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止水山水
-
2 # 荊波
宋朝三百餘年氣候相對穩定,沒有大型的天災出現,這從兩宋末期人口數量就能夠得出結論。要知道那時候番薯、玉米和土豆未引入中原,常規種植的農作物仍然是稻、麥、黍、稷、菽等等。北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推廣有了很大的發展,南方地區興修水利,擴大耕種面積,北宋徽宗大觀三年,人口2088萬戶,約11275萬人;南宋寧宗嘉定十一年,實際人口1360萬戶,約8060萬戶。穩定的氣候條件使得糧食能夠獲得穩定的供應,人口沒有出現大的變動,中國的老百姓是很有隱忍能力的,只要沒有暴政,餓不著肚子,是不會起來造反的。縱觀兩宋也有農民起義,王小波、李順、宋江、方臘、鐘相、楊么起義,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被宋朝精銳部隊鎮壓下來。宋朝農民起義的特點是普遍規模較小,影響力不大,沒有像秦隋那樣造成全國一呼百應的規模。秦末農民起義一呼百應的原因:大規模興修宮殿和陵墓,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用兵,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極大增加徭役和賦稅,制訂嚴酷刑法,使人民動輒觸犯法律。隋末農民起義一呼百應的原因:連年大修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災年饑饉,谷價猛漲,百姓困苦。
-
3 # 心向青山
這個問題的本意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結束亂世的第一個王朝常常是短命的,比如秦、隋,宋朝同樣是結束唐末亂世的朝代,為何不是短命?
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
1,如果我們把宋朝當做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那麼與秦隋一樣短命的朝代是郭威、柴榮的後周,與宋相似的是漢唐。
宋朝人把大宋與漢唐並列稱為“後三代”,與夏商周的“前三代”相提並論。
2,如果我們把視角放的更廣闊一點,宋朝的地位類似於漢亡之後的晉朝。
宋朝並非真正的大一統王朝,而是更大亂世的開端:遼、西夏、金、大理、蒙古與大宋並立,遼宋與金宋甚至可以看做第二個南北朝。
而結束這個亂世的是元朝,因此與秦隋類似的是元,元朝同樣不足百年,其後是堪與漢唐相比的大明王朝。
-
4 # 大浪淘沙0852
你說錯了!金國下夏國遼國大理國都是外族人建立的!他們的土地也不是漢族人的!漢族人的土地,南至南海,北至遼東,西至隴西,東至山東,難道金國侵佔了燕雲16州,宋朝就是沒有大一統的王朝嗎?這隻能算做遼國金國的侵佔,如果宋朝被金國給滅了,那是算做大一統王朝的覆滅,漢族王朝的覆滅,宣誓著下一個王朝的建立,這就意味著當時的漢族將被殖民。也就說是著華夏族將被斷代,如果是弱小的民族,基本就可以說是滅種了,但漢族不一樣,他有強大的凝聚力,非常有特色的文化,和眾多的人口,所以漢族人不會滅絕,但是文化上已經受外族統治階級的一定影響。
-
5 # 螺旋真理
這就需要仔細分析一下三個朝代滅亡因素的異同了。
秦代滅亡的原因秦朝的社會基礎,是軍功地主。即參加了秦朝征服山東六國的軍人,在戰爭中立了功,得到了私有土地和莊園那麼一群人。由於職業經歷的原因,軍功地主階層迷戀武力,崇尚嚴刑峻法治國,對被壓迫階層是非常殘暴的,秦朝統一沒有多久,軍功地主侵佔他人土地的現象就抑制不住,導致土地兼併劇烈,社會矛盾加劇。
而秦朝的始皇帝好大喜功不愛惜民力,修長城建宮殿,導致社會矛盾激化,舊六國貴族和底層百姓都不認同秦的統治,於是開始起義造反,最終導致秦的滅亡。
隋代滅亡原因隋朝統一中國打的是吞併戰爭,所以在統一之後繼承了之前積累的土地兼併問題。按照制度,隋代的農民應該享有一百畝土地,其中二十畝是私有的“永業田”,八十畝是國有的“露田”,這一時期露田大量被地主階層侵佔,導致農民可種植土地面積不足,無法維持生活。導致社會矛盾尖銳。
而且隋煬帝在濫用民力上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營建東都、開運河動用的人力多達近500萬人次,徵高麗動用的人力也不會少於500萬,當時能徵用的男丁都徵發殆盡,甚至徵發起了青年婦女。這種殘暴的統治招致了農民大起義,在這種情況下,世族地主見隋煬帝無力控制全域性,也開始謀反,譬如楊玄感的造反,在這種農民和世族地主的雙重打擊下,隋代滅亡。
宋代滅亡的原因宋代社會矛盾發生了變化,唐末的農民起義徹底打擊了世族地主階層,導致這一階層不復存在,而政府聽憑民間土地買賣,國家不再控制土地,貴族基本上成為了歷史。但前朝五代十國戰亂頻仍,各國都在想方設法壓迫民眾剝削錢財用來打仗,所以階級矛盾要比秦、隋還尖銳,農民起義幾乎陪伴了宋朝始終。北宋前期有王小波、李順起義,後期有宋江、方臘起義,南宋則有鐘相、楊麼起義。此外,宋代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極大地拖累了政府財政,也導致問題頻現。
所幸北宋一直在不斷地嘗試改革,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南宋有孝宗中興,總體來說不如秦始皇和隋煬帝那麼作死,武將階層也比較得力,所以農民起義雖然頻繁,但是屢次都被鎮壓。不過宋徽宗小作死一次,北宋就頹敗到了江南偏安一隅成為南宋。
而宋代滅亡的最終原因是偏安一隅,國力大損,加上統治階層腐敗無能,無力阻止足夠的軍事力量對付南侵的元軍,最後被征服。
回覆列表
秦朝隋朝滅亡有個共同點就是貴族發起或者參與或者參贊起事。
秦朝,雖然最後由劉邦得天下,但是在過程中主要是六國貴族在主事,後來慢慢的又被滅了,在舉事過程中也是積極吸取各地貴族的支援。
隋朝,也是如此,門閥世家舉事,起因是隋煬帝在科舉以及施政政策中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再加上隋煬帝急於求成,工程浩大,使得民怨四起,因此亡國。
在唐朝安史之亂之以及五代十國之後,門閥貴族消亡,所以農民起義雖然有,但是缺乏正確的建國策略(這點很重要,參照朱元璋的建國曆程和各個階段的方略,都是有要求的,不是瞎來的,而太平天國和李自成起義就是成功一點之後就開始扯淡了,導致功敗垂成。),基本上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有效的起義影響,自然就無法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