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似懷瑾

    在中國這個自古男權統治的社會,幾千年來對女子的審美都是建立在男人為主導的基礎之上。

    加之文人們掌握著對美好事物的描摹和宣傳工具,所以他們的描寫和讚美就是社會對女人審美的幾乎全部:

    從最初《詩經》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到後來的“嫋嫋婷婷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無一不是描寫女人的纖柔之美,因為只有女人是柔弱的,男人才能無論是精神或身體上都佔據上風,這也是大男子主義的根源所在。

  • 2 # 獨釣秦時月

    從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對女性的審美是不斷變遷的。

    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納吸收,和諧包容,既有自我創新的尚美能力,又有貫通中西的尚美雅量。

    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尚美的國度,歷史蘊藏了中國古人對女性美的諸多獨到見解與研究。因而環肥燕瘦的傳說才如此美麗動人,形容女性美的詞語也是層出不窮:如膚如凝脂、白裡透紅、蔥指纖巧、肩圓胸闊……

    而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華人對女性的審美觀也在不斷的變化,把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這四大古代美女放到今天,也許我們不會認同,畢竟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標準。

    一、古代對女性審美觀的變遷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粗壯結實的女人,在那個時候人類的審美觀念中就是最美的。我們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的就是粗壯結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社會正逐漸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此時男人們提倡“柔弱順從”的美女觀念,士大夫盛行“精緻細膩”的審美意識。人們注重女性面部形象, “柔弱細膩”的女人被奉為美女。

    到了唐朝,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審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審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現、客觀,重神形轉移到後期的重表現主觀、意韻、陰柔之美,體現了魏晉六朝審美意識的沉澱,審美的角度又逐漸趨向華麗、唯美。

    由於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應地呈現出了雍榮華貴的景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所唐代女子以胖為美。寬額圓臉、豐腴肉感加上高聳的髮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盛唐氣象”。

    到了宋代,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純樸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女性美大致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標準,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

    在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審美情趣又開始隨潮流轉變。但對於女性美的標準仍然和前朝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社會對於女性的束縛有增無減,表現在女性的髮飾、服飾等方面。明朝女性的髮型非常死板,衣服也包裹得很緊,沒有什麼個性可言,可謂將女性之美裹了個嚴嚴實實。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漸又有了一些特色。

    二、近現代對女性審美觀的變遷

    進入近現代時期,隨著國民的觀念逐漸開放,向西方審美標準靠攏,人們對於美的標準也逐漸解放。

    在民國時期,中國美女標準逐步與西方國家接軌,會說洋文的大腳女人,都是美的典範。

    在現代,骨感美人的魅力變得勢不可擋,瘦身成了一種全球流行的時代病。年輕的女人們走到一起,不管是胖的、瘦的,還是身材適中的,總要說幾句與瘦身有關的話題。

    在這個時期,雖然在大多數的時候,媒體和輿論並沒有明說瘦就是美,但風行的芭比娃娃、世界選美小姐、好萊塢電影的明星,處處都暗示著社會對人的身材、容貌的期望和評價。

    無論電視螢幕還是電影銀幕,瘦明星的數量更多,而且風頭更大;在時裝店裡,漂亮的衣服彷彿總是為瘦女人量身定做;在T型臺上,吸引眾人目光、光彩閃耀的模特更是瘦得驚人;再加上減肥產品廠家強大的廣告宣傳,一切都似乎在編織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愛美的女人網在其中。

    那麼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到底起源於何時何地呢?

    據有關專家考證,以瘦為美起源於西方。在中世紀西方社會中,西方女性審美的標準為豐滿肉感,削瘦被看成貧窮的象徵。而把苗條視為理想的女性體形則源於19世紀晚期的某些中產階級群體。

    20世紀20年代,伴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苗條成為一種時尚潮流。一戰後女性作為勞動力進入職場,掀起了平胸風潮。女性身體美的標準是胸部扁平、瘦骨嶙峋,類似於今天女性追求的“零號身材”。又高又瘦的模特選美標準就源於這一時期。

    二戰結束後,男人從戰場上回來,細腰豐乳的沙漏型身材,迎合了男性要求女性做回家庭主婦,哺育後代的呼聲。

    20世紀60年代,世界第一位超模Twiggy橫空出世,她是改變女性審美標準的關鍵人物。身高167cm的Twiggy體重只有82斤,她這種極端纖瘦沒有曲線的身材,被媒體塑造成一個反叛的形象,象徵著自由、獨立。自此之後以瘦為美的女性身體美標準在西方經久不衰。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敞開,人們在開放包容中不斷吸收接納西方思想文化。西方苗條纖瘦的審美標準也隨之傳入。

    物質匿乏的年代,胖是富有的象徵;在當今豐衣足食的年代,胖成了醜的潛臺詞,瘦成為了女性們的追求。苗條成為社會大眾註釋美女的一種標籤,減肥瘦身之風大行其道。

    總之,對於女性身體的想象是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不斷被塑造的,而非個體自主的創造。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對於女性身體美的標準是不確定的,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也是不一樣的。

    但不管怎樣,在特定的時期裡,占主導地位的女性理想體形往往只有一種。

    對當代女性而言,苗條不是一時的流行,不是區域性的風尚,而是一生的追求。廣大女性的身體長期陷入作戰狀態,竭盡所能與脂肪做鬥爭,以期為世人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徹底墮落了的人想要重新站起來,你知道有多難嗎?這些垃圾為什麼要腐蝕我的生命,我的靈魂,而我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