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
2 # 使用者2416499836712
在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荀子曾遭到激烈批評,宋儒甚至要把他排除在儒家之外。荀子的哲學思想果真像程朱所批評的那樣嗎?其實不然,荀子在論述自己的哲學思想時,既體現了對孔孟思想的堅持和繼承,又體現了對孔孟思想的發展和創新:第一,堅持孔孟 天命 範疇,發展其 自然 的內涵;第二,揚棄 性善 ,主張 化性起偽 ;第三,堅持禮法並重;第四,從 統一天下 到後兒 一制度 ,對儒家 大一統 思想的深化。荀子是綜合創新、與時俱進的儒家。……
荀子偉大在哪裡?
首先,荀子為中華文化提出了八大理論創新。
這八項理論創新包含了哲學、天文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多個方面。
一、荀子是中國系統確立樸素唯物主義天道觀的第一人;
二、荀子是建立中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人;
三、荀子是建立人類社會學的第一人;
四、荀子是總結先秦經濟思想成就的第一人;
五、荀子是建立中國成功的治世之道的第一人;
六、荀子是把儒家思想應用到軍事理論的第一人;
七、荀子是拯救儒學於危亡、並使儒學產生質的飛躍的第一人;
八、荀子是開創議論體散文、賦體、說唱體文學樣式的第一人。
有這八項第一,難道不可看出荀子作為一位思想家的分量嗎?
第二,荀子在中國的歷史程序中立下三大功績。
1、荀子改變了儒學的命運。孔子開創的儒學,繁盛於春秋,後來日漸衰微。孟子驚呼:“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孟子《滕文公》篇中)。可見儒學衰敗之嚴重。唐代學者楊倞對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狀況的描繪是,人們都以法家慎到、墨家墨翟、縱橫家蘇秦張儀為宗師,“孔氏之道幾乎息矣!”(楊倞《荀子序》)
荀子在儒學衰敗極其嚴峻的局勢之下,沒有隨波逐流,他冷靜地分析儒、墨、道、法、楊朱等各派思想的優長和缺陷,堅定地認為,唯孔子開創之儒學可以拯救天下。荀子清醒而自覺地捍衛儒學,提升儒學,與諸子百家展開激烈的論戰。將理想主義的孔子儒學引入現實,指導社會實踐。到漢代儒學竟然進入“獨尊”之位。
將一個即將衰敗的學派提升為主流學派,讓中華文化享譽人類世界數千年,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子便沒有今天之儒學。荀子為中國建立的此項歷史功勳如何稱量?
2、荀子傳承六經功不可沒。詩、書、禮、樂、易、春秋不僅僅是儒學的根本經典,也是諸子百家的根本經典。清代哲學家汪中在其《荀卿子通論》中說,“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尤有功於諸經。……蓋自七十二子之徒既歿,漢諸儒未興,中更戰國、暴秦之亂,六藝之傳賴以不絕者,荀卿也。”汪中認為,儒家經典六經經過戰國之亂、暴秦焚書坑儒,之所以“賴以不絕”,能夠在多重曲折中傳承下來,是荀子的功勞。是荀子將孔子整理完善的六經,在後世重新蒐集整理,教授給毛亨、張倉、浮丘伯等弟子,弟子又傳之弟子,如此,漢代才能夠將六經作為治國經典。沒有荀子,經過多年的亂世磨難的六經將很難完整地再現於儒家課堂。
“六經”就是儒學的“聖經”,沒有了“聖經”,儒學還如何稱之謂儒學?
3、荀子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治國理論延續於中國兩千多年。
春秋戰國連續混戰五百年,許多哲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社會究竟如何管理?社會才會和諧太平?
老子洞悉人世,寫下一篇《道德經》,瀟灑超脫而去;孔子洞悉人世,留下一部《論語》,繪出一幅“大同”願景,遺憾而去;墨子洞悉人世,留下“兼愛”“非攻”之大愛,憤然而去;商鞅洞悉人世,在秦國推行法家理論,被五馬分屍,留下歷史的永久惋嘆。
荀子生活在戰國末期,比老子、孔子、墨子等先哲都要晚。此時諸侯的兼併戰爭更為慘烈。華夏社會如何走向和諧太平,依然是一個謎。
荀子以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從人在自然世界最初的生存狀態開始,觀察、分析、探求,發現了“人之性惡”。
這是一把金鑰匙,他用這把金鑰匙打開了人類社會的大門。他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荀子·王制》)荀子指出,“唯利是圖”的人群因“義”而和。從此點出發,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不同於孔子之“禮”的新思維,並且以“禮”為核心構建了一套“群居合一”之道。進而又引法如禮,完成了“隆禮重法”的治國經典。荀子把它稱作“治之經,禮與刑”。
荀子弟子李斯將荀子倡導的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在大一統後的秦國實施,成為秦王朝的國家體制,從此中央集權下的郡縣制成為歷代王朝的基本體制。漢唐將荀子的“隆禮重法”用於國策,以後王朝多次更迭,無論是倡導荀子者,還是貶責荀子者,荀子的這套治國理論都並行不悖。
一個思想家的治國理論被延續實施兩千多年,無論中國與世界,眾多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有幾位可與荀子相比?
荀子是兩千多年前的學人,他不是完人,因受時代的限制,不可能句句都是至今依然適用的真理,這是唯物主義者的基本常識。
荀子因何偉大,上面的簡單介紹,真真的掛一漏萬,不知能否對認知荀子有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