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跟班
-
2 # 白馬非馬1001
群臣誤崇禎17年,
南明眾臣就不會繼續誤崇禎?
崇禎走到哪,都會被誤!
這才是問題關鍵所在!
-
3 # 慶曆
其實是有辦法的,但當時的絕大部分士大夫拘泥祖宗成法,虛偽不作為導致大明王朝這個帝國怦然倒下。
當時大明唯一可行之策,唯有跟清國議和,保證遼東防線安全,進而保證京師、河北、山西、山東不遭清軍的劫掠、掃蕩。
以大明當時的國力,無法保證同時與國內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流賊和關外的建虜同時開戰。若同時進行,往往拆東牆補西牆,明軍兩線開戰,疲於應付。如崇禎七年、十三年,農民起義已陷入低谷,而此時清軍入關,崇禎帝不得不調關內精銳部隊赴關外與清軍對峙,加強關寧、長城防線。至使農民軍死灰復燃,終成燎原之勢。
攘外必先安內,崇禎帝缺乏乾坤獨斷的魄力,群臣又淤泥禮法,深怕議和揹負南宋主和派漢奸罵名,碌碌無為。所謂“言戰者未必勇,言和者未必怯!”群臣高居廟堂,或礙於天朝上邦情面,或為彰顯自身忠勇愛國(反正打戰不用他們上戰場,言戰可得好名聲,百利而無一害),對議和之論口誅筆伐。前有楊嗣昌主張議和,被群臣罵聲一片,後有陳新甲暗地裡於清朝遣使談判,結果被緝拿入獄。
嗚呼,漢光武帝建國之初遣使向匈奴議和,待天下太平,糧草物質充裕後才揮兵北伐,使匈奴稱臣。唐初突厥強大,唐高祖、唐太宗遣使議和,太宗繼位之初,突厥甚至兵臨長安,太宗與突厥簽下城下之盟——渭水之盟。待天下富強,再討伐突厥,使突厥稱臣納貢。
以大明當時的形式,先屈己與清國議和,且清國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一、兩國有兇吉大事,則當遣使慶弔。二、每歲明饋清金萬兩,銀百萬兩,清贈明人參千斤,貂皮千張三、明清雙方潛入境內的逃人,一律遣還對方。四、明以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界,清以塔山為界,並以連山為適中之地,明清兩方在此進行互市貿易以上所提條件表面上看並非苛刻,實際上皇太極不是想索取更多的土地和財物,而是要明王朝承認清是獨立的政權,明清雙方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兩國。相比於漢初派遣公主和親,唐初、南宋的稱臣納貢,明清的談判條件比上述公平多了。
明朝如果先於清國議和,待平定宇內,修養生息,秣馬厲兵,再揮軍跟清軍一爭高下。就不用像崇禎間松錦之戰般,催洪承疇倉皇出戰,進而全線奔潰。
-
4 # 明天7905028448561
如果是朱元璋百分之百翻盤,總問題:內憂外患;解決辦法:攘外必先安內;細分問題1.李自成亂民問題,2政府.財政沒有錢的問題,導致以上問題:總原因,老百姓沒有地可種,皇親國戚和當官的土地肩嚴重,貪汙導致亂民沒有飯可吃走上革命,朱元章如果在,他會選擇他的政府機構,什麼官員什麼皇親國戚,什麼土地兼併,土地還民,耕種有其田;錦衣衛出動,皇親國戚和官員的財產充公人滅三族(這裡應該沒有人懷疑他的魄力,因為他有過這樣的經歷),充當軍費,至少國家10年以上的軍費不成問題,全部大洗牌;老百姓的基本口糧,透過耕種有其田,不會讓亂民繼續擴大,找兩個有點能力的將領各帶10萬精銳追殺李自成和亂民問題,3年內內部問題完全可以搞定,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帶兵百萬出關擺平皇太極;搞定,這就是朱元璋如果在的做法
-
5 # 歷史小知
大明江山是誰帶入死局的,還不是崇禎!
崇禎繼位之時,王朝雖有問題但談不上必死之局。我們也都知道一個政權一個問題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到崇禎吊死煤山時他執政能力低下將小毛病發展成大問題,將一個個問題堆積成困局最後成死局。死局已成迴天無力,明朝在他手上必亡。
崇禎最後的死局,無非是無人、無將、無錢、無糧可用,其本身就是崇禎自己的過失問題的出現。(一)無人。政治清算範圍過大,連被迫依附而有能力辦事的一併清算了(皇帝任用閹黨,想幹事的只有曲線救國,能屈能忍方大丈夫)。不聽信東林黨的所謂聖人之言,以務實為選人的標準。何來無人!
(二)無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朝末年名將輩出,但都不被皇帝信任,袁崇煥如此、洪承疇亦是如此,還有其他稍顯遜色的也如此。何來無將!
(三)無錢。不廢止商稅,從東南繁榮的商業上可徵收,加強對官員貪汙調查,就可得闖軍拷打京官搜刮的7000萬兩白銀,何來無錢!
(四)無糧。南方富庶,天災記錄只在北方少數幾省,且明朝開國後錢糧多從南方來,其中運作還得依靠能臣。何來無糧!
崇禎自己走的路將大明帶入死局最終覆沒,這怪不的李自成和滿洲後金以及其他挖牆腳的人。還談什麼崇禎挽救大明江山!是吧?
回覆列表
我的答案是未必。
當然如果崇禎還是那個性格多疑崇禎,手腕一般的崇禎,那答案就是肯定不能了,如果沒有出現變數,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在我看來,崇禎至少有兩次絕佳的翻盤機會。一次是即位之初,以高明的手段剷除了魏忠賢,獲得了朝野一致的稱讚。如果此時它能夠抓住時機,勵精圖治,知人善用,親賢臣遠小人的話,大明至少不會在他手中亡掉。可惜他聽信了東林黨,好生生的一副牌讓他打的稀爛,可謂是自己找死。
另一次就是甲申天變,亡國之際了。如果他不是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吊死於煤山之上,而是重振旗鼓,遷都南京,吸取經驗教訓,勵精圖治,聯合農民起義軍對抗滿清,至少可以學東晉和南宋保得半壁江山。從而避免後來南明不顧外敵,只知道內鬥的情況出現。
此外,我們還可以假設歷史出了變數,比如現代人穿越成崇禎了,或者是把崇禎換成是他雄才大略的祖先明太祖和明成祖,我想挽救大明江山至少是大機率事件了。
第一種情況,現代人穿越自不必說,憑著資訊大爆炸的知識積累,相當於自帶金手指,無數穿越小說中的主角也為其提供了各種方案,就算不能稱霸全球,但我想至少能報大明一個苟延殘喘。
第二種情況,如果是換成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和朱棣,就更不必說了,一個起於草莽推翻暴元,戰勝競爭對手,奪得了天下,難度至少是崇禎的數倍。一個靖難起兵奪了侄子的天下,難度也是S級的。料來挽江山於既倒也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