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龍在天231272723

    大家都知道,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什麼到了戰國末期,他的子孫後代會落魄到對秦國甘拜下風,俯首稱臣,最終舉手投降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說的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從古至今,任何事物和主觀意志都逃不過“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個客觀規律(包括大秦帝國在內)。

    其次,正如《戰國策》裡,蘇秦對齊閔王講的那樣(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節省時間,直接用白話),“如今看來即使是干將、莫邪那樣的寶劍,如果不依靠人的力量,那麼也不能切割東西了。堅固的箭、銳利的箭頭,如果得不到弓弦和弩機的配合,那麼就不能射殺遠方的敵人了。”、“諺語講:“良馬衰老的時候,劣馬能夠跑在它的前面,大力士孟賁疲倦的時候,女子的力量也能超過他。"、“戰爭是毀壞國家、並耗費都縣資財的事情。國家殘破資財耗費既已在先,卻想使諸侯聽從自己命令的國家太少了。"

    再則,就是"亂臣賊子"弒君誤國亂政。比如,淖齒亂齊國,殺閔王。齊相國後勝,接受了很多秦國間諜送的黃金美玉,暗通秦國,用狡詐之辭,勸說誘騙齊王建去朝拜秦國,從而放棄修整國內的攻守戰備之具。

    再一個就是“貪"。也就是齊王的貪,才使得奸邪乘機鑽空,內外勾結。秦國派陳馳誘騙齊王到秦國去,說是要送給齊國五百里土地,與其訂立盟約。齊王利令智昏,聽不進即墨大夫的勸諫,於是就到了秦國,秦王把齊王軟禁在共地的松柏林裡,飢餓而死。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

    總之,齊對秦不戰而降,是內外交困、積重難返,一步步造成的。

  • 2 # 君山話史

    東方六雄中的韓、趙、魏、楚、燕先後敗亡,山東諸侯中碩果僅存的只有齊國。齊國之所以比其他諸侯國活得久一點,只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最東。

    自從樂毅伐齊後,齊國便從頂峰重重跌落,甚至險些亡國。田單復國後,兩任齊王不思進取,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從不參加東方合縱運動,以避免激怒秦國。

    在齊國後期政治中,有一個女人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她就是齊王建的母親、齊襄王的王后,在史書上稱為“君王后”。

    在齊襄王死後,君王后實際上是齊國真正的統治者。她所推行的政策,頗受爭議,主要內容就是: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在東方諸國轟轟烈烈搞合縱運動時,齊國是不參加的。齊國對東方諸國,比對秦國還有戒心,因為秦國離得遠,而其他諸國近在咫尺。當初齊國差點被這些鄰居給滅了,怎麼會信任他們呢?

    同時,秦國推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對齊國也是一意拉攏。齊國離秦最遠,屬於“遠交”的物件。於是齊國便順水推舟,以秦國之力制約趙、魏、楚等國家。對於東方諸侯的合縱,齊國一概不參加,以免惹來秦國的報復。

    我們可以理解齊國“不助五國攻秦”,但問題是齊國承平四十餘年,和平了將近半個世紀,居然無所作為,史書稱“不修攻戰之備”,擺樣子是想當個永久中立國。大家想想,一個毫無戰備的國家,和平那麼久,還有能力抵抗秦國嗎?

    齊不助五國攻秦,不等於秦國不會來攻。東方其他五國都被消滅了,中原只剩下一個超強秦國與一個弱小的齊國,齊王還能有機會與秦王平起平坐嗎?當然不可能!

    秦滅掉五國時,君王后已死,這個政壇女強人能早死,真是幸運。但她的兒子齊王建就沒那麼幸運了,該來的,終究會來。

    秦王派遣使者陳馳入齊,許諾齊王建:若不戰而降,將封賞五百里之地。對於齊王來說,有五百里之地養老,比起其他諸侯王也算幸運了。此時再不降,更待何時?他不顧眾人的反對,一意孤行,舉國投降。秦軍兵不血刃開進臨淄城,東方最後一個諸侯宣告滅亡。

  • 3 # 朝史暮想

    當年齊國吞併了宋國,實力大增,儼然要成為戰國中的“超級大國”。

    偏偏這個時候,大家看著齊國吃肉喝湯,變得越來越胖,心裡越來越不得勁。

    於是,那個曾經被齊國欺負得差點滅國的燕國站出來了,樂毅一頓操作,聯合秦,韓,趙,魏四國,組成五國盟軍攻伐齊國。

    此一戰,齊國連續丟失七十餘城,要不是後來出了個田單,齊國幾乎被滅國。而沒有參戰的楚國一開始是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深怕最後導致秦國的做大做強。但是當看到齊國的慘敗無法避免的時候,楚國也出來背後捅刀子了。

    五國伐齊之戰後,齊國一下子淪為二流國家,齊國和諸國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而秦國的遠交近攻的國策,齊國,燕國是重點物件。燕國一度成了秦國的小弟,而對於齊國,秦國是一直懷柔安撫的。

    於是,當秦國發起統一戰爭,滅亡三晉,楚國的時候,齊國選擇了隔岸觀火。

    一是記仇,二是實力有限,三是秦國外交手段的確靈活,最後能讓齊國投降,可見秦國攻心之術。

  • 4 # 小楊品史

    五國伐齊後,齊國的國力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外交政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上不怎麼參與外部戰事。秦國開始滅國戰爭後,齊國既不願合縱抗秦,又知道自己不是秦國的對手,就選擇了不戰而降。

    齊國不相信他國,不合縱抗秦

    五國伐齊期間,以燕軍為首的聯軍在齊境燒殺搶掠,楚國大將淖齒更是將齊愍王抽皮剝筋狠狠折磨了兩三天。齊國重建後,對其他國家均十分冷漠,不排斥、不得罪、不幫助。

    道理很簡單,假若有人今天把你痛揍了一頓,明天他被其他人欺負了,找你來幫忙,你會幫嗎?我想很多都不回理睬。齊國當時的心態就是這樣。

    秦國遠交近攻,收買齊相後勝

    秦國選擇了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對遙遠的齊國一直採取綏靖政策,兩國關係還算可以。五國伐齊後,一半時間是君王后掌權,兒子齊王建很聽舅舅後勝的話。

    秦國不惜重金,收買了後勝,後勝就整天在齊王建耳邊說秦國的好話。關鍵時刻,還告訴齊王建,說你要是不抵抗的話,秦王就會封你500裡的土地。

    齊王建覺得還不錯,就聽從了舅舅的建議,選擇了投降。

    齊國的選擇無可厚非,看上去很窩囊,但也保持了幾十年無戰事。同樣都是死,又何必要瞎折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自親情的壓力該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