府才算徹底把年過完了

  • 3 # 讀史梨樹下

    明清時期,達官貴人過春節非常有講究,僅就我所知試舉一例。

    冬至之前,權貴家庭的女眷們便購置一副未著色的寒梅圖,這副寒梅圖不多不少整整八十一朵梅花,自冬至開始,女眷們每天將其中一朵著色,八十一朵梅花全部著色完畢時,便是驚蟄。這副圖叫做“九九消寒圖”,一般還會配上這樣一首詩: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遍無餘日,看到今朝是杏株。

    北方民間有這樣一首諺語:一九二九袖內拱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春節在五九六九之間,此時正是承上啟下的時節,天氣開始轉暖萬物準備復甦,象徵著一個新開始。所以古人對於春節非常重視。

    達官貴人們自不必說,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叫辭灶節。所謂辭灶,意指辭別灶王爺。那麼灶王爺去哪了?民間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向玉皇大帝彙報工作的日子,這一天灶王爺會離開人間飛向天庭,向玉帝彙報一年來的所見所聞。這一天,家庭主婦們會在廚房裡點上香燭,供上果品食物,祈求灶王爺到了天庭幫忙說些好話,正所謂“上天言好事,下屆送吉祥”。達官貴人們平時做多了善事,希望灶王爺幫忙多吹噓吹噓;而做多了惡事,則希望灶王爺緊閉金口。貢品自然不厭其多。

    送走灶王爺,過年大戲正式拉開。先是蒸饃饃蒸包子,酥肉酥藕酥菜酥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嗎,準備好春節期間的所有食物,免得耽誤了玩樂。一直到元宵節,整個春節就是一場持續二十多天的狂歡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屈原的詩有哪些五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