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螺旋形星系,直徑十萬光年,包括兩千多億顆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離星系中心大約兩萬五千到兩萬八千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每秒220公里,兩億兩千六百萬年轉一圈. 太陽系[1]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執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週期比較長. 軌道環繞太陽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行星是環繞太陽且質量夠大的天體.這類天體:有足夠的質量使本身的形狀成為球體;有能力清空鄰近軌道的小天體. 能稱為大行星的天體有8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矮行星不需要將鄰近軌道附近的小天體清除掉,其他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還有塞德娜、厄耳枯斯、和創神星.從第一次發現的1930年直至2006年,冥王星被當成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但是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許多與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體在太陽系內陸續被發現,特別是鬩神星更明確的被指出比冥王星大. 環繞太陽運轉的其他天體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衛星(如月球之類的天體),由於不是環繞太陽而是環繞行星、矮行星或太陽系小天體,所以不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以天文單位(AU)來測量距離.1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598,000公里(93,000,000英里).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最常用在測量恆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公轉週期為週期變化著,最靠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有時會將太陽系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系”,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系”,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其它的定義還有海王星以外的區域,而將四顆大型行星稱為“中間帶”.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螺旋形星系,直徑十萬光年,包括兩千多億顆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離星系中心大約兩萬五千到兩萬八千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每秒220公里,兩億兩千六百萬年轉一圈. 太陽系[1]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執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週期比較長. 軌道環繞太陽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行星是環繞太陽且質量夠大的天體.這類天體:有足夠的質量使本身的形狀成為球體;有能力清空鄰近軌道的小天體. 能稱為大行星的天體有8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行星這個名詞,首次將冥王星排除在大行星外,並將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組成新的分類:矮行星.矮行星不需要將鄰近軌道附近的小天體清除掉,其他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還有塞德娜、厄耳枯斯、和創神星.從第一次發現的1930年直至2006年,冥王星被當成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但是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許多與冥王星大小相似的天體在太陽系內陸續被發現,特別是鬩神星更明確的被指出比冥王星大. 環繞太陽運轉的其他天體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衛星(如月球之類的天體),由於不是環繞太陽而是環繞行星、矮行星或太陽系小天體,所以不屬於太陽系小天體.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以天文單位(AU)來測量距離.1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598,000公里(93,000,000英里).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最常用在測量恆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公轉週期為週期變化著,最靠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有時會將太陽系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系”,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系”,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其它的定義還有海王星以外的區域,而將四顆大型行星稱為“中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