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把他弄上船,送到夷州(呆灣),封他為夷州牧。就夷州那地方,一千多年都沒有開化,生番厲害的要死,關羽去那裡大把多事情做。

  • 2 # ww王嘉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同時代的曹操對孫權的評價,孫權能三分天下佔據其一,而從年齡上說和曹操、劉備比又屬晚輩。曹操和劉備都有世之梟雄的稱號,孫權沒有,大概和他承父、兄之基業有關,但我們從他分別和曹、劉的幾次交手看,不但不落下風,還略勝一籌,赤礕敗曹,夷陵勝劉,畢竟事實勝於雄辯。

    回到問答的問題上,在關羽盡起荊州之兵,勞師伐曹之際,而劉備的主力部隊又遠在益州,孫權如抓不住此難得的戰略機遇,也就不是孫權了。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區,地理位置萬分重要,如掌握在劉備手裡,"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就很可能變成現實。不要小看劉備漢室宗親,興復漢室的招牌作用,佔據正統在今天屬軟勢力;硬勢力,孫劉兩家關鍵看荊州掌握在誰手裡。在關羽佔距荊州,而劉備又取得益州的情況下,硬勢力上孫劉兩家己基本持平,而軟硬相加、綜合勢力比較東吳自然輸了一籌。

    所以不論從那個角度上說,荊州對孫權來說都是志在必得,至於怎麼處置關羽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想想看,關羽戰場上戰死,被俘後處死,或者俘虜後囚禁都對局勢影響不是很大,所謂"報仇說"只是藉口,政治家和政客是不會感情用事的。即使孫權不殺關羽,劉備要起兵怎麼會沒有藉口呢?

  • 3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如果我是孫權,捉住關羽後。召集部下商量如何處置,最後的結論,也會是殺了關羽。因為實在沒有更好的處理上策,唯有殺了關羽後,再把首級送到曹操那,轉移分化下,蜀漢之怨。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活的關羽移交給曹操,讓曹操看著辦。但實施起來有難度。一是曹操不傻,絕對會推託拒收。就算我們強送過去,保不齊曹操送還給劉備,關羽再不好意思打他,還不瘋了似的找我們報復。二是交戰一番,我們得勝擒將,卻不敢處置,想著送出去,魏國會更加小覷我們,面子上受損。此辦法不好實施,也不妥。

    而殺了後,送去首級,派人送去即可,移交沒那麼些外交麻煩。同樣可以達到因關羽之死,把曹魏牽扯進來的目的。

    於是,會後,關羽被斬。

    關羽是在宋朝到清朝多少年裡,逐步在官方追封和民間流傳中,才化人成神的。羅貫中《三國演義》,對關羽更是美顏推送,使關羽忠義雲天的形象更進一步的走入到街談坊議中 ,得到了更大的傳誦和讚譽。

    三國當時當勢,人們可沒有這麼“追星”,至多認為關羽是劉備身邊的一名超級悍將,能打但挺傲。

    孫權擒到關羽,得到領地,應該是舒心更多,你這長鬍子不是挺狂嗎,佔著荊州數次與我們摩擦,還罵我的孩子是什麼狗的孩子。去打曹操,後背都不擋,完全不放東吳在眼裡。如今,不也被我們五花大綁了嗎?!

    兩國交戰,破敵捉將,本來就正常。況且蜀漢勢力最小,孫權寧得罪劉備,也不會長期與魏國生仇。摩擦可以,目的提醒下曹操,俺老孫也不好惹。而蜀漢要想對抗曹操,少不得以後還得拉扯東吳。

    關羽雖是劉備愛將,終還是將。殺也就一狠心殺了再說。要是劉備的兒子或血親,孫權到可能思量些,坐下來與劉備談怎麼放如何放,互留餘地,免生世仇。歷史上擒住對方子嫡,然後留一線,雙方談的事例不少,而捉住對方大將,不敢殺的例子還真沒有。

    人們敬慕關公,理解。覺得誰殺他,都不合適似的。或許最好的結局對於關羽,對於世人心中是戰死,最完美。 可現實在那,關羽是被擒住。這點演義,也沒敢亂改。

    如果演義的諸葛亮氣死周瑜是真,按邏輯,那孫權也應該發飆,傾全國之力去伐蜀報仇哦!羅貫中怎麼沒按這邏輯寫呢?

    竊以為,劉備徵吳,一部分為關羽報仇是有,一部分不能不說,也是覺得自己有本了,不是以前不得志那時候了,復漢,年齡也等不及了,一舉拿下東吳擴大勢力,再圖曹操,心思有些躁急的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駿和crv哪個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