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梨子不愛吃梨

    藻井是模仿古代穴居建築的結構發展而成的,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是居住在地下的“穴居”中的,為了出入方便和室內採光的需要,在穴居的頂端開了一個小洞,“從穴中置大窗”,洞口是用樹枝以抹角梁層層疊加,即抹角疊木的做法,這可能就是澡井的起源。

    藻井的形式很複雜,一般有四方、八方、圓井等。隨著建築技術的不斷髮展,澡井由簡單逐漸向複雜華麗演變,其演變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初始期

    初始期主要是從漢代至魏晉南北朝。當前,尚未發現漢代以前的澡井,但是在漢代文獻中已有對澡井的描寫,最早見漢代張衡《西京賦》中“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可見,至少從漢代起,建築中就出現了“藻井”這一類的裝飾。漢代沒有建築遺存,但從漢代畫像石墓中可略見一斑。如山東沂南漢畫像石刻漢代的藻井樣式,在方形中再套疊兩層方形,方格中心繪花飾。這種藻井樣式被稱作“鬥四藻井”,較為簡單,還處於基礎階段。

    漢代的藻井上多畫河渠等水生植物。魏晉南北朝時期,建築中藻井的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紋飾上基本是繼承了漢代的藻井裝飾式樣、多是“交木如井,畫以藻井”,即藻井中央疊套抹角的鬥四藻井,下為方井,內為抹角相疊的四方形,最裡面面的是圓形紋飾。同時,這一時期由於受印度佛教的影響,藻井的裝飾紋樣上出現了具有西域或佛教風格的新紋飾,有忍冬、雲氣、火焰等紋飾。敦煌壁畫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藻井圖案,這一時期的藻井構圖較簡單色彩以紅調為主,間以綠、黃、藍等色彩。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藻井圖案

    2.發展期

    發展期指隋唐時期,這一時期,藻井經過了南北朝的中西文化大融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藻井裝飾。敦煌壁畫中大量的藻井開始出現。流行華蓋式藻井。隋代的紋飾吸收了很多波斯圖案,飛天、忍冬、蓮花、連珠紋成為澡井中使用較多的裝飾圖案。藻井的中心多用蓮花紋、三兔紋、飛天紋。邊飾以忍冬紋為主。

    敦煌莫高窟第407窟

    隨代後期出現一種新的藻井圖案,並一直延續到唐代。這種藻井的中心為寶相花,花的四周方井的四個角是花瓣形紋飾,在最裡層的方井內形成八角形的以為,朝著宋代的鬥八藻井的形式發展。佈局由疏朗逐漸轉向繁密。

    盛唐時期,藻井的風格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從生動活波、爽朗明快轉為莊重嚴整,濃豔富麗。藻井中心圖案為寶相花,邊框圖案則由原來的忍冬紋轉化為卷草、聯珠和菱花紋,尤以凌花紋為多。盛唐時期,由於巧妙的變形和嚴密的結構,加上層層疊韻的色彩,盛唐時期的圖案已登上繁華富麗金碧輝煌的頂峰。色彩濃重,佈局嚴密。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盛唐時期)

    唐代後期開始,藻井裝飾更加複雜,方井層數逐漸增多各種邊飾多達十餘層。卷草紋得到重返發展,波浪起伏,變態無窮。色彩由濃豔繁重轉變為清新淡雅。

    3. 定型時期

    定型時期是在宋元時期。這一時期,建築遺留較多,其中建築中有藻井裝飾的也不少。宋代是建築藻井基本定型的時期,製作規範化,製作工藝也有明確的記載。

    宋人李誡在《營造法式》對藻井的製作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造鬥八藻井之制,共高五尺三寸,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八角井,徑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鬥八,徑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於頂心之下施垂蓮或雕華雲卷,皆內安明鏡,其名件廣厚,皆以每尺之徑積而為法⋯⋯”。也就是把藻井分作上中下三段:下段方形稱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方井之上施斗拱, 《營造法式》規定的斗拱很大;中段八角形稱八角井,內切圓徑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八角井與方井之間形成的三角部分名為角蟬,按《營造法式》規定角蟬四個且不施斗拱。而八角井之上多用斗拱; 上作圓頂八瓣稱鬥八,徑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宋時的鬥八俱作八瓣,背板上常作無數菱形小方格或施各種彩畫。在頂心之下施垂蓮或雕華雲卷,內安明鏡。明鏡多做圓形,周置蓮瓣或中繪雲龍。宋代的頂心和明鏡都較小,有的幾乎沒有明鏡,而是將鬥八形式一通到頂,如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第一層藻井。這時的藻井雖已用彩繪為裝飾,但整體效果尚較簡素。後來藻井中增加用材極小的斗拱作為裝飾,並且形式也多樣化。方井、八角井、圓井以及在藻井上建天宮樓閣等形式。裝飾也趨於複雜、華麗。

    山西應縣淨土寺大殿藻井圖案

    4. 繁榮時期

    明清時期,藻井樣式達到頂峰,出現了四方形、八角形及圓形等多種形式的藻井,裝飾也更加華麗。大量用金。大部分的藻井形式還是從宋代的鬥八藻井形式演變而來。有上、中、下三部分組成,最下層為方井,中為八角井,上為圓井。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層部位,四周通常安斗拱,方井之上,透過施用抹角枋,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變成八角形,這是方井向圓井過渡的部分。方井與八角井之間的角蟬在明清時期明顯增多,多至20多個,此時還出現了菱形的角蟬。角蟬周圍施小斗拱,平面雕飾龍、鳳圖案。在八角井內側角枋上安雕有云龍圖案的隨瓣枋,將八角井歸圓,這樣就將宋代的鬥八形式轉變成明清時期的圓形,名為圓井。圓井多用斗拱雕飾,滿刻雲龍,富麗堂皇。圓井之上為明鏡,明清時期明鏡的範圍擴大,有的佔去八角井的一半;圓井內施雕刻,均作龍形。故清代稱藻井為龍井。最高等級的建築為蟠龍俯視,口懸寶珠。在裝飾上,明清時期的藻井全部以木雕花板裝飾,在角蟬、壓槽板及圓井部位大量採用雕刻工藝。並大量運用貼金技法,裝飾意味更濃厚。

    故宮太和殿藻井

    綜上可見中國古代的建築藻井的發展經過了一段將為漫長的時期,藻井由簡單走向繁複。日本古代建築指日本在明治維新(1868年)以前的建築,也有專指飛鳥、奈良、平安時代(12世紀前)建築的。欽明天皇在位(539~571)時,隨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和佛教傳入,日本建築開始採用瓦屋面、石臺基、朱白相映的色彩以及有舉架和翼角的屋頂。出現了宏偉莊嚴的佛寺、塔和宮室,住宅和神社的建築式樣也發生變化。日本的藻井建築也隨著中國建築文化的傳入而發展,並結合日本本地的文化產生變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巔峰時期的詹姆斯和杜蘭特,到底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