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做為《三國演義》極力推崇和褒揚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羅貫中在塑造和刻畫時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這也使得劉備成為《三國演義》中繼曹操、諸葛亮、關羽之後最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謂“過猶不及”,作者的熱心過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劉備的形象變得單純和虛無飄渺,成為一種型別化的形象,彷彿文學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為也盡顯得虛偽,使得人們不由自主的對形象本身產生懷疑。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的評價,可以說是精闢獨到、入木三分。誠然,結合劉備成功的經驗,細細品味一部《三國演義》,似乎極盡劉備虛偽之能事。
一、偽裝的漢室忠臣
劉備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現是漢室正統的忠實捍衛者。的確,這個時時處處不忘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胄”,無時無刻不在惦記漢室安危的大漢“皇叔”,無論如何與“偽裝的忠臣”這幾個字是沾不上邊的。但是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第一回)先不說這句話是有心還是無意,單是這句話本身,在當時封建統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滿門抄斬、禍延九族。因此,要說這句話是劉備孩童時的嬉戲之言,幾乎絕無可能。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第一回)才真正稱得上奇。劉備的話雖然大逆不道,還勉強可以“孩童無知”敷衍過去,而做為一個成年人的劉元起聽到這句話,不僅不加阻止,反而“常資給之”,在當時黃巾之亂尚未發生,天下還算安定的條件下,就不能不使人懷疑起劉備的家族來。或許劉備的野心,就是在這樣一個念念不忘當年曾貴為九五至尊的家族中培養起來的。
及到少年,“不甚好讀書……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第一回)。秦漢之時,平民欲致仕,除出身、讀書、走後門外,就是以德行獲得“清譽”而得到推薦。在當時還算太平的時期下,劉備四者皆不取,卻“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甘為韓非子所謂“五蠹”之類,惟恐天下不亂,那麼其“素有”的“大志”,就頗可耐人尋味了。
再其後,從討伐黃巾起兵,直到赤壁之戰奠定三足鼎立基礎,儘管成日在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中生活,劉備卻開始考慮後嗣之事了。他先是收了一個義子,取名叫劉封,後又努力耕耘,生下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兩個兒子,老大劉封,老二劉禪,分開來看似乎沒有什麼,不過連起來問題就大了,那是“封禪”——一種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其時,劉備投陶謙,依呂布,歸曹操,奔袁紹,親劉表,身無立足之地,卻始終念念不忘“封禪”大事,說他是漢室“忠”臣,的確是牽強了一點。
劉備,做為《三國演義》極力推崇和褒揚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羅貫中在塑造和刻畫時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這也使得劉備成為《三國演義》中繼曹操、諸葛亮、關羽之後最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謂“過猶不及”,作者的熱心過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劉備的形象變得單純和虛無飄渺,成為一種型別化的形象,彷彿文學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為也盡顯得虛偽,使得人們不由自主的對形象本身產生懷疑。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的評價,可以說是精闢獨到、入木三分。誠然,結合劉備成功的經驗,細細品味一部《三國演義》,似乎極盡劉備虛偽之能事。
一、偽裝的漢室忠臣
劉備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現是漢室正統的忠實捍衛者。的確,這個時時處處不忘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胄”,無時無刻不在惦記漢室安危的大漢“皇叔”,無論如何與“偽裝的忠臣”這幾個字是沾不上邊的。但是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第一回)先不說這句話是有心還是無意,單是這句話本身,在當時封建統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滿門抄斬、禍延九族。因此,要說這句話是劉備孩童時的嬉戲之言,幾乎絕無可能。這還不算奇,奇的是“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第一回)才真正稱得上奇。劉備的話雖然大逆不道,還勉強可以“孩童無知”敷衍過去,而做為一個成年人的劉元起聽到這句話,不僅不加阻止,反而“常資給之”,在當時黃巾之亂尚未發生,天下還算安定的條件下,就不能不使人懷疑起劉備的家族來。或許劉備的野心,就是在這樣一個念念不忘當年曾貴為九五至尊的家族中培養起來的。
及到少年,“不甚好讀書……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第一回)。秦漢之時,平民欲致仕,除出身、讀書、走後門外,就是以德行獲得“清譽”而得到推薦。在當時還算太平的時期下,劉備四者皆不取,卻“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甘為韓非子所謂“五蠹”之類,惟恐天下不亂,那麼其“素有”的“大志”,就頗可耐人尋味了。
再其後,從討伐黃巾起兵,直到赤壁之戰奠定三足鼎立基礎,儘管成日在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中生活,劉備卻開始考慮後嗣之事了。他先是收了一個義子,取名叫劉封,後又努力耕耘,生下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兩個兒子,老大劉封,老二劉禪,分開來看似乎沒有什麼,不過連起來問題就大了,那是“封禪”——一種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儀式。其時,劉備投陶謙,依呂布,歸曹操,奔袁紹,親劉表,身無立足之地,卻始終念念不忘“封禪”大事,說他是漢室“忠”臣,的確是牽強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