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娃這幾年
-
2 # 樹洞媽媽
我家裡有一個一歲的寶寶,我覺得對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應該從小做起,家長別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大人說的話。
我家孩子現在正處於會走路,一刻停不下來,總喜歡翻翻這裡,翻翻那裡。有時候也會對什麼好奇,總去那裡玩。看到開關,總要去拽拽上邊的線,自己爬到餐桌上,玩水......
一刻都不能離開我的視線。對於開關要對孩子說過不能摸,餐桌不可以.....,也許他一知半解,有時候說她,她看你眼色,閉著眼睛哭,其實孩子知道你是在說她。
對於孩子你要告訴她,哪些不能碰,哪些可以摸,哪些不可以。讓她知道這是規矩。
-
3 # 醫學那點事
立規矩,一聽就非常嚴肅的感覺,聽了都會有點小怕怕……
說是規矩,換個說法就是為了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對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而小而為之。
好習慣,從小做起,我家寶寶一歲半,會說一些話,叫人等等都會,大人說什麼都可以聽懂,什麼事情可以不可以做?有危險的事情肯定不能讓小寶寶接觸,比如插頭,剪頭,開水等等,,,寶媽們都能感覺到,小寶寶其實是很聰明的,懂得察言觀色,可以不可以,看到家長的臉色,表情,他自己就會知道,能不能做?
小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問他為什麼?解決問題,如果是不好的,寶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循循善誘(一般小寶寶的注意力不會太持久,轉移注意力,避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硬碰硬),寶媽加油哦!❤️❤️❤️
-
4 # 圖喲1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老話,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可取的地方,必然的道理,規矩,無所謂的確定年齡分層,到了這個固定的年齡分水嶺,就開始長篇大論的規矩加入,嚴肅起來?我不以為然
為人父母,我們都多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呱呱墜地的孩童只是一如白紙一般的存在,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加入,成人認為的,對孩子有益處的規則,相信孩子也不會有反抗的情緒存在,大人也不覺得有什麼為難的感覺。所以,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我會潛移默化的每天告訴他,何可為,何不可為,孩子習慣了,他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
-
5 # 小彩平
孩子缺乏判斷能力,需要父母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以此來確定行為界限。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做規矩比較好呢?怎樣制定規矩才會有效呢?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時機非常關鍵。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力都還不夠,你講的規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點的孩子,壞習慣已經養成了,糾正的難度更大。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性來看,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2歲以後,孩子進入自主探索期,他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行為判斷能力,這就為孩子接受規矩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發現“什麼是我要做的”,“什麼是媽媽要我做的”,這個時候行為的自主意識更強烈。因此,規矩需要從孩子2歲開始建立。怎樣把規矩告訴孩子?
1、明確告訴孩子,他可以去哪裡,可以做什麼,讓他知道自己的行動範圍。小孩子,理解力不強,太複雜的規則,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給孩子立規矩時,要明確告訴他具體的行為標準是什麼。只是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是沒有用的,還要解釋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許的。
2、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明規矩。給孩子交待規矩時,一定要把規則說得簡單明瞭,讓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是比較有限,他們常常會自動過濾掉一些語言,只會聽他們感興趣的話。太繁瑣、意思不明的指令,會讓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麼做時,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明確告訴他們什麼行,什麼不行。
3、要回應孩子的疑問。2~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好奇心也很強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問個明白。所以,當家長拒絕孩子做某件事時,很多孩子會反覆問: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了會怎樣?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疑問不耐煩,沒有讓孩子瞭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只會讓他更好奇,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迴應孩子的疑問,也是有技巧的,選擇一個孩子比較平靜、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機,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什麼。制定、執行規矩時,需要注意什麼?
4、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要苛求孩子。制定的規矩,一定要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比如,對於一個2~3歲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媽媽做晚飯時,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
5、循序漸進,反覆提醒。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長記性,老犯同樣的錯誤。這是由孩子的特性決定的,千萬別指望只說一次,就能讓孩子瞭解規則。建立規矩不能一蹴而就,隨著孩子心智的發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會慢慢學著遵守。
6、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遵守規矩的環境。我們給孩子樹立規矩,是希望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給孩子的行為設定障礙。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有利於遵守規矩的條件和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指揮孩子,當孩子的評判官。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規矩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他們創造相應的環境。
7、貫徹始終,減少例外。在教育孩子守規矩時,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規則統一。規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的時候可以做,有的時候又不可以做。而這種困惑,只會讓孩子不停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最後,執行規矩的過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
8、以身作則,家長自律。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的成敗往往在方寸之間,缺乏規則的成長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長。愛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應該遵守的規矩。
回覆列表
立規矩這個事,我是這麼想的,父母呢不要把這個事想的很嚴重,立規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要有同的規矩可以立,而且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也是不斷給父母立規矩的階段,所以互相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