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介須翁

    知道做人為什麼講究誠信為本嗎?這個問題提得好!誠信這也是做為現代社會的人需要講的信條且去踐行和執行。現代社會的人,做事、辦事都要講究誠信。西方國家的社會是法治的國家(社會),是建立在契約上的社會,人(自然人與社會人)一但簽訂了契約(合同)就要去執行(踐行),如果不執行,違反了契約(或合同),就交由法院判決。中國目前也在建立法治社會。

    然而我們的至聖先師們對我們的教育,雖然也對我們說要講究誠信,但講究誠信是建立在德和義的基礎上。所以我們的國之民是講究仁、義的;還有孔、孟這些聖賢先師們所講的"信"是在"仁"之下的。下面來看看這兩位聖賢是怎樣說的,而且這些學說做為官教和民教影響中國之民二千多年。

    孔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又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由是言之,維義所在,不在信也。何以明之?《論語·學而》

    這裡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講大信,卻不講小信。"孔子還說:"所守的諾言符合道義,就可以履行諾言。"由此看來,應當只看是不是符合道義,不一定非要講求信守諾言。"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他老先生還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都是說不問是非黑白,只顧實踐自己的諾言(信用)並不能成為大人君子,而只能是不明事理的胡塗蟲。明智的人是既要守信,又要懂得權變的。如古代他們所立的"男女授受不親"之經文你不能死守。"男女授受不親"是原則,"嫂溺援之以手"便是權變。(嫂溺援之以手是一個故事,這裡省略)。如果死守"男女授受不親"之經(原則,這裡也可以叫信用),嫂嫂掉到水裡快要淹死了也不能拉一把,就成了見死不救的小人了。(這就是"仁、義")。

    我們的國之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而在這個社會上做人和辦事的。對於"誠信"這個問題不是放在做人和做事的首位。而是把"仁"和"義"放在重要的位置。你認為呢?望有識之師指教。中國之民的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還在為你的夢想堅持嗎?又或者為了什麼,你放棄了你引以為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