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載客

    很多人把文化理解為文學,其實文學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由於中國大陸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經過了十年浩劫,文化被扭曲,文學被禁錮,不能被世界所接受。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就說明了這個原則。他筆下描寫的山東最貧窮的農村,人們在生活的壓迫下,人性被泯滅,生理需求無法滿足,才有紅高粱的抗爭。

    如果讓中國文化被世界所接受,就應該深入瞭解世界文化的特點和共性。以人為本,接受西方文化中平等博愛的基本準則,思維和分析都要融入西方文化的道德規範,真實的描寫東方文化的深奧,源遠流長,歷史發展,和現代變通。透過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把華人的生存狀態描述到位,發人深省,回味無窮。

    我最近看的紀錄片;《含淚活著》是由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講述了老知青丁尚彪,在35歲時借錢上日本語言學校,然後成為沒有身份的黑工,一天打幾份工,攢錢培養女兒到美國讀書,13年才和親人團聚,其中的辛酸催人淚下。這部影片在日本熱播,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華人的誤解和偏見,華人那種堅韌,吃苦耐勞,家庭觀念,讓很多外華人感動。中國文化“出海”,是必然的,世界是融合的,文化是相容的,人類的價值觀是能共通的。

  • 2 # 靜心悅音

    這個問題提地好,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它也是一個地區面貌的寫照。在物質文明發展時,精神文明當同步跟上,而文化就是精神文明的載體,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國家蓬勃發展,產品出海和交流,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但坦白講,文化交流與各國和各地區是遠不夠的,當前文化出海可謂適逢時候,必須要走出去,促進交流理解溝通影響和感染各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更多意義上提現於我們文化的深度和涵養。儒釋道燦爛的文化思想,縱觀世界也只有在中華民族這塊土壤上生根發芽生根並茁壯成長!這塊招牌,是絕對軟實力,真文化,應當向各地區輸送人才,興辦展館,或可移動展覽,像前幾年在他國興辦孔子學院就是很好的輸出。另外中華武術也當走出去,重視其人才培養和輸出,少林文化可是瑰寶,武術則是佛家修為的展現。至於佛學文化,大乘佛法,此乃救世之法,更當宣揚推崇,讓世界瞭解和學習其精髓。文化出海,刻不容緩!

  • 3 # 臥倒看流雲

    文化"出海"要想走得遠、行得穩,我們就必須瞭解當今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什麼,以揚長避短、包融並序地態度去傳揚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行穩致遠。

    我們知道文化屬於上層建築範疇,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而現代西方的文化起源於古西臘,基礎是商業文明,崇善自由、平等丶人權等,這是西方文化中先進的部分,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比較欠缺的部分,也是我們需要消化吸收的部分。又因為西方文化受基督教的深刻影響,崇善一神教,把一切不符合基督教的宗教都視為異端邪說,這是由一神教的排他性決定的,在當今高度融合的世界中,這顯然是錯誤的。

    前面說過,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商業文明基礎之上的,是為商業文明基礎服務的。而商業的昌盛就必須佔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因此西方文化推崇"叢林法則",熱衷於"嬴者通吃",先天具有侵略性、掠奪性。西方五百多年來的殖民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戰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藉其經濟實力、先進科技、軍事霸權,掌握了國際話語權,利用其文化中“自由、平等、人權"為幌子,肆意踐踏廣大發展中國家主權,顛覆其合法政權,其文化己經淪為他們干涉別國內政的工具。但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西方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衰退,廣大發展中國家必然要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已的市場和資源。面對這種矛盾,西方文化中排它性、侵略性的本質就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就是最赤裸禰地體現。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包容性、求同存異,這是我們這種文化所獨有的,在當今更容易被世界各國所接受。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國際話語權的提高,在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隨著商品、科技、金融的輸出,必然伴隨著文化的輸出,關鍵是我們要講好自已的故事,不能一蹴而就。

    總之,中華優良文化的"出海",不能把它與西方文化對立起來,而要充分吸收其文化中的精華"洋為中用",首先把經濟"蛋糕"做大,這樣中華文化才更有說服力,才能行穩致遠。

  • 4 # 閒雲野鶴七零後

    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具體體現,當一個國家在硬實力上嶄露頭角時,壁如政濟、經濟等都相當出色,且佔有一定的比重,那麼文化也必將得到極大的弘揚。

    正如中國當前的政治聲望和經濟體量,在世界新的格局下,已經在各個層面展示了我們的硬實力。而中國傳統文化,如宣揚儒家精神,推廣精粹國學與漢語文化的孔子學院已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且有欣欣向榮的氣象。中國武術中的太極拳,因其崇尚自然,強身健體,又具有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深受海外各華人民的追捧,成為中華文化的精華之一。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還有許多,諸如中醫,茶文化,美食,戲曲以及書法等等,門類眾多,精品薈萃。但怎樣使它們走得更遠,名震海外呢?我認為要借鑑孔子學院在海外成功的經驗,政府牽頭,地方宣傳,民眾熱心,用舉國體制的優勢,用地方文化的特色,用文化傳承人的能力,只要這三者結合的好,國家在財政和人力上予以扶持,那麼這些優秀文化的“出海”必將是一帆風順,中國的軟實力也必將更上一層樓,也會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當然,文化“出海”也需包裝。例如中醫,武術等傳統文化,雖然需要一定的儀式感,但也應與時俱進,去除糟粕和迷信成份,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營銷模式,並結合世界各華人民的習慣和愛好,推陳出新,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優良傳承。如此,中華文化將展現之前絲綢之路的輝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的淺見,也許見解和主張都很淺薄,但希望對題主小有幫助。總而言之,愛國情懷還是大於專業能力的,所以只能言盡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儲存EXCEL檔案時,老是出現未知錯誤50001是怎麼回事?