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調節土壤PH(酸鹼度)方法有:
1、化學土壤改良是指施用化學改良劑改善酸性土壤和鹼性土壤(鹼土)理化性質的過程。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鈣、硫酸亞鐵,硫磺、硫酸、腐殖酸、腐殖酸鈣等。施用化學改良劑可以改變土壤的酸鹼度、土壤溶液和土壤吸收性複合體中鹽基的組成等。例如,施石灰於酸性土壤,可減弱土壤的酸度,亦利於土壤結構的形成;鹼化土壤施用石膏,可降低土壤pH值和鹼化度,對土壤結構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
2、物理改良。具體措施有:適時耕作,增施有機肥(包含大量腐植酸),改良貧瘠、鹼性土壤;平整土地;設立灌、排渠系,灌排水洗鹽鹼、種稻洗鹽等改良鹽鹼土;焚燒秸稈產生草木灰:是植物體燃燒後的殘渣,草木灰含鉀素約5%~10%,含磷1%~4%,含氮0.14%,含鈣也多達30%左右(改良酸性土)。草木灰中的鉀,絕大多數是水溶性的,屬速效肥。可作追肥也可做基肥。草木灰不宜與硫酸銨、人糞尿等混用,避免損失氮素。貯存時要防止潮溼,以免養分流失。
3、生物技術,酵母菌生物技術,能夠產生多種催化分解酸的有益微生物群體,作為進化型的生物技術結晶,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該技術不僅能有效地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化肥公害,農藥汙染,土壤板結,汙染環境等問題。可以改良強酸鹼土壤。使其趨向中性。
目前常用的小規模的多使用化學改良,如熟石灰改酸性土。硫酸亞鐵改鹼性土。
若是調節土壤P(磷):
土壤全磷, 自然土壤中全磷含量主要取決於成土母質型別、風化程度和土壤中磷的淋出情況。在耕地土壤中,全磷含量還受到人為因素如耕作、施肥等過程的影響。中國土壤的全磷含量大部分變化在200~1100 mg/kg之間。中國土壤全磷含量較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目前在施磷的同時更要注意活化土壤本身的磷素。
1.難溶性磷肥主要指磷礦粉和骨粉。它們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弱酸,故稱之為難溶性磷肥(或微溶性磷肥)。對於大多數作物來講並不能直接利用其中的磷。這類肥料中的磷酸鹽成分複雜,其中只有少數可被磷吸收能力強的作物吸收利用。磷肥的當季利用率雖低,但後效較長。
2.普透過磷酸鈣是中國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水溶性磷肥,施用過磷酸鈣可快速提高土壤P的濃度。
若是調節土壤PH(酸鹼度)方法有:
1、化學土壤改良是指施用化學改良劑改善酸性土壤和鹼性土壤(鹼土)理化性質的過程。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鈣、硫酸亞鐵,硫磺、硫酸、腐殖酸、腐殖酸鈣等。施用化學改良劑可以改變土壤的酸鹼度、土壤溶液和土壤吸收性複合體中鹽基的組成等。例如,施石灰於酸性土壤,可減弱土壤的酸度,亦利於土壤結構的形成;鹼化土壤施用石膏,可降低土壤pH值和鹼化度,對土壤結構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
2、物理改良。具體措施有:適時耕作,增施有機肥(包含大量腐植酸),改良貧瘠、鹼性土壤;平整土地;設立灌、排渠系,灌排水洗鹽鹼、種稻洗鹽等改良鹽鹼土;焚燒秸稈產生草木灰:是植物體燃燒後的殘渣,草木灰含鉀素約5%~10%,含磷1%~4%,含氮0.14%,含鈣也多達30%左右(改良酸性土)。草木灰中的鉀,絕大多數是水溶性的,屬速效肥。可作追肥也可做基肥。草木灰不宜與硫酸銨、人糞尿等混用,避免損失氮素。貯存時要防止潮溼,以免養分流失。
3、生物技術,酵母菌生物技術,能夠產生多種催化分解酸的有益微生物群體,作為進化型的生物技術結晶,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該技術不僅能有效地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化肥公害,農藥汙染,土壤板結,汙染環境等問題。可以改良強酸鹼土壤。使其趨向中性。
目前常用的小規模的多使用化學改良,如熟石灰改酸性土。硫酸亞鐵改鹼性土。
若是調節土壤P(磷):
土壤全磷, 自然土壤中全磷含量主要取決於成土母質型別、風化程度和土壤中磷的淋出情況。在耕地土壤中,全磷含量還受到人為因素如耕作、施肥等過程的影響。中國土壤的全磷含量大部分變化在200~1100 mg/kg之間。中國土壤全磷含量較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目前在施磷的同時更要注意活化土壤本身的磷素。
1.難溶性磷肥主要指磷礦粉和骨粉。它們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弱酸,故稱之為難溶性磷肥(或微溶性磷肥)。對於大多數作物來講並不能直接利用其中的磷。這類肥料中的磷酸鹽成分複雜,其中只有少數可被磷吸收能力強的作物吸收利用。磷肥的當季利用率雖低,但後效較長。
2.普透過磷酸鈣是中國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水溶性磷肥,施用過磷酸鈣可快速提高土壤P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