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26384485603

    摘自“曲桐”的網易部落格,有一定借鑑意義:

    系統思考是一種結構化、深入而有效的思維方法,對於思考的深度、廣度和動態性都有一些拓展。

    在我看來,系統思考的精髓是“四重轉變”

    一、深入思考:從專注個別事件到洞悉系統的潛在結構

    系統思考看待世界,不只是關注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主張看到事件之間的相互關聯與作用模式以及發展趨勢,更進一步要看清影響、推動該模式與趨勢發生的潛在的“結構”。

    在系統思考看來,“結構影響行為”——正是構成系統的主要變數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驅動著系統的變化,生成不同的行為模式,從而表現出一個個事件。

    二、動態思考:從線性思考走向環形思考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中,人們假設因與果之間是線性作用的,即“因”產生“果”;但在系統思考中,因與果並不是絕對的,因與果之間有可能是環型互動的,即“因”產生“果”,此“果”又成為他“果”之“因”,甚至成為“因”之“因”。

    在企業管理方面最為典型的應用是,針對一個問題,人們藉助魚骨圖、思維導圖等方法分析其原因,然後再探討解決方案。如果只是停留在把問題分解和聚類的層面上,而沒有審視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就沒有做到系統思考。

    三、全面思考:從侷限於本位到關照全域性

    組織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複雜系統,任何一個部門或成員的一個舉措,都可能在不同的時間、對系統中的不同主體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雖然“我們是一個整體”的道理很好理解,“盲人摸象”的寓言也是婦孺皆知,但在組織中,最常見的問題仍然是“本位主義”,侷限思考和行動,每個人每個部門都只是從自己的本位出發,“歸罪於外”,結果造成組織中充滿了相互指責和平庸、甚至是愚蠢的決策。

    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在於組織系統的動態複雜性,另一方面,也與人們缺乏有效進行整體思考的技能不無關係。

    四、整體思考:從機械還原論到整體生成論

    如果你希望瞭解一個系統,影響和控制系統的行為,並進而能夠預測它的行為,就必須將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整體具備它們組成部分所不具備的特性,因此,將事物分割開來,無論分割得多細,研究得多深,可能也無法辨識出系統層面上的特性。

    然而,將事物分割開來進行分析、研究的“還原論”思維方法,其結果往往並不是一個個有機聯絡的整體,而是消弱了我們看到整體的能力,產生了諸多現代企業的典型問題:相互推諉,矛盾重重,效率低下,甚至工作越努力,整體績效卻越差!

    從操作層面來講,培養系統思考建議透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進行:

    1、書籍:推薦由華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系統思考實踐篇》邱昭良著

    2、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藉助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案例來不斷修煉。

    3、平時在生活中、工作中,當別人在說的時候,自己認真聽,不著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系統的想好了再表達。

    4、發現和尋找生活中/工作中非常穩重的高人,然後向他們求指點,取經。

    知乎寺主人推薦:

    《金字塔原理》

    麥肯錫經典關於如何系統思維寫作的書。

    《思考的技術 》

    高階雞湯廚子大前研一教你如何系統的思考。

    《系統思考》

    這本書寫得比較重,看著有點累,但全是乾貨。

    本人的回答:

    如果你認真地去探索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系統,你在這個世界的所思所想自然也形成一個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孫權,抓住了關羽後會如何處置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