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文章大視野
-
2 # 古靈精怪與天馬行空
很簡單,格局。
關於格局,這裡插播一個老梗:一對農民坐在莊稼旁邊吃窩窩頭,妻子問丈夫,你說皇帝下地幹活的時候用的是什麼鋤頭啊?丈夫哈哈一笑,皇帝用的當然是金鋤頭了!很顯然,小時代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看時代看到的全是金鋤頭。當年中二的我衝著精美的封面買了小時代,卻在翻了幾頁後莫名來了一股脾氣把它燒了,現在想來就是因為三觀不符,格局不爽。
如果你瞭解金庸,就會知道在文學上,他的格局領先當前的網路寫手們幾光年。他本人的格局之大註定了他小說格局之大。
比如時下流行的許多網路小說,雖然動輒掌控天地,吞噬星空,成為億萬人之上的存在,小說的地圖不是宇宙就是幾個宇宙。但是看了卻覺得明明這麼龐大的世界觀,格局好像還遠不如金庸武俠的大,場面也差的多,明明篇幅長了那麼多。
因為格局大指的絕不僅是世界觀在時空上的廣闊,更不是篇幅的長度。
格局大的小說,主要特徵包括劇情複雜精密、立意深刻高遠,時代感、空間感,就是一部大格局小說的硬骨架,展開來說就是群生相、大背景,無論體現的是未來時代,還是過去時代,都力求構造出一個宏大精深的世界。這種宏大的世界,也稱為時代感,空間感,這不是不是靠著幾段語言去敘述,而是靠著整體的佈局和結構。簡單來說——問題有多大,矛盾衝突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
由於有歷史背景,金庸不需要花費過多筆墨去構建冗長的世界觀,他可以把精力放在豐富人物形象上,打磨起伏跌宕的劇情上,因為歷史背景天然具有深度或廣度的空間,天然具備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興衰變遷、風雲變幻俱在期間,這是歷史背景的特點,更是大格局小說的基本特點。
小說情節的誘因是矛盾,深刻一點的小說需要載道。存在決定意識,臆想出來的矛盾衝突怎麼能比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發生過的還要強烈?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對立事件最有意思?自然是歷史上發生過的廟堂之爭、天下大亂、民族之爭。所以你看,宋代有女真、蒙古外敵入侵,清朝有滿漢之爭,寫得多有趣。金庸的歷史觀雖然我不贊同,但是確確實實只有在歷史上民族矛盾的小說面前可以反映他自己想傳達的“道”。
在金庸以前,古典武俠寫的故事並不大,但是格局天然大,佔了個很大的便宜:忠義。但是這個忠義往往又伴隨著濫殺,復仇,給讀者尤其是二戰之後的讀者一種不和諧的感覺。而金庸把這些故事放在大歷史背景中,一切又合理了,更充實了人物形象。
-
3 # 筆墨論歷史
一部小說包括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等最基本的要素,而一部優秀的小說就是要將這最基本的小說元素組合達到最優狀態。
對於大環境的描寫可以藉助於歷史朝代,奠定一個基調,剩下的就可以根據作者自己的創作來進行構造。所以優秀小說大部分都是以朝代為背景進行故事創作,就正如金庸先生筆下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等等。架空小說其實也有很多,但是在歷史底蘊上相比較就差的很遠,況且這與我們金庸先生的出身背景不相匹配。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出身於書香世家,明清兩代查家就曾出過很多進士,並且康熙還親筆題封‘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到了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也是金庸先生的表哥,除此之外錢學森、蔣英、穆旦都是金庸先生的親戚——非常強大的家族。如此雄厚的背景也就造就了金庸先生不凡的見識與深厚的文學底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所以取材於悠久的傳統文化是明智之舉,並且淵博的學識也為更高一層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小說創作總是與其獨有的時代背景相聯絡,金庸先生在創作武俠鉅著時正恰逢文學界風起雲湧的時期。而金庸先生作為新聞學家、政治評論家等,對於時局有著獨到精闢的看法,所以就將一些富有哲理的東西以歷史朝代背景為烘托,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完全超過了寫實主義作品,因為金庸先生認為在人性方面無論歷朝歷代都是有著相似之處,針對任性刻畫要比對於簡單的時局作評價要來的透徹以及影響深遠,故金庸先生曾說:“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並且金庸先生還表示:“武俠小說本身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些人生哲理或個人的思想,透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
4 # 千年瓷
金庸先生很多作品都是與史實有一定的關聯,他寫作的風格是以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或事件展開聯想寫作,書中的事件、人物、地點很多都是有據可查,這就突顯了金庸先生不但文筆好,且歷史、人文、地理等綜合知識能力強,這就是他的作品的迷人之處,不像其它武俠作家一個,純屬虛構
回覆列表
很簡單啊,即便是武俠小說,即便是虛構故事,也要講究基本法呀。歷史在前,我們既然選擇相應的時代作為故事發生的縱軸,就得依據當時的史實進行相應的改編,但是改編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大歷史大趨勢還是要依循的,你不能說秦朝之後便是明朝,也不能說都公元2019年了還是清朝。如此改編不僅會惹起很多爭議,同時也會失去時代的代入感。
人們常說,武俠是成人的童話。這樣的童話故事裡有神獸鬼怪,有飛簷走壁,也有不世的絕學,有江湖的恩恩怨怨,也有英雄兒女的豪情壯志。金庸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被都翻拍成電視劇。諸如我們所熟知的《天龍八部》,所選取的背景便是北宋時宋、遼、西夏三國對立時的江湖,既有家國仇恨,又有武林的風雨;而《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則是選取南宋時期作為故事發生的大背景;《鹿鼎記》是清朝。當然,架空歷史朝代的也有,比如《笑傲江湖》就沒有交代朝代背景,整部劇中也沒有出現任何官府力量。
《倚天屠龍記》講述的便是元朝末年的故事。當時各路義軍舉義推翻暴元,以“紅巾軍”為最,而其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這個"明"又與明教有關。可可見,明教在中國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朱元璋為明太祖,他也曾以小明王為尊,也算得上是明教中人,而且小說中張無忌退隱後,楊逍德薄,不能號令幫眾,實際大權落到了朱元璋手中,朱元璋最後也是打敗了元朝,從結局上也是符合歷史的。當然,現實中肯定沒有光明頂,也沒有乾坤大挪移、九陽神功等絕世武功,朝代背景與史實的插入,也令小說結構更加豐滿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