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必在乎我是誰
-
2 # AnNing
個人覺得,人生就像一條無形的分界線,明明上一步還是過著衣食無憂,遇到困難可以和室友及同學一起解決的生活,然而我僅僅踏出向前的一小步,轉身回首張望發現等待我的只有無法原路返回的回憶,不過透過自身的努力,還是會轉變的。
1.尋找工作的艱難
由於本人畢業於雙非院校,在加上7、8月份並非找工作的黃金季節,自身沒有任何工作的經驗,四處碰壁,曾經一度懷疑過自己。由於實在堅持不住了(找工作的衣食住行也是有很大的成本),迫不得已隨便找了一個教育行業的市場工作。
個人認為我的要求並不高,一個月扣完社保,到手3000就可以,甚至和很多人一樣,工資低點也可以,只要能學到東西也好啊,但是現實並沒有如我所願,反倒是從一個月1800元的底薪開始,工作內容就是發傳單招生。
2.內心不甘飽受挫折
雖然我不是重點大學畢業的,但是怎麼說也是受過高等教育,那段時間和一些比自己學歷低很多的人或者和一些閒來做兼職的老人一起發傳單,而且招生也不理想。這就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為什麼要幹這麼低端的工作,為什麼我要幹這種誰都可以做的工作?最可氣的是為什麼我連這麼低端的工作都做的這麼差?
想了很久也想不通,本以為自己理所當然的朝著曾經幻想的方向前進,誰知原來幻想離我是那麼遙不可及,就像海市蜃樓,或許這就是現實吧,因為沒有能力只能不停的被選擇,因為不想回老家,想和家人證明自己可以,所以除了回家我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力。我就開始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餓其體膚勞其筋骨”。
3.做好準備,尋找機遇
之後一邊堅持,一邊多看一些書籍,為幻想會出現的機遇做好準備,而工資也從1800逐漸漲到了3000。
過年說實話如果不是父母資助,我連家都回不去,什麼也沒有給家人買,最難受的就是已經過了收取壓歲錢的年齡,但是家人知道我過得不好,用剛畢業的名義給了我一些錢,而我沒得選擇,接受了這些錢,內心真的是百味陳雜。
最後,過完年我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月收入是以前的兩倍,可以養活自己了,年底也可以給家人買一些東西了。不過這只是開始,因為等待我的是房貸等更大的挑戰。
生活的殘忍,源自自身的軟弱,而這些殘忍也是一種讓你成長的“養料”。
-
3 # 木子職說
在我看來,我們都是從大學校園的學生身份過渡到社會職場的職場人士的,有的人適應能力強,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角色轉變,有的人適應能力弱,對身份角色的轉變有一個過渡期,因而工作很少辛苦。
因此,從哪一刻認清現實生活的殘酷,我認為你從工作的那一刻開始,就認清了現實生活的殘酷。
校園和社會職場有很大的不同,你必要經歷以下幾個轉變,適應社會生活。
第一,身份屬性的轉變。大學校園裡面,你的身份是一名大學生,是一名正在汲取營養,吸收知識,努力成長的大學有志青年;一旦你出了校園,來到社會,你的屬性就是社會人,要在適應社會環境、參與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範、履行社會角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並獲得社會的認可。
第二,職場心態的轉變。大學是一個小社會,相當而言沒有複雜的關係,心態總體來說是輕鬆愉悅的,一旦來到了社會,有的人就會產生失落感、惆悵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無法調整過來,心態上無法平靜,有的人因為不能適應這個職場而選擇了衝的辭職。
第三,人際關係的轉變。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相對簡單,就算是在學生會里面工作,其工作性質與社會職場也有很大不同,沒有太多的層級職級關係,爾虞我詐、互相構陷的情況比較少,面對不喜歡的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你完全可以選擇離開、無視,但職場不一樣,在複雜的職場人際關係中,你要學會圓滑處理與每一個人的關係,與你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還要時刻提防別人對你的惡意中傷,快速融入到新的團隊中去,建立起自己的人脈關係。
第四,理想信念的轉變。大學的理想信念都是豐富、理想的,但一旦到了社會,你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是你理想的工作,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你喜歡做的事情,理想是一回事,但現實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理想信念發生變化的同時,你還要面對高房價、高物價的壓力,自己必須儘快適應。
因此,要儘快適應職場生活,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調整心態。良好的心態是愉快工作的開端,須知你大學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將來的工作,因此做好心理準備,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發揮特長。大學所學專業、所積累的知識要迅速轉換為你工作的技能,同時你還要謙虛謹慎,向老同志學習,儘快適應工作環境,累計工作經驗。
處理好人際關係。在溝通中學會交流,和同事處好關係,融入集體。
學會看清生活。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高房價、高物價帶來的壓力也要適應,同時業餘生活也要參與,多散心舒心,才能愉快工作。
回覆列表
從走出校園步入職場那一刻,就認清了現實的殘酷。
1.理想的工作基本是不存在的。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人人都想做,可惜現實中是沒有的。很多人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但現實逼迫不得不做。
2.步入職場才體驗到人走茶涼的淒涼。我們總是單純的以為對別人好別人就會記得,然而現實一再無情的打臉。在工作中總是給予員工最大的幫助,強調和他們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實際也是這樣做的,每個月組織聚餐等活動他們象徵性的掏點錢AA剩下都是我來承擔,平時經常請基層管理人員吃飯,談心也是其樂融融。可以說把他們當員工更當朋友看待。然而因個人原因跳槽後聯絡彷彿就戛然而止,再見面也變得陌生……
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社會讓我們看清了很多事。我們待人接物都只須平常心看待,處變不驚,冷暖自知就行。同時也要不斷地強大自己,才能在現實中立於不敗之地。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