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的水文特點地表水 按照國家水資源利用分割槽,黃河三角洲以黃河為分界線,將全區劃屬兩個流域,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 流經黃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黃河、小清河和支脈河。後二者均位於黃河以南。 黃河:從東營市境中心穿過,是黃河三角洲流經最長、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河流。它在東營市境內河道長138公里,直接控制影響的面積為5400平方公里 小清河:源於濟南諸泉。東營市境內河道長34公里,流域面積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億立方米。小清河水質汙染比較嚴重。其支流有淄河、陽河、泥河等。 支脈河:源於淄博市高青縣前池溝。東營市境內河長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29平方公里。由於沿途地下水補給和引黃尾水排入,水量較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億立方米。近年來,由於上游納汙,水質趨於惡化。其控制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廣蒲河、武家大溝、小河子。 區內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澇河道有11條。黃河以北有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挑河、草橋溝東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條獨流入海,後兩條匯入潮河;黃河南有小島河、永豐河、溢洪河、廣利河,皆獨流入海。圖片來源:2001年8月野外考察圖片,馮險峰拍攝 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東營市)地下水淺層淡水資源主要分佈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大碼頭、大營、西劉橋三鄉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廣饒東北三鄉等地區均屬鹹水區,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在5~10~20克/升範圍內,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遞增。該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4627.28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層地下水資源量為1219.96萬立方米。 水資源時空分佈特徵 1.年際變化劇烈。東營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4854.84萬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達74624.50萬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徑流量僅為25887.75萬立方米(1986年),相差達2.88倍。 2.年內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風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也導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補給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 3.地域分佈不等。由於受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地表水資源的分佈趨勢與降水量空間分佈趨勢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遞減。地下淡水資源分佈也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的井灌區。
黃河三角洲的水文特點地表水 按照國家水資源利用分割槽,黃河三角洲以黃河為分界線,將全區劃屬兩個流域,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 流經黃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黃河、小清河和支脈河。後二者均位於黃河以南。 黃河:從東營市境中心穿過,是黃河三角洲流經最長、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河流。它在東營市境內河道長138公里,直接控制影響的面積為5400平方公里 小清河:源於濟南諸泉。東營市境內河道長34公里,流域面積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億立方米。小清河水質汙染比較嚴重。其支流有淄河、陽河、泥河等。 支脈河:源於淄博市高青縣前池溝。東營市境內河長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29平方公里。由於沿途地下水補給和引黃尾水排入,水量較豐,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億立方米。近年來,由於上游納汙,水質趨於惡化。其控制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廣蒲河、武家大溝、小河子。 區內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澇河道有11條。黃河以北有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挑河、草橋溝東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條獨流入海,後兩條匯入潮河;黃河南有小島河、永豐河、溢洪河、廣利河,皆獨流入海。圖片來源:2001年8月野外考察圖片,馮險峰拍攝 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東營市)地下水淺層淡水資源主要分佈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大碼頭、大營、西劉橋三鄉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廣饒東北三鄉等地區均屬鹹水區,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在5~10~20克/升範圍內,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遞增。該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4627.28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層地下水資源量為1219.96萬立方米。 水資源時空分佈特徵 1.年際變化劇烈。東營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4854.84萬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達74624.50萬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徑流量僅為25887.75萬立方米(1986年),相差達2.88倍。 2.年內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風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也導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補給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 3.地域分佈不等。由於受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地表水資源的分佈趨勢與降水量空間分佈趨勢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遞減。地下淡水資源分佈也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廣饒縣境內的井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