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冀城晨光

    度牒,度僧牒省稱。也叫戒牒、黃牒。是古時僧尼受戒的文字憑證,有度牒的僧尼,可以免除賦稅和勞役。

    (一)度牒形制

    度牒形制,唐時是尚書祠部所出,故用“綾素錦素細軸”製作而成,大致與朝廷的詔令文告相類似。牒上詳載僧尼道士的籍貫、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傳戒師等十師署名以及官署。

    其格式起首為頒發者的官銜稱謂,次為出度者姓名、出度意願、同意出度的理由,末為年月日及頒發度牒者署銜簽名或鈐印。

    度牒材質,唐時為綾素錦素鈿軸;北宋時為紙;南宋時改用絹。度牒制度元明沿襲未改。僧尼必須隨身攜帶。

    (二)頒發條件

    1.“正度僧尼”(官方認證)

    唐朝認可的“公度”方式大體有:試經度僧(試經)、特恩度僧(皇帝詔敕恩度)、進納度僧(繳納錢物)三種。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規定“試經度僧”制度:凡白衣能誦經五紙者,政府頒發度牒。度牒由祠部頒發。未取得度牒而私自出家稱為“私度”。特恩度僧是由皇帝詔告天下、佈施恩澤的度僧方式,也要經過經業策試。“安史之亂”時,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唐肅宗採納右僕射裴冕建議,實行度牒收費,即“鬻度”。

    2.“具名申省”

    “具名申省”地方州府代受度者向尚書省祠部司申請度牒,內附受度者所有資訊。

    3.“省司給牒”

    尚書省祠部司頒發度牒。武后延載元年(694)敕令“天下僧尼隸祠部”。度牒由禮部四曹之一的祠部掌管。故稱“祠部牒”。

    4.“為憑入籍”,地方官署及所屬寺院根據度牒將受度者列入僧尼籍中。在這個流程中,地方州府在“正度僧尼”和“具名申省”兩個環節中起著重要作用。

    度牒制度本是國家對僧侶道士進行有效管控的一種制度,也明確了僧侶道士的權益。唐時開始實行的“鬻度”,即進納度僧制度,是為解決經濟困境和財政危機而實行的一種以交納錢財為前提條件的出度方式。度牒價格高開高走,普通善士出家變得越來越困難,而有錢購買空名度牒的富裕僧人因為度牒而合法地具有公度的僧侶身份。另外,地方州府的參與,使得度牒制度出現一些弊端,不僅對僧侶制度造成影響,也使得國家編戶賦稅有一定影響。

  • 2 # 古河洋橋

    佛教從古代印度傳入中國,一下子,就在中國傳播開來,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了鼎盛,上到皇帝大臣,下到販夫走卒,無不是佛教的虔誠信奉者。這是有歷史源淵的,佛教認為,天下之所以紛爭不斷,戰爭頻發,飢寒交迫,都是因為人的貪心慾念,才導致這個世界不太平;一定要苦心修行,袪除貪心慾念,六根清淨,人與人就可以和平相處。佛教的教義正好契合了古代中國動盪不安情況,古代人認為佛教就是社會矛盾的靈丹妙藥。其實,剛開始,統治者是鼓勵老百姓信奉佛教的,可是,越到後來,就越亂套,都開始脫產修行,不交賦稅,靠化緣生活;統治者看到了危機,都不勞動,都不生產,那天下人吃什麼,王公大臣靠什麼生活!好事變壞事,天下又要起爭端,又要為吃飯打仗了!統治者對佛教進行了改革,讓一小部分人成為專業佛教徒,講解佛經,大部分人在家就可以修行,不必要脫離生產勞動;如果有什麼不懂和不能理解的問題,可以去寺廟解疑釋難。專業的佛教徒是需要度牒的,也就是類似於現在的文憑證書。

  • 3 # 亮話歷史

    度牒。和戒牒不同,戒牒一般是雲遊僧人的必備品,可以憑此在全國各地寺廟享受免費膳食,說度牒和戒牒是一樣,應該是不對的。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度,帶有出家從事宗教活動的意思,牒,指文書。連起來,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皈依佛門的和尚、尼姑的可以證明其身份的文書。

    這種東西,最早出現於南北朝,而由政府發給僧尼度牒,始於唐明皇天寶年間。這種東西,最初是為了加強對僧尼的管理。因為在唐宋時期,僧尼是不用納賦稅、服徭役的。如果不管理不控制數量,國家稅收就會受影響。所以,度牒的發放也是有名額限制的,不是隨便來個人說自己是和尚就可以發放的。而且,沒有度牒就私自剃度,是大罪,要受嚴懲的。筆者通過了解,發現古代度牒的發放,要符合以下條件的一種才可以。

    一、透過“考試”獲得

    沒錯,就是考試。看來,透過資格考試,獲得權威機構頒發的證書,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考什麼呢?當然是佛經了,北宋時期的度牒資格考試主要是背誦《法華經》,一次要完成100頁以上經文的背誦,方可過關,具體怎麼考試,沒有詳細資料。考試合格的人由官府發給度牒,由法師授剃髮得度儀式。單從要考的內容看,其實挺不容易的,沒有一定的記憶力,是不容易過關的。這樣也無形中增加了獲取度牒的難度,控制了僧尼數量。

    二、在特殊情況下皇家恩賜

    這個要看運氣的,有點像守株待兔,或者說像犯了罪的人等待皇帝大赦天下。如果一心指望這樣獲得度牒,那運氣不好的話,恐怕是等到老死也不會獲得。那麼什麼情況下皇家會開恩賜予度牒呢?一般是特殊的日子了,皇帝的大壽,喜慶日子,以及皇家有禁忌的日子等等。具體每次恩賜多少?是不是所有想出家的人都要恩賜,不得而知。另外要說一句的是,在古代,出家是要經過家人允許的,不是像我們在影視作品那裡看到的一樣,看破紅塵就可以剃度。

    三、花錢購買度牒

    在古代,既然官位有時候可以買到,那能買到度牒就不足為奇了。那是不是可以買就意味著很容易了呢?當然不是,因為價格很高,有人用實物進行過推算,在宋代,買一個度牒大約就要花費相當於大約今天的10萬元錢,所以說,趙員外給魯智深買的那個度牒名額還真不便宜啊!為什麼說是度牒名額呢?因為度牒上是要寫上人的名字和各種資訊的,趙員外不可能事先把空的度牒買回家,而是先預定了一個度牒的名額,然後等人員確定了再去領取度牒。但這種出售度牒的做法,嚴重影響了佛教的神聖性,除了有錢之外,根本不知道發給度牒的人是不是真的出家人。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古代度牒制度徹底終結,有人認為,“攤丁入畝”的賦稅制度是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劇面具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