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園詠歌
-
2 # 孤城1418
想起夏天,便想起父親。想起父親便想起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我能記得,每個夏天的黃昏父親總會託著疲憊的腳步走進家門。然後,喝上兩碗母親早已準備好的開水,便把我抱上膝頭為我講那些古老的故事。那時,蟬鳴蛙叫,庭院深深。落日的餘輝總會透過鬱鬱蔥蔥的枝葉射進院內,照著父親祥和的臉。廚房內,母親叮叮叮噹噹的做飯聲連同房頂的炊煙一同融入了每一個美妙的黃昏。
而繁星點點的夜更是我們的最愛,和母親鋪了席子在地上,母親一邊不緊不慢的扇著蒲扇一邊教給我們認星星。間或的,講一些有關於所識那顆星星的故事。我知道八寶硫璃井是因為一個人去打水不小心踩碎了其中的一角而變成七顆星所組成的圓。我還知道老人星因為傳錯了話而被罰永遠跪在銀河邊。當然,我更認識銀河,認識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和他們的一雙子女,以及他們相互傳情時扔來的梭子和牛角,還有勺子星總像一個勺子般掛在熱鬧的天空……那時,我們總是興致勃勃,樂不知倦的一遍一遍的認星星,一遍一遍纏著大人講故事,至到昏昏睡去。現在想來,那時的一切多好啊。現代人的生活提高了,我們早已沒了在庭院裡睡覺的習慣。我們在電視,網路,現代電子裝置的侵襲下早已拋棄了舊日的一切。往日,終歸成為了東流之水,成為了昨日黃花,成為了一場美麗動人的舊夢。
-
3 # 娜美世家
小時候的味道,總是回憶都帶著清甜的!
小小的童真裡,總是揣摩著大大的宇宙!
夜裡的繁星點點,看哪一顆都像一個秘密!
偶爾數著星,便把自己也變成了天上的迷!
我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這個世界怎麼那麼多的未知?
正午的Sunny燦爛,誰知道對視Sunny的時候,
太陽是什麼模樣?
告訴你一個秘密,
其實認真對視太陽的時候,
太陽是彩色的;
漸變色的黃,粉,藍,紫綠…………
-
4 # 一襲長衫戀舊城
回憶起麥香,蟬鳴,奶奶的蒲扇,爸爸指過的北斗星。
今天傍晚的時候和同學騎著電摩轉的時候。經過田邊,那麥香迎面吹來,我就問:“呀,這麥都熟了,夏天了,怎麼沒聽見蟬鳴。”同學說:“我好幾年都沒聽見過了。”是呀,沒有蟬鳴,夏天怎麼就到了。記憶中的夏天,不光有麥香,還有蟬鳴,青蛙的叫,賣西瓜的人拉著車子扯著嗓子喊:“賣西瓜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麥子熟了,收割了,裝倉了,路邊連顆麥粒都看不到了,一切都像沒發生過一樣。蟬鳴蛙叫更是少之又少,賣瓜的人現在也不喊了,找個路口,支起攤子,攤子旁邊的牌子上寫著:1.8元/斤。不走近去看,會誤以為賣的是什麼打折的菜尼。時間走的那麼快,一不小心,剩下了回憶。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吃完晚飯,坐在院裡的涼蓆上,聽爸爸講故事,月明的時候,講的是嫦娥奔月,繁星四溢的時候,會帶著我找北斗七星,一旁的奶奶笑呵呵的搖著蒲扇,時不時的幫我扇風。那清爽的風吹在光身子上,有種說不出的舒服。現在想見見奶奶,只有清明節,十月一,臘月三十的下午了,至於那把蒲扇,早已不知了去向。轉眼,已是陰陽兩隔。夏天的這個晚上,回憶起來的童年,讓我溼了雙眼。
回憶總是美好,至少在這個夏天,在這個夜晚,我回憶起的,都是童年度過的那個夏天的傍晚。
-
5 # 姚華興
夏天旁晚納涼時,看著繁星點點,調皮地一閃閃札貶眼睛似乎看到了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看到了可愛小頑童、看到了小天使,……。使我想起了語文老師——葉元。其實呂宕與葉元是電影林則徐的編劇者,記憶中導演是謝晉。後因呂宕成“右派”,編劇成為葉元。觀看了鴉片戰爭的民族鬥士林則徐,當時片頭編劇為葉元。落實政策後,呂宕提出疑議,在人民文學雜誌中提出異議,後經調解。光署名為葉元的影片不允許播出,要播出的必須署上呂宕葉元的名字,實際上是呂宕勝訢成功。作為中學生時對文學巳播下了愛好文學的種子,當時還喜歡看王䝉組織部新來的青年及其討論。儘管呂宕勝數了,但仍熱愛、尊敬我的語文老師。特別記得在聯歡晚會上給我們朗頌普希金的人工紀念碑。喜歡冰心的繁星。隨想。謝謝。
-
6 # 龍桔虎杏泰三羊
夏夜的傍晚,月光似水,蛙聲如潮。
童年的我,充滿好奇。遙望天空,星光
燦爛。坐在地上聽爸爸講牛郎織女的
故事:牛郎織女是恩愛夫妻,有一男一女
兩個孩子,王母娘娘知道了,把織女抓回
天庭,牛郎將要追上,王母娘娘用簪子劃
一條天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詩人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充滿了對自由的嚮往,“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故事還有很多:有嫦娥奔月,中秋節的由來;數星星的孩子,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
故事;北斗七星,“斗柄指南,天下皆夏”;女媧補天的故事等等。
回覆列表
童年時光,生活比較單調些,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多彩。
那時候總覺得除了幹活,就是幹活。因為那時候還是集體活動,土地也沒有承包到人。所有工作,小隊長統一安排。按照年齡,身體狀況分配不同的工作,其實上也沒有幾種。
小孩或是老人在田間地頭看雞。那時候已經叫個人養雞了,防止雞跑的地裡啄莊稼。其他人下地幹活。除草,拔苗,施肥,澆園,收割等等,不同時段總有活幹。小部分人使喚牛馬,耕種,拉貨,掙分。那時候,沒有機械工具,幾乎所有工作全部人工。
我小時候,一放學,最多的就是看雞。一不留心雞或是鴨子,鵝就跑到地裡去了。最怕伯伯家的大白鵝,只要你靠近,它就會張著翅膀攆你,有時候還不怕你拿的棍子。
若是不用看地,就跟著大人一同學幹活,常常幹錯挨批評。小時候,沒有手機,幾乎沒有現在的玩具。沒有事的時候,幾個小夥伴捉蝴蝶,蛐蛐或者蟈蟈。春天上樹折柳枝做笛子。有時候掏鳥,捉來小鳥自己喂大,就會一直跟著你飛。最多的是夏天去耍水,回家後會捱揍的。
現在想來,總覺得還是比較豐富多彩的。如今的孩子們,幾乎沒有了童年的樂趣。各種輔導班,把孩子的時間全部排滿。少有閒暇,也是電腦,手機,沒有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六一兒童節到了,請給孩子們一點時間,到郊外看看春花秋月,看看大好山河,開拓一下胸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