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伴與自我成長

    首先我要確定的告訴你,孩子敏感、膽小懦弱絕對跟你這種教育方式有關。還有不是孩子能不能糾正,而是我們作為家長能不能糾正?

    吼叫、強制命令、不尊重孩子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教育方式,他們以此來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但這種手段背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多父母都卻不能預知,等孩子的種種壞習慣表現出來時,做父母的才知道後悔,但是孩子心理已經被深深傷害到了。

    我之前回答過相關問題,也寫過一篇文章《父母教育孩子時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控制自己焦慮的情緒》,到今天還是忍不住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長,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危害及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先說說孩子被吼、被強制命令後對孩子的危害吧:

    1.同樣有脾氣的孩子“忍無可忍”後選擇反擊

    孩子一開始被大聲強制命令後,通常會被嚇到,進而選擇服從,但孩子心裡是起伏的。然而媽媽卻覺得這種方法起到的效果,往後加大這種教育方式的力度。等哪一天孩子“爆發”了,表達了對媽媽的各種不滿後,媽媽除了傷心還失去了制服孩子的招數。孩子再也不聽媽媽的話了,真真實實進入了“逆反期”,變成別人眼中的壞孩子。

    2.善良的孩子為取得媽媽歡心,言聽計從,失去自我

    善良的被責罵後,往往認為是自己做錯事了,為了討好媽媽戰戰兢兢的生活。從而不敢接觸新事物,不能主動迎接挑戰,害怕自己犯錯誤,再次遭到媽媽的批評教育。最終,孩子變得膽怯,懦弱不敢承擔責任。 所以說,這種教育方式不但達不到你們想要的效果,反而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那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同樣給家長們以下幾點建議:

    1.用善言柔語代替“吼叫命令”

    無論孩子因什麼犯了錯誤、或被誤解後,其實孩子心裡是有意識的。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的安慰,即便真的做錯了,也希望得到媽媽的理解。這時媽媽可以用溫柔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理解,也讓孩子明白他錯了,那孩子是很願意接受並改正的。

    2.父母透過孩子反思自己,進一步認識自己

    孩子是我們家長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他時刻反照著我們,從這面“鏡子”中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當我們要批評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會有這種壞習慣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他沒有良好習慣的根源在哪裡?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隻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道他的問題就是我們自身的問題的反饋。

    3.營造平等、開放、和諧快樂的家庭氣氛

    家不是一座孤零的房子,而是有所有成員組成的整體。家庭成員應保持平等,不要以年齡、地位的高低區分家庭地位,應該彼此尊重每一個成員, 家庭裡夫妻恩愛、和睦溫馨能讓孩子體驗到濃濃的親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一個家庭中笑聲常在總是能讓快樂翻倍,在這樣愉悅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情商、智商都能得到提高,對孩子交際能力也有很好的鍛鍊!

    所以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把關鍵點放在如何安撫自己焦慮的情緒上,不能用吼叫的方法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更要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 2 # 老闆兵工廠

    需要糾正的不是孩子,是你。

    每次吼的時候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了,如果不吼會死人麼,如果不會死人就別吼了。

  • 3 # 粉紅豬之家

    7歲的男孩從小被母親吼,造成敏感膽小,也許對世界也缺乏了好奇心。每個問題孩子後面都是問題父母造成的。

    調整時間只有1年,而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自己先學會如何教養孩子:

    1.學會寬容和支援:孩子從不會走到會走,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所以對於他而言這個陌生的新世界,需要愛和鼓勵來支援他成長,去探索世界。

    2.不要給孩子不實際的期望:不要期望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因為他是一個獨立個體,父母需要降低期望;

    3.焦慮的父母要淡定:內心焦慮的父母,可以在發火前,自己深呼吸3下,思考一下,怎麼做可以幫助孩子,發火是沒有用的。

    4.與孩子平等溝通,承認自己錯誤:你需要與孩子說,媽媽也和你一樣,在學習,媽媽在學習做一位寶寶愛的媽媽,之前媽媽也不會,所以動不動就是發火,媽媽決定以後有問題媽媽和你一起談,之後找到解決辦法,媽媽之前做的不好,希望寶貝可以原諒我好嗎?孩子答覆可以好,之後請你抱著寶貝說,謝謝寶貝,以後媽媽努力做你的好媽媽,我們一起學習。

    5.自信建立:孩子做的好部分,開始給予鼓勵,說,好棒哦,我都不知道的,你都知道。對於孩子的一點點努力也要給予認可。

    特別提示一下,全世界精神問題的人群是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希望父母給老大多些愛和鼓勵。

  • 4 # 邢臺東方童藝術學校

    https://www.toutiao.com/i6678471150546190859/ 正好我剛剛釋出一篇關於吼完孩子又後悔的家長該怎麼辦的文章,您可以去看看。

  • 5 # 斌馨樂媽

    自己認識到吼叫讓孩子敏感膽小,育兒先育己,從改變自己開始。而往往我們人性的弱點,總是知道了很難讓自己改變,可以從一些小改變做起。

    比如:

    1. 改變環境,孩子的某些行為觸動到你想吼叫的時候,自己離開可以看見孩子的視線,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想好如何跟孩子溝通。

    2.時刻讓自己有一個暫停鍵,就是想吼叫的時候,深呼吸3秒,暫停說話,平靜下來再溝通。

    3.直接跟孩子談自己的感受,孩子的行為讓你感到如何,一起溝通。

    4.與一些媽媽組成群,一起探討育兒問題,可以一起約定0吼叫打卡方式,共同監督。

    在育兒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彼此相互鼓勵,給孩子立好規矩、邊界,其餘讓孩子發揮,才能激發孩子的動力去做很多事情,相信孩子他的能力是很強的。

    有很多事情是不是大人自己的情緒而對孩子吼叫呢?並不是孩子知道原則 邊界而屢犯錯誤呢?真的不小心吼叫了,請記得對孩子真誠地道歉,如此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賬戶。

    發現了,及時糾正自己還來的及,行動起來吧!成為0吼叫的家長,用我們的愛❤️、真誠與孩子愉快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臉識別鎖鑰匙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